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扬州农村双创升级版
2019-05-21吴永宏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王 波 吴永宏 黄 健/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日前深入宝应、高邮、仪征、江都、邗江、广陵等农村地区,调研扬州市乡村创新创业情况。调研中发现,双创人员的主体并不局限于广大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其主力军和生力军都为企业主体。农村创业要想取得成功,应拥有一定的资本实力、过硬的科技成果以及畅通的营销网络。关于“创新”,除了推广科技成果,更多的是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等。
广陵区沙头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草莓
发挥资源要素优势扬州农村双创亮点纷呈
工商资本反哺农村成为双创的主流。调研发现,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几乎都来自城市工商资本,如宝应范水镇的肝素钠项目由本地外出创业的企业家赵建明投资5个亿上马,高邮的苏中大地项目由上海华东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勇德投资1个亿建成,仪征马集的黑莓产业链由溧水企业家徐厚军(江苏百汇园公司董事长)投资运营,江都仙女庙镇的阿波罗风情一条街由本地企业家中朴集团朱林投资10个亿建成,邗江杨寿的创日种猪场由上海企业家程洪青投资2个亿等。这些项目构成了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成为“双创”工作中瑰丽的一道风景。
农业园区成为“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对于资本实力有限、经营经验不足的创业人士来说,农业园区是创业最理想的舞台,这里有着较完善的农业设施、较健全的科技推广体系以及较有活力的营销网络。广陵区沙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0亩设施草莓核心示范区,由扬州大学-扬州市现代园艺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了从脱毒种苗、生产种苗到基质配方、水肥一体、绿色防控,再到智能控制的全技术链,展示了多学科技术集成的鲜明特点。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在目前行情下,该模式每亩土地可产出25万~30万元,其草莓已在全国、全省草莓评比大赛上获得10多项金奖。吴桥蔬菜产业园创业者顾启俊,于2017投资20万元在园区创办了扬州花家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租赁了10亩大棚专业从事鲜切花(月季系列)的生产与营销,2018年获毛利15万元,纯收入约8万元。蒋王农业都市园,电视台记者祁贵仁创办了扬州贵人生态有限公司,租赁土地230亩,先后投入500多万,形成了“以珍稀苗木为主体、以时尚鲜果为补充、以开心农场为延伸”的新型农业综合体,2018年实现销售额100万元,预计2019年将突破300万元。沙头农业园区,原蔬菜经销者宗新军投资创办了江苏尚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出市场热销的食用菌系列,在此基础上又创办了“天仙配”电商,从田头到餐桌形成了完整的物流配送链。据不完全统计,扬州57个各类农业园区孵化出约2800多家小微企业,创业者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三个转变”,从跑田头到跑码头,从谋饭碗到干事业,从做生意到做品牌。
独特的资源禀赋成为依托。农村双创工作不但靠资本,还靠资源,一些地方难以替代的资源优势造就了一批成功创业者。高邮的鸭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菱塘乡的王鹏,1997年从供销社下岗后瞄准了蛋品加工,先创办了高邮市红心旺食品有限公司,后又组建了高邮市兴旺鸭业产销合作社,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纯收入100多万。江都区郭村镇为国家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葛忠奎创办的扬州中月米业有限公司,以稻米加工为主体,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为2000多农户承包的8000多亩水稻田,实施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六统一”服务。
综上所述,扬州农村双创工作成功的案例,都有着共性特点:一是瞄准一个好产品。典型的是肝素钠,从猪小肠上提取的生物抗血凝剂,国际市场需求长盛不衰,无论原料和销价怎么变化,“高来高去、低来低去”的机制,确保创业者始终有利可图。二是创新一套好模式。中月米业、红心旺食品等企业,都成功践行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有利于实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质量最优化、服务最佳化”。三是开拓一片好市场。高邮苏中大地的优质稻米售价达每公斤44元,关键是连接了上海的高端市场。目前创业者在营销网络中普遍舍弃中间环节,向市场源头进军,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价格主导权。
扬州农村双创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瓶颈,除了普遍存在的土地、资金、用工等瓶颈,从事农业特色产业的创业者还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市场风险。如仪征马集镇的黑莓产业链,起步时黑莓价格为8~10元一斤,3年之内跌至2元一斤,由此给1000亩黑莓园投资回报带来了隐忧。再如,中月米业公司因稻谷收购集中,烘干流程难以适应,增加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千万不可盲目扩张,农业产业应立足于稳扎稳打,“走小步、走健步、走稳步”。建议各地对农村双创人员多一些实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特别要严格遵循“该市场办的,交给市场办”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创业者需求出发,从市场效益出发,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提升联农带农新动能引领农村双创高质量发展
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大学生、科技人员及城里相关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这是城乡间资源要素合理的、良性的双向流动,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利好政策持续发力,促进农业农村进一步稳定向好的结果。农业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畅通城乡之间人才、资源、要素等渠道方面加强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促使返乡下乡人员下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导向作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主要依靠当地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各地在制定各项政策时,要坚持带农、惠农、富农、兴企导向,优先扶持联农带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双创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二次连动价”的“二次分红”模式,“双创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双创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金融”的“保底收购”模式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双创引导,拓宽经营主体的增收渠道,让农民也能分享到创业创新的红利。
提升创业创新项目质量水平。围绕扬州农业绿色优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在优质粮油、花卉苗木、水禽养殖、特种水产、名优茶果、时鲜蔬菜、食品加工、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资源禀赋方面,创业创新项目要坚持环境无害化、种养循环化、产品精品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销售多样化、加工集群化、模式最优化,科学选择本地积极支持的产业模式,提升创业创新项目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