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研究

2019-05-20张宏

出版广角 2019年8期
关键词:出版社图书馆空间

【摘要】 在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中,相比许多政府部门及城市图书馆和文化企业,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处于比较疏离的位置,这与出版社作为内容和阅读产品的生产者、供应者及阅读推广的国家队地位角色不相匹配。出版社积极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需要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出版社的出版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数字融合出版发展几个方面,明晰其参与策略,并选择有效的参与模式。在此过程中,出版社还需处理好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中几方面的关系。

【关  键  词】出版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策略;模式

【作者单位】张宏,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8.005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有关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特点、构建模式等的讨论,以及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实践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从现有可查询到的文献来看,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关注和研讨程度要远远高于出版业,而大量有关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的文章也基本集中在图书馆参与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定位和作用上。尽管作为阅读产品和内容核心生产者的出版社,或多或少地以某种方式参与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和实践,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远没达到出版社所应发挥和承担的地步。这一现状的存在与出版社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价值的认识不足、出版社的市场属性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公益特性之间的差异、出版社对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策略和模式研究缺位等有关。

关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概念,近年来学界有不少总结和讨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们比较接受这样一个表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指社会组织在政府支持下,在一定的空间范围或区域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社会(区)公众提供公共阅读、流通借阅、艺术赏析等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开展阅读推广、艺术交流、教育培训等公共文化活动的新型场所。”[1] 这个定义的不完善之处在于强调了政府的角色,而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等自主参与和开展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不够。此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否必须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场所,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也值得商榷。参照这一定义,出版社与城市公共图书馆等机构一样,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并进而推进全民阅读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中理应做出积极贡献。

一、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成要素及出版社的地位角色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案例,如合肥市的“悦·书房”、温州市的“城市书房”、深圳的“悠·图书馆”、北京的特色阅读空间等。这些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对推广全民阅读、营造城市书香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合肥市在“2017亚马逊年中阅读城市排行榜”上位列第一[2]。尽管全民阅读推广是个系统工程,但不可否认,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打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构成一般包含这样一些要素:一是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读者及其阅读需求、阅读习惯,二是公共阅读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三是提供给读者阅读的内容及产品,四是这些阅读内容和阅读产品的生产者、供应者,五是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管理者及相应的服务提供者,六是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运行维护相关联的各类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在这些构成要素里,目前大多数出版社主要是作为阅读内容和产品的生产者及供应者,近乎隐形地站在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参与阅读空间投入和建设的政府、书店、企业等背后,未能以内容及内容产品生产者及阅读推广者的身份站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前排来。以合肥“悦·书房”建设为例,其主体参与者是合肥市图书馆和华博声讯公司,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图书馆提供部分图书的免费借阅,企业提供空间和服务及其他经营活动[3],如24小时营业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24小时阅读空间仅是出版社主动而为的极少例子。

事实上,出版社完全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成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理由如下:首先,在我国,出版社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国民提供积极向上的、优质的文化阅读产品,其中既包括纸质图书、期刊等内容,也包括融合出版、數字产品等内容,是内容和阅读产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其次,出版社与图书馆、书店、学校等机构一样,是阅读和阅读内容的核心推广者和引导者;再次,政府对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实行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管理和考核要求,出版社无论从提升自身社会效益,还是从实现两个效益统一出发,积极成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都是实现双效益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策略

在当下推进全民阅读的氛围和实践中,出版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如何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

1.结合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种新形态,相较于纯粹的公共图书馆、书店等阅读服务形态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以及贴近公众、体量小,社会参与程度高,多业态结合等属性特点[4]。出版社在规划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承担阅读公益责任的能力,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采用何种方式或者模式参与阅读空间的建设。出版社自身只有具备与阅读空间这些特点相匹配的现实条件,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阅读空间的建设中去。

2.结合自身出版特色和社会效益发展需求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为满足不同需求的阅读人群而设立的,这是由其开放性和公共性特点决定的。作为阅读内容和产品的生产者及供应者,除某些大型综合出版社外,不同出版社独有的出版特色及出版物产品只能满足部分公众的阅读需求,有些专业类出版社如古籍类出版社、医学类出版社等更是只能提供对专业类内容有特别阅读需求的产品。就此而言,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似乎只能选择建设专业或专题类阅读空间,或者联合其他机构成为阅读空间建设的一部分。不论选择何种方式,出版社都必须以提升自身社会效益需求为出发点来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这也是政府对出版社提出的第一要求。

3.结合市场营销要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作为企业的出版社无法将阅读空间建设作为盈利方式参与其中。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首先是一个提供接触内容并进行阅读体验的空间,虽然其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可以作为由体验阅读向购买内容产品以及周边产品和服务的先期引导存在。出版社可以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作为自身内容以及出版物等产品的集约式公益性营销地点进行建设,通过公共阅读空间向公众提供免费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引导公众对深度阅读和出版社出版物产生兴趣,激发公众对出版物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出版社通过公共阅读空间营销的目标。虽然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能够实现公益阅读推广与出版营销的关联,但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始终要把阅读推广的公益性放在首位,不能本末倒置。

4.结合自身数字融合出版发展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主要是通过阅读体验实现阅读的推广,除传统纸质阅读体验外,多媒体融合出版、数字化阅读体验也日益普及,这一发展趋势对出版社参与阅读空间建设提出全新的要求。出版社融合出版做得如何,新媒体产品、数字阅读内容及其阅读体验能否吸引公众,都成为出版社能否有效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新媒体数字化融合出版产品,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出版社在做好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规划的同时,需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参与模式,这样才能确立出版社参与阅读空间打造的基本定位和主要目标。

三、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模式

与确立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策略一样,明确并选择有效的模式是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运行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机制或模式:从建设和运行的参与方式分,有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机制、购买服务机制、合同管理机制和孵化校正机制[5],又称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以及民间自办类型或模式[6];从阅读空间的实体建设模式分,有自助图书馆模式、小型图书馆模式以及特色阅读空间模式[7];从阅读空间的技术应用方式分,有“互联网+”等模式。出版社既与政府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参与阅读推广,因此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同样存在多元化选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自主独立建设阅读空间模式

出版社自主独立建设阅读空间模式,即从资金投入到空间场地,再到阅读内容、产品以及阅读空间的管理运营等完全由出版社独立承担和负责。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阅读空间的整体规划和运营可以完全按照出版社的意图进行,提供给公众的阅读产品、体验以及服务都是出版社自主拥有的,既能作为出版社的公益工作开展,又能为出版社开展营销宣传提供便利。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出版社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出版社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2. 获取政府资助进行阅读空间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的阅读空间建设模式,通常是以政府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的形式开展,出版社作为政府和公众之外的第三方参与。相对于第一种模式,出版社在资金压力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仍然要自己承担。这种模式有利于建设与出版社出版特点相结合的特色阅读空间,并能在阅读空间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3. 与第三方机构、企业联合建设阅读空间模式

这种模式属于阅读空间建设多元参与机制,出版社在争取政府资助的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甚至更多方社会力量如书店、文化企業等进行阅读空间建设,从而减轻出版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负担,同时凸显阅读空间运营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元业态,阅读空间的管理和服务也因多元参与机制而避免了出版社独立运作中可能出现的单调和僵化现象。

但在这种模式建设的阅读空间里,出版社的影响力可能偏弱,提供给公众的内容和产品以及体验等特色性有可能相对不足。就目前而言,出版社的双效益实力以及自身开发内容产品和融合出版的能力,都是出版社选择何种模式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决定因素。

上述三种模式均存在合理性,无论选择哪一种,出版社参与阅读空间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出版企业的公益事业动因,以及出版社积极争取社会效益发展的决心和出版社自身的经济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四、 出版社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除策略和模式选择外,出版社在参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公益性与出版社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核之间的关系,这是出版社参与阅读空间建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二是要处理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对阅读内容的广泛性需求与单体出版社出版内容相对有限性之间的关系,出版社要解决好满足公众阅读多样性需求与出版社自身所能提供的有限内容和阅读产品之间的矛盾。三是要处理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作为文化产品建设的独特性与出版社主业和多元经营之间的关系。阅读空间可以作为出版社的一个文化产品进行建设,出版社要将其纳入多元经营战略进行统筹规划。四是要处理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新技术应用与出版社融合出版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特色阅读空间建设还是常规阅读空间建设,出版社如果没有足够新颖的新媒体融合产品供应,阅读空间的阅读体验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出版社作为内容产品的提供者和阅读的推广者,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应当也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已有不少出版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经验。未来,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一定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出版社的身影。

|参考文献|

[1]杨松.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机制研究[J]. 全国商情,2016(32):73.

[2]2017最爱阅读城市榜公布 合肥连续两年蝉联冠军![EB/OL]. (2017-07-26)[2019-03-20],http://ah. ifeng. com/a/20170726/5857047_0. shtml.

[3]严贝妮,程诗谣,李永钢. 城市阅读空间的构建研究——基于合肥市“悦·书房”的解析[J]. 图书馆建设,2018(5):65-66.

[4]黄佩芳. 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特点与模式选择[J]. 图书馆,2019(3):91.

[5]杨松.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机制研究[J]. 全国商情,2016(32):74.

[6]王子舟. 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 图书情报知识,2017(2):7-8.

[7]黄佩芳. 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特点与模式选择[J]. 图书馆,2019(3):91-92.

猜你喜欢

出版社图书馆空间
我等待……
创享空间
图书馆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