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猪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病毒和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调查
2019-05-21刘林青兰邹然董雅琴张淼洁翟新验
刘林青,兰邹然,董雅琴,李 艳,李 印,张淼洁,翟新验
(1.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朝阳 100125;2.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2;3.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2;4.山东省莒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临沂 276600)
2017年10月15日,山东省某养猪场报告,该场猪群出现大规模咳嗽、气喘等症状,并伴有猪只死亡。经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专家到现场核实为该猪场暴发呼吸道疫病,随后调查组到现场开展调查,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2017年9-11月,上述报告疫病猪场中,出现眼结膜炎、精神不振、咳嗽、气喘、喷嚏、体温升高、神经症状或死亡的猪只。
1.1.2 确诊病例 可疑病例采集的肺脏等组织,经实验室检测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和/或猪支原体阳性。
1.2 现场调查 与养殖场场主、场长、饲养员、当地疫控中心临床兽医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疫病发生过程、周边养殖状况、猪调运情况、饲料来源、人员进出、发病后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查阅养殖户发病、死亡记录,了解养殖场对发病后的诊断和用药情况。根据病例定义,寻找可疑病例,进行病理剖检,并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采集组织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检测,检测方法为PCR或RT-PCR。
1.4 数据分析 对该起暴发的发生特征进行时间和空间描述,以利于发现病因,验证病因假设,并针对假设病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及时控制该疫情。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Excel、Epi InfoTM7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猪场基本情况
2.1.1 地理信息 该养殖场建于2017年8月,位于山东省鲁南地区,有育肥舍5栋,每栋舍面积1 200 m2,栋舍内划分38栏,栋舍间距为10 m,该场生活区和生产区未设置物理隔离,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粗放。养殖场周边空旷,3 km内无居民区和其他养殖场户。猪场现状见图1,场区布局见图2。
图1 发病猪场的现场
图2 发病猪场的场区分布示意图
2.1.2 生产情况 该猪场仅饲养育肥猪,9月7日首次引购体重25 kg育肥猪1 300头,引自河北省某商品猪场(下文简称为A猪场),均圈养在1号育肥舍。随后1个月内从山东省某商品猪场(下文简称为B猪场)分别引购3批体重15 kg育肥猪,每批1 300余头,第2批圈养在2、3号育肥舍,第3批圈养在3、4育肥舍,第4批圈养在3、5号育肥舍(见表1)。
2.1.3 人员情况 养殖场有场长1名,饲养员5名,分别负责5个栋舍的饲养管理。5位饲养人员吃、住均在一起,要求饲养员进出栋舍更换工作服,但并未严格执行。
表1 各栋舍存栏及发病情况
2.1.4 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情况 9月21日对第1批(1号育肥舍)猪只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9月23日对第2批猪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9月28日对第3批猪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10月1日对第4批猪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所用疫苗均为同一生产厂家C,均为Bartha-K61疫苗。
2.2 发病经过 经调查了解,该场9月7日引购进育肥猪后,全部圈养在1号育肥舍,当日死亡3头,个别猪只出现气喘症状,随后陆续有猪只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9月21日出现猪只死亡,随后猪只持续出现死亡,发病猪数量不断增加,猪只死亡数量增加。整个疫病发生期间,1号育肥舍有近870头猪发病,疫病袭击率为66.9%,病死率为6.21%。10月15日2号育肥舍出现个别猪只咳嗽、发烧症状,2号育肥舍累计21头猪发病,袭击率为2.1%,无病死猪。根据猪场记录进行病死猪追溯,绘制流行病学曲线见图3。
图3 猪场发病猪死亡时间分布图
该养殖场场长最初判断为猪流感,并以治疗流感的措施给猪只用药:9月17日,口服电解多维、板蓝根、卡巴匹林,对发病严重的猪只进行抗生素注射治疗,个别猪只治愈康复,但仍有陆续死亡,疫情未见好转;9月21日,对1号育肥舍的猪只实施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免疫剂量为2头份/头;9月27日,用氟苯尼考拌料进行治疗,经治疗猪只部分康复,但仍有陆续死亡,整体并未抑制疫情的发展。10月15日2号育肥舍出现个别猪只咳嗽、发烧症状,场主当日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疫病发生期间,3、4、5号育肥舍猪只均未发病。
周边发病情况:场主介绍临近村有猪场发生类似疫病,猪只同样引购自A场。
2.3 临床诊观察及病理剖检变化 发病猪只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消瘦,有咳嗽,气喘,打喷嚏等症状,测量体温升高(40.5℃ ~41℃),个别猪只出现神经症状、结膜炎。发病4 d后,猪只开始出现死亡。现场剖检5头发病猪只,可见病理变化(见中插彩版图4):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有坏死灶,肝脏有针尖样灰白色坏死灶,肾脏有零星灰白色坏死灶,肺脏心叶尖叶对称性肉变、膈叶有点状出血、灰白色坏死灶,气管内有黏液,扁桃体有坏死灶[1-2]。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怀疑为猪伪狂犬病和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
图4 发病猪剖检病理变化
2.4 实验室检测 无菌采集5头剖检猪的肺脏、肝脏、脾脏,送至实验室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的PCR检测,结果5份组织样品均为猪伪狂犬病病原核酸阳性,其中4份组织样品为猪支原体病原核酸阳性,其余病原均为阴性。
2.5 疑似病因 结合该场发病猪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该猪场发病、死亡疫情的原因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2.6 干预治疗效果 根据病因假设,指导该猪场于10月17日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K61),免疫剂量为4头份/头,疫苗购自生产厂家D。10月17日针对1号育肥舍和2号育肥舍猪只用药治疗:强力霉素、枝原净、甘草颗粒拌料1周,氟尼辛葡甲胺饮水3 d。采取措施4 d后电话回访,采取措施后猪群发病症状明显好转,新发病例数明显下降,死亡数量下降,10月19日后未再出现新发病例,10月26日后未再出现病死猪。
3 病因分析
综合该起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干预措施效果,确定引起该猪场发病的原因为猪伪狂犬病病毒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其原因分析如下:
3.1 引购猪苗选场不当 该养殖场为新建猪场,并且在引购猪苗前经过了严格的冲栏、消毒以及7天以上的空栏时间,不存在猪舍中带有病原的可能。该养殖场周边环境空旷,远离主干道,3 km内无其他猪场,从周边猪场通过空气传播病原的可能性极小。该场9月份先后在A、B两个猪场分4批引购猪苗,其中自A场引购的猪苗圈养在1号育肥舍,自B场引购的猪苗圈养在2、3、4、5号育肥舍,且所有猪只的饲料、饮水来源相同。该起疫情最先发病猪群为1号育肥舍内猪群(引购自A场),20 d后,距离1号育肥舍最近的2号育肥舍出现个别猪只发病,3~5号育肥舍猪群均未发病,怀疑A场猪苗在到达该场前已经携带病原,引购自A场的猪只发病风险比是B场的373.7倍(见表2)。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临近村与该场引猪来源相同的养猪场也发生了相似的疫情,并造成了近10%的死亡率;同时了解到A场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且仔猪没有免疫支原体疫苗。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引购进携带病原的猪苗可能是引起此次疫情暴发的最主要原因。
表2 不同引购来源猪只发病风险分析
3.2 免疫不合理 在调查中了解到A场新生仔猪在3日龄进行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时并没有使用专用的喷鼻器,可能导致黏膜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引购到该养殖场后,并未进行母源抗体检测,未根据母源抗体消涨规律制定免疫程序,而是根据经验选择在75日龄进行免疫。很可能母源抗体在之前的某一时期已经迅速下降,出现了较长的免疫空白期,再加之长途运输的应激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引起疫病的暴发。此外,推测9月21日的第一次伪狂犬免疫效果不佳,一方面可能因为免疫剂量不足,另一方面可能疫苗质量不可靠。
3.3 隔离措施不到位 据调查,在个别猪只出现咳嗽、气喘的疫病早期,没有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场所将发病猪只和疑似猪只挑出进行隔离饲养,而是圈养在原来栏位,造成疫病在1号育肥舍迅速传播,并引起邻近的2号育肥舍个别猪只发病。
3.4 疫病诊断不准确 在发病初期,该养殖场人员并未寻求专业兽医人员进行病猪的剖检及实验室检测,而是根据经验判断为猪流感疫情,从而导致错过最佳疫病控制时间,造成了大规模暴发。后期的病理剖检检查及实验室检测也证实了养殖场人员最初的判断有误。
3.5 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严格 虽然该养殖场制定了生物安全措施,但是执行不严格、不到位,比如人员可以随意进出猪场、入口处没有消毒设施,也是导致疫情扩散的原因之一。
4 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确定该起疫情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和支原体混合感染所致。传染源为引进的携带病原的猪只,免疫不合理导致猪只发病,未及时对病猪隔离治疗导致疫情扩散。建议:(1)引购猪苗前了解母猪场背景信息,包括疫病情况、免疫情况、抗体监测情况,要求母猪场提供根据母源抗体监测制定的合理免疫程序;(2)尽量从伪狂犬病净化场引购猪苗,同一饲养批次尽量从同一母猪场引购;(3)猪舍在引购猪苗前要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空栏7天以上;(4)猪苗到场后应电解多维饮水,降低长途运输应激,并根据母猪场疫病情况,制定预防性用药措施,避免引进猪只免疫水平下降导致发病;(5)强化饲养人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禁止饲养人员串舍,禁止工具交叉使用,定期进行场区环境消毒;(6)发生疫情后,及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并送实验室检测病原,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将损失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