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化管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21蔡国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梗心肌梗死流程

蔡国英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患者发病早期即处于高危状态,且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发病1h内发生猝死者约占50%,而其致死率与发病后获取及时、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疗存在密切关系[1]。院前急救作为医院急诊的前移性环节,其及时、有效性已成为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升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保障[2]。本文将量化管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对各类护理行为的完成时间做出量化要求,探讨该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院前急救环节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54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41~76(61.3±5.9)岁;发病至拨打“120”时间23~94(44.8±6.3)min;发病地点:家中38例,公共场所或室外16例。另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院前急救环节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2~77(62.1±5.4)岁;发病至拨打“120”时间24~96(43.9±7.1)min;发病地点:家中36例,公共场所或室外18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接到“120”求救电话立即赶赴现场,到达后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口头医嘱进行处理,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及基本药物支持,并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量化管理护理,主要包括:(1)制定量化护理流程:由护士长、科主任及2名护理组长制定急性心梗院前急救量化护理流程,制定标准参照急性心梗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及国内外急性心梗诊疗护最新进展,制度形成后组织全员培训并考核。(2)流程具体内容和实施:①接诊反应量化流程:接到“120”求救电话—1名护士通知出诊团队成员(1min内)、另1名护士与求救者继续保持通话,指导其实施初步自救—人员到位急诊出车(3min内)—车上与求救者保持联系、继续指导自救并予心理护理—到达患者位置;②护理现场评估量化流程:医护协作迅速评估患者病情(1min内)—连接心电监测仪并行心电图(2min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疑似病例(1min内);③护理现场急救量化流程:开放呼吸道并给氧(30s内)—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并遵医嘱给药(5min内)—监测病情变化、并发症前瞻性护理及心理护理;④转运期护理量化流程:评估转运指征(2min内)—与家属沟通转运风险—完成转运准备(5min内)—开始转运—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提前电话通知接收医院,协调相关科室准备—病情改变时提供应急护理;⑤交接期护理量化流程:院前急救团队与急诊科团队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病史及急救措施(3min内)。

1.3 观察指标 (1)院前急救质量:包括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门球时间(接诊到球囊开放时间)、住院时间;(2)临床结局:包括存活率、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院前急救质量比较 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观察组存活率和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院前急救急危重症之一,为诱发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据报道,全球急性心梗死亡病例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40%~60%因并发症死亡[3]。因此,院前实施高效、高质的急救对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是缩短发病与心肌再灌注干预时间差的关键环节[4]。常规急性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各护理活动的完成时间无明确要求,流程存在不清晰、不流畅等缺陷,导致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与高质、高效的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5]。

表12组患者院前急救质量比较

表22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n(%)]

本文将量化管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以数字量化方式对护理活动的完成时间做出规定,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时间观念,其在标准时间内完成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活动,保证了急救的效率性[6];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标准化配置,使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行为,督促其在关键时间点规范性完成必要的护理工作,有效避免护理项目遗漏缺失,从而指向既定护理目标的实现[7];此外,通过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以五大分流程的标准化配置形式呈现,使其流程化、时间量化、标准配置化,从而向护理人员提供了流畅的护理思路,减少了院前急救各类护理活动耗时,有利于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连贯完成,大幅度减少护理中无效行为和环节的时间消耗,从而进一步缩短发病与心肌再灌注时间差,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超前衔接[8]。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量化管理护理可促使护理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应用于有效救治行为上,对于提高急救效率、缩短院前急救耗时具有显著效果;观察组存活率和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护理模式能使患者更快获得再灌注治疗,提高其在黄金时间窗内接受有效救治的可能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因并发症致死的风险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量化管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梗心肌梗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