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21孙志国孟磊卞爱群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糖尿病

孙志国 孟磊 卞爱群

[摘要] 目的 讨论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当作研究组。将8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当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与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并发症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未合并者(P<0.05)。结论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诊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对评估疾病控制效果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3(a)-0069-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加剧,糖尿病发病率逐渐递增,不仅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同时糖尿病并发症会威胁生命,随着病情演化,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最为内分泌失调类型疾病,受胰岛素抵抗影响,使其属于高糖状态,继而引发脏器功能衰竭。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指标,能够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浓度,是早期评估糖、评定疾病控制效果必不可收的参照要素,对疾病早发现与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该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患者及8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当作研究组。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排除精神与意识障碍者,与家属均同意并参与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其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5.3±4.2)岁,并发症:合并35例,未合并50例。将8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当作对照组,排除血糖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女性40名、男性44名;平均年龄(56.5±4.6)岁。基线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2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借助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取3 mL空腹血,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借助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值。

1.3  观察指标

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1 mmol/L,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4.0%~6.5%。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中,合并并发症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未合并者(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红细胞重要蛋白质,血红蛋白能够与氧结合,并向全身组织细胞输送氧。除此之外,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最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通常在高血糖状态下生成。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过维持较长时间,近3个月左右,对红细胞存活依赖性大。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会随着血糖升高而提高,含糖化血红蛋白的红细胞,会在血液中较长时间存活。血糖恢复2个月后,血液内的红细胞,会逐渐被不含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红细胞取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下降,甚至恢复至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会水平提高,对机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改变红细胞性能,使其对氧分子亲和性加强,继而使组织、细胞产生缺氧表现,从而引发心衰等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类疾病。②使肾小球增厚,向糖尿病肾病并发症过度。③提高血粘滞度,引发高血脂,提高心血管患病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疗重要的监测指标,有评定疾病控制效果的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评定血糖控制效果,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外,还需结合患者空腹血糖监测,两者有机结合,对糖尿病诊疗方案制定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以实现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针对性控制,防止糖尿病演变,降低并发症危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需空腹,可显示血糖平均水平,是评定血糖控制西奥过,较为稳定的检查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通常不会到疾病、生后压力、环境等日常波动影响,仅代表血液内血糖水平。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降低,对并发症抑制有着重要影响。据BMJ杂志报道,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指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率下降10%左右,白内障率降低19%,心肌梗死率降低16%左右,病死率下降20%左右,血管病变率降低35%左右。虽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反映患者2~3个月的血糖控制效果,但反复性的血糖降低或升高,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不大;对此,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参照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糖尿病联盟表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当降低至6.5%以下。当其不超过7%时,表示血糖控制较佳,当其超过8%时,表示需展开血糖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虽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畴,且状态稳定,也需要展开每年至少2次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治疗效果不佳,或是正接受治疗的病人,应当每2~3个月展开1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未患糖尿病,年龄超过45岁,或是合并肥胖症者,应当加强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于年龄低于45岁,但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也应当展开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实现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与早治疗。

针对于状态较佳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理想,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偏高,應当加强对患者日常血糖监测方法的指导与宣教,确保其全面且规范的展开餐后、空腹血糖监测,避免因血糖仪老化,或是试纸过期、受潮等问题对血糖监测结果与药物服用科学性的影响。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显示水平在正常标准范围内,但近期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表示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适用度降低,应当加强治疗方案的调整。当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血糖均值,但患者常出现高血糖,或是低血糖,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已经正常,此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反映血糖变化的价值降低。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精确度的因素较多,如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也易受红细胞质量,以及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或是肾脏疾病等,此时测定的化血红蛋白值,并未反映患者真实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低,与患者失血过多,导致血红蛋白丢失,或是有输血史,其他形式的溶血性贫血等因素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偏高,与缺铁性贫血等因素有关。同时怀孕者,与异常血红蛋白,或是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不精准。

糖尿病是不能被完全治愈的,只能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与自我管理、护理稳定血糖水平,减少中风、神经疼痛、肾病、心臟病等并发症风险,从而确保身心健康。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还需做到以下几点:①饮食干预。尤其是前驱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应当注意控盐、控糖、控热量与脂肪的摄入,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以及加工食品的摄入,应当加强控制。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包括新鲜的水果蔬菜、优质蛋白、膳食纤维,与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②坚持运动。坚持锻炼太极拳、散步、自行车等运动,能够增强血糖与能量间的转换,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提高身体机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降低胰岛素抵抗、规避并发症危险因素有着重要意义。运动锻炼不仅要与身体耐受性为主,还需将其纳入到日常生活中。③保持心情舒畅。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心身疾病,消极情绪与负面心理对疾病发展影响较大,患者应当具备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时刻保持最佳身心状态。④保持体重。肥胖患者需要通过锻炼、饮食等调节方法控制体重,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宏.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8(20):137-138.

[2]  常光宇,田志伟.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28):88,90.

[3]  齐小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4):69-70.

[4]  努尔孜亚·吐尔孙,吾热古力·马木提.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0):187.

[5]  任伟波.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3):97-98.

猜你喜欢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