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完成“三农”发展硬任务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05-21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农农业农村

杨时云/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江苏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立足“四化同步”,对标对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为主抓手,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实现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昆山万顷良田

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把握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思考“三农”领域重大问题,亲自推动“三农”改革创新,形成了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对江苏“三农”工作,总书记提出要“带好头、领好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好乡村振兴路”,为江苏“三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努力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在坚决贯彻、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落实到推动全省“三农”工作的全部领域、各个方面,推动总书记要求在江苏成为生动实践、现实模样上下功夫。

紧扣总目标,切实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江苏“三农”实际,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紧盯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不仅要做指标和进度上的领先者,也要做思路和路径上的引领者,还要做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的探路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高质量;以富民增收为导向,多渠道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更大力度拓展增收空间,更高质量实现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确保农民生活高质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生态高质量。

对标硬任务,扎实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今明两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今明两年“三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必须紧紧围绕硬任务抓好落实。对照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优先发展要求,主动对标对表,排出必须打好的硬仗、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突出抓好脱贫攻坚、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提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强化时间节点意识,认清各项硬任务的时限要求,系统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尽锐出战,全力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确保不拖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后腿,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牢记新使命,加快形成农口机构改革的工作合力。这次机构改革是农口部门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将党委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发挥党在“三农”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将过去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有关涉农职能整合起来,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职责,并强调要突出加强农村工作的职能和机构。改革力度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远前所未有,核心是要构建新时代农业农村新的工作格局和新的机构体系。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认真把握新职能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注重系统思维和全局思维,把工作重点拓宽到乡村振兴各个领域。

集中力量抓好“三农”大事要事难事全面高质量完成各项硬任务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改革发展实践急需的“三农”大事要事难事,放在优先位置,切实落实到位,确保2019年各项硬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冲刺之年,要拿出冲刺的劲头,谋划冲刺的思路,落实冲刺的举措,既要实现脱贫数量的突破,也要体现脱贫质量的提升。各地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薄弱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着力推进产业政策向重点帮扶县(区)、重点片区乡镇和经济薄弱村倾斜。各重点帮扶县(区)要准确定位、加快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对主导产业有强推动力的大项目,举办一批吸引发展要素、推介特色农产品的重大活动,总结推广一批产业富民增收的典型模式和长效机制。深入贯彻“5+2”监督推进机制,加强厅领导和处长挂钩服务苏北5市和12个重点帮扶县力量,省市县三级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产业项目规划、帮扶资源对接、市场推介服务等,推动力量再下沉、资源再集中、措施再靠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机制,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实施的一项新任务。中央已经明确,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今年底国务院还将开展一次大检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作了三个方面的明确:一是明确由省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二是明确由农业农村厅牵头推进农业废弃物治理、村容村貌和建设管护三项工作;三是明确今年整治行动目标要达70%以上。各地既要抓好整个工作的牵头抓总,又要抓好农业农村部门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推进。要根据三年行动方案任务分工,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考评机制。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开,突出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治理等重点任务。认真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争创一批最干净村庄、整治“脏乱差”变化最大村庄、最美丽的村庄。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坚决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七项任务就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要加大“戴庄模式”推广力度,推进绿色发展,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要完善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检查认定,因地制宜实施种养结合、有机肥生产、沼气等多元化利用,全省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推进农作物秸秆多种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4%,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2%。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3%。二要在苏南稻麦轮作种植区域推行小麦季节性轮作休耕,力争3年轮作休耕一遍。推动部省市县试点层层开展,全省轮作休耕规模力争达130万亩。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深耕,力争完成50万亩以上。三要以县为单位、以乡镇为重点,扩大整建制生态循环农业试点规模,优化种植、畜牧、水产布局,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构建规模经营条件下农业内部循环新机制。四要启动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建立省部级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30个以上,推广商品有机肥100万吨以上、水肥一体化260万亩以上,化肥使用总量较2015年削减4%以上。建设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00个,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79%以上,农药使用量同比降1%。五要加快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抓紧开展长江干流渔民退捕,逐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和数量,督促减船转产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依法推进湖泊禁养区围网养殖清退工作,全面完成太湖、滆湖围网拆除任务,对保留的网围实行生态化养殖、小区化管理。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强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管理,确保到2020年底前禁养区内的养殖行为全部退出。

坚决打好“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歼灭战。这是今年3月底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春华副总理强调一定不能在“大棚房”问题上犯糊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没有任何退路,时间紧任务重,要在继续做好排查清理“查漏补缺”、确保应查尽查、应报尽报基础上,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坚持标准,倒排工期,加快违法违规项目整改销号,对疑难、复杂问题实行挂牌督战。要严格执行整改任务书制度,采取“县逐个验收、市全面复核、省随机抽查”的方式,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整改质量和效果。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把握政策,区分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标准,避免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前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没有流行蔓延。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要充分认识到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以更加坚决的态度与扎实的行动,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思想上不麻痹、精神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松劲,全力以赴打好这场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切实落实好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构建严密监管防控网络。严格泔水禁喂、调运监管、生物安全管理等重点防控措施,确保全省疫情稳定可控。稳定生猪生产,加强对种猪场的指导服务,将疫情防控和保护好生猪产能紧密结合,统筹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省里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办,各地特别是基层农业农村部门也要加强力量配备,完善防控体系,为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战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重点工程重点推进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

各地要在抓好大事要事难事的基础上,以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坚持重点工程重点推进,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进展。

构建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推进体系。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把十项工程实施与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各项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好这一工作抓手的作用,细化方案,统筹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健全工作领导体系。年初,省委、省政府建立省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并成立省乡村振兴推进办公室,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省委农办和省农业农村厅承担,办公室下设10个工作指导组,分别负责十项重点工程工作推进、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各地要推动建立相应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确保牵头部门履职担当、牵头抓总,参与部门主动配合、共同发力,合力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体系。去年印发的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总体目标任务,今明两年的工作重在抓各项硬任务的落实完成。要根据今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加强重要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的谋划制定,认真梳理十项重点工程的硬指标硬任务,提出每项工程的年度目标,排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合理安排今明两年工作进度,确保2020年圆满完成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三农”的各项硬任务。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落实体系。组织好十项重点工程督促检查指导,推动相关部门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专门部署,定期调度工作推进进展,进一步健全调研指导、情况通报、检查考评等制度,真正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形势对产业发展有新的要求,要以工程实施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向乡村产业延伸转变。一是突出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培育8个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依托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基地、园艺标准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强化品种、农艺、农机融合,引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水稻面积保持在3200万亩以上,继续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20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田复合经营,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面积分别扩大到120万亩、1100万亩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6%,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占比79%。实施开放型农业提升行动,加快部省级开放型农业“两区”建设,组织各类境外展示展销11场,引导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二是突出质量品牌,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围绕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以农产品质量为生命线,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完善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组织新主体参加各类境内外和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活动,重点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为抓手,支持创建一批示范县、示范市。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00个,新增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场500个。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四挂钩”制度,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再提升和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再升级行动。深化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推进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管理,完成不合格牛羊家禽屠宰场点清理。三是突出融合发展,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推进“农业+文旅休闲”,深入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建设100个主题创意农园,新建省市级休闲农业精品村170个,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力争达640亿元;推进“农业+电商”,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为抓手,打造全产业链单品电商平台,持续开展电商“万人培训”,“一村一品一店”省级示范村建设数量累计达80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力争超610亿元;推进“农业+服务业”,深化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范围,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模式,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58%以上,力争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20个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鼓励支持创建国家先导区。四是突出内拓外延,繁荣发展乡土产业。支持发展特色手工业、家庭工厂、手工作坊等特色乡土产业,宣传推介一批乡村艺人。加快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镇、“味稻小镇”等建设,提升农业特色小镇价值内涵,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2018年农民收入增加1687元,按照这样的增速,实现到2022年农村居民收入新增万元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困难。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要切实推进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实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培植农民增收新增长点。各地要紧紧围绕全省总的目标,根据当地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增收目标。深入分析当地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农业内部增收、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转移性增收、财产性增收等增长潜力,明确分项增长目标,把增收目标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部门、具体措施上。针对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新产业新业态、创业创新等,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切实加大力度,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质量,培育扶持新农民新主体,在乡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等,把增长点做大,增强农民增收动力。二是深入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完善联农带动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提供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增收份额更多留给农民。统筹整合基层农业服务资源,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服务规模经营,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大格局。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市场流通主体,建立健全产地与市场对接机制,推广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促进产销衔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完善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深入开展农民收入动态监测,总结推广农民增收好模式。加强农民收入预警监测,及时掌握农民增收的新变化,研究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全面落实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财政支农富农等各类扶持政策,把带动农民增收纳入对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压实责任,明确导向,发挥政策增收效应。及时总结推广农民增收好典型、好模式、好机制,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富。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发挥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难题,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具体办法。支持各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三权分置”形式,推进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农田整治、承包地有偿退出等方面的转化应用。健全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妥善化解确权登记颁证遗留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在上半年完成第一阶段省级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向全省全面推开。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对已清产核资的村,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在资产量化过程中留一点集体的,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推动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市场经济主体。紧紧围绕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遏制农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总结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第三方代理”试点经验,推进“阳光行动”,加强监管平台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核算管理水平。起草制订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国家标准,开展农村产权在线竞价交易试点,实现全省实体市场视频监管全覆盖,推动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应进必进。三是稳慎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江苏省加强宅基地管理的贯彻落实意见,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宅基地和农房调查,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途径。严禁下乡利用宅基地建别墅大院、私人会馆,禁止工商资本变相圈地,侵害农民利益。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力度,推动省农担公司触角向县乡延伸,构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需求、分层次的财政支农信贷政策体系,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江苏省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换的平稳过渡,扩大粮食烘干机保险、特色保险等险种及覆盖面。吸引各类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模式引进来,促进乡村振兴。

徐州市贾汪区农谷大道设施农业产业带

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工程。发挥机构改革统筹优势,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高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行动》,整合各类农田建设项目资源,以镇为单位、以村为单元整区域建设。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农村集中居住和农房改造相结合,开展“田美乡村”建设试点。修订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促进农田建设规划“多规合一”;制定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推进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监管考核、上图入库“五统一”。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建设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以上。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为重点,新建改造标准化池塘20万亩。二是强化现代农机装备建设。深入实施“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示范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现主产区全覆盖。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新增项目20个。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促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引导建设采光保温性能好、结构坚固、便于机械作业的新型农业设施。三是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业农村信息服务资源,优化升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苏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进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加快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新增智能农业示范点300个以上,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19%。提升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12316平台、农技耘APP等服务能力和水平,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4%。四是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南京国家农创园建设,积极招引国内外农业科创团队、农业高新企业等入园。对标上海、广东等先进省市,打造一批高水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争创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创业创新基地等,更好地集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五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120个科技创新团队、25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5万名骨干科技示范户,构建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体系。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推进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专而精种业企业和突破性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种业强省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人才建设工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要围绕谁来种地、谁来兴村、谁来服务等问题,在留住人才、提升人气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主力军。一是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一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探索农民职称评审,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二是壮大一支高水平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实施创新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家人才培育工程,推动农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100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支持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省总数达400个。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继续开展示范创建,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实现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设区市全覆盖,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创建、综合社试点三个县域全覆盖。三是建立一支高层次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加强“五有”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指导站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和科技强农富民工程,促进农科教产学研协同推广。深化“定制村官”培育,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稳定涉农专业招生17000人、单独招生3000人的规模。四是打造一支高技能的创业创新大军。办好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鼓励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和科技人员返乡下乡创新创业,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双新双创示范园、示范基地、孵化区建设,强化指导服务和资金扶持,引导各类创业创新项目入驻。组织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一批优秀带头人典型,激发新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三农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