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策略的文体差异

2019-05-20杨泉良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新课标教学策略

摘要:教学策略的文体差异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我们应该在深入理解哲学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教学策略与文体差异的关系,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适应,使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统一,充分完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文体差异;个性化

阅读教学策略是根据具体的学生主体和教材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方法。由于对教学策略理解和领会上的不同,有些人把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解为教学策略,也有人把教学模式理解为教学策略,在理论阐释与具体操作中两者被同时认可。由于新课标为教学注入了更多的灵活性因素,因此,教学策略得到了更为积极的倡导和更加实际的重视,教学个性化要求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则在更具体的操作层面要求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策略与之对应。

一、新课标对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倡导

传统教学中教学的模式化倾向十分严重,所谓的教学模式化就是以某一种教学的方式作为面对所有学生主体和教学内容的方式,以某一种教学模式,当作所有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掌握了这种“万能”的教学模式,便可以面对任何学生、任何内容,教学缺少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教学策略选择,甚至不需要教学策略。由于无论什么样的课文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应试,即传授知识点,训练考试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讲代读”,学生在学习中“以练代读”就能很好地完成应试需要的教学任务。这种教法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新课标总结了传统教学大一统模式的弊端,明确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地位。确立了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础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具有个性,只有丰富的教学个性才能对应班级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因此,语文新课标对教学个性化倡导是其教学的核心理念。新课标对教师个性的张扬,也必然使教师从自身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修养出发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策略,使教师个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这一切决定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个性化的教学将成为教学的主流,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变化将是普遍现象,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力,将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二、课文文体差异呼唤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和决定教学策略的因素很多,我们这里集中说明课文的文体差异对教学策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在语文教科书选文中,包括了各种常用文体,这些不同的文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内容,这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相适应的关系,某种内容必须用某种文体来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表达效果,还会因为内容和文体的冲突而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之间的消解。例如,想要说明一个事情或原理,不用说明文的文体,而采用抒情的文体,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在浩如烟海的佳作中选入教材的文章,一定要是文体与内容结合的典范,这对于我们教学中根据文体选择教学策略是极富启示意义的。我们不能以说明文的文体去写抒情的内容,那么同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诵读教学策略为主体去教说明文。对于不同文体,在教学中必须选择与该文体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诸如戏剧文体的教学采用表演教学策略,抒情文体采用诵读教学策略等等。当然同一种文体教学策略的选择,还要看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学习《米洛的维娜斯》可采用焦点访谈的形式,教《逍遥游》可采用论辩的形式。文体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还包括课堂用语。教师在对不同文体的教学中,教学语言应有所变化,应与相应文体的语言特征保持一致,讲说明文多用说明性语言,讲议论文多用理性的论辩性语言,讲戏剧性作品则多用富有动作性的语言,这样就会使整体教学内容与形式统一。教学内容与表达方式的一致,使学生通过教师课堂用语,印证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文体差异要求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对应,这是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个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操作规范,尤其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鉴赏”中,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作为进行“阅读与鉴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选修课程”则将文体作为达成目标的分类标准,在具体分类中都是根据文体特点提出要求。因而要达到要求、实现目标,如果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中没有文体因素作为主导因素的参与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从落实新课标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也是必须的。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为文体差异提供了条件

新课标的颁布和施行,使中学语文教学在理念上走出了应试教育的狭隘和僵化的局面,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被凸现出来,与之相应的学生个性发展成为教学第一目标,这使得教学策略选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可能,而教师教学自主性和个性的倡导和张扬,使这种可能成为必然的现实。这一切使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有了充分的灵活机制,使师生在教学中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有了更为充分的余地。这就使因文体差异而进行教学策略选择有了可能和理论依据。一是教学策略本身是十分丰富的。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有两種,一种是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一种是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尽人皆知的,它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有效的和成功的方式、方法。而教学模式选择,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教学方式和方法那样丰富,其实,反映教学内容具体规律的教学模式,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有多少教学内容就应该有多少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会不断地出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策略作为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就有多样性的灵活性机制。二是文体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提出了教学策略选择的多样性要求,而教学策略自身的灵活性机制,以及备选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数量上的丰富性和样式的差异性,又为这种文体丰富性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在教学策略中除了文体自身的差异之外,构成这种差异的每一种文体自身又是在基本体现该文体的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充满着变化的。这种变化既源于不同的内容,也来源于与不同内容相适应的表达形式。它同样寻求教学策略,选择与之形成对应关系,而备选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面对同一种文体所体现出的差异,同样也能够通过调整和改造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为教学充分地显示文体特点提供了条件。当然,我们并不应一味地强调选择,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适应新课标要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教学策略的文体差异是被传统教学所漠视的,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我们应该在深入理解哲学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教学策略与文体差异的关系,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适应,使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学生发展需要统一起来,充分完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作者简介:杨泉良(1961—),男,广东省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主研方向为教师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新课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同桌宝贝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