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结构调整 发展农业新业态
2019-05-21蒋骏超江苏省宝应县政府办公室
蒋骏超 高 峰/江苏省宝应县政府办公室
去年以来,江苏省宝应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围绕调结构,推动农业特色持续彰显。挖掘优质稻麦、水产养殖、水生蔬菜、有机农业等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初步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粮油产业方面,以获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为契机,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宝粮大米研究院,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开展绿色高产增效创建,粮食实现稳产丰收。设施园艺方面,在县城近郊非城市规划区域、安大公路、国道233及新省道331宝应段沿线等区域,围绕扩总量、上规模、提档次,推进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在小官庄镇杨蒋村新建连栋大棚500多亩、山阳镇沿湖村新建智能温室大棚架式草莓20亩,年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水生蔬菜方面,成立荷藕产业化联合体,稳定射阳湖、广洋湖等重点区域荷藕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藕田套养,进一步提高亩均效益,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近19万亩。水产养殖方面,积极推广渔业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近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5万亩,获批部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有机农业方面,重点围绕东荡西湖的有机稻米、有机水产和有机蔬菜,发展生态有机产业,新增有机农业5000亩。畜禽养殖方面,开发区汉世伟生猪养殖集聚区建成投产,对禁养区关停搬迁的204个畜禽养殖场进行生态修复,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41.2%,新创省级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场3家。
宝应县射阳湖镇芡实种植基地
围绕兴产业,推动项目建设持续增效。一是紧盯重点区域引。赴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区域,适时开展农业招商,2018年全县共实施农业规模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二是紧扣重点时节招。利用“烟花三月”经贸节、宝应荷藕节等节庆活动抓招商推介,带动重大项目招引。2018年农业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膳立方大健康产业园、汉世伟循环农业园、中众合有机食品城及中央厨房项目投资额分别达15亿元、5亿元、4.5亿元。三是紧抓重点企业推。落实“6+X”农业招商要求,在推进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企引商,加快推动宝粮与中粮、荷仙与保利战略合作。同时,引导县级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水平,自主研发新品,2018年新上农产品加工千万元技改项目2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宝粮、荷仙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500强企业。
围绕促融合,推动新兴业态持续发展。一是打造产业融合样板。在创成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基础上,挖掘以射阳湖荷园为核心的荷藕产业特色,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研、文化“六位一体”的荷藕全产业链,2018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通过专家评审,射阳湖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二是搭建农业电商平台。依托农业电商县级服务中心,借助淘宝、天猫、苏宁易购以及自建APP等平台,加强本土优质农产品推介营销,进一步提升宝应荷藕、核桃乌青菜、宝应湖大闸蟹等农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2018年新建村级益农信息社74家,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农业电商年销售突破10亿元。三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以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射阳湖荷园和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水乡特色景点,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内涵,建设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村和示范点,2018年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家、全省“一村一品一店”9家、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2家。
围绕强保障,推动惠农体系持续完善。一是政策上倾斜。在出台县级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意见的基础上,2018年县财政安排农业专项资金近亿元,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近2亿元,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同时,结合“两区”划定工作成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留足空间,优先支持打造重点园区、特色小镇。二是项目上支持。在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省级粮食全程机械化等项目同时,加大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力度,2018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完成小农水重点县、灌区改造等年度工程4个,整治农村河道56条,新改建农村公路102公里、改造危桥24座。三是经营上引导。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鼓励引导有想法、有条件的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机插、植保等农业社会化服务。2018年集中流转土地6.3万亩,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成立镇级农业产业协会1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0人次以上,获批全国创业创新典型县。
宝应县目前在农业结构的合理性、产业体系的完善性、经营模式的丰富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新业态需要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一攻产业项目,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立足宝应特色产业,聚焦央企、上市公司和食品百强企业,以及台湾、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发挥稻米种植、水产养殖、荷藕加工等优势产业,瞄准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等薄弱环节,全力抓招商、引项目,引进和实施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基地型、龙头型、补链型项目,进一步完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育主体示范,做大农业新型业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着力培育农业新增长点。三强科技支撑,做好农业生产服务。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强化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订单培养本土农(渔)业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下沉到镇村、提拔进班子,让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全县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四转生产方式,做优农业产品品质。按照“263”专项行动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畜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畜禽粪污防控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托国家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平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上确保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