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9-05-20傅强
傅强
摘要: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中,坚守红色信仰,以开展仪式文化活动、设计相关情境、开设研习专题等形式构建红色课程,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红色阵地,注重红色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红色信仰;红色基因;红色课程;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A-0053-04
近年来,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坚持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重溯红色文化源头,坚定把握红色主线,挖掘红色文化这一精神富矿的时代意义,正视“培养什么人”是价值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厚植爱国情怀是首要基础。这里的红色文化教育是特指革命传统教育外,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军事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习惯养成等在内的大德育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奉献社会,鼓舞青少年奋发图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仰和理念。
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基地上下形成一个共性观念:坚守红色信仰,弘扬红色文化,切切实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
一、构建红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精神内涵和时代教育价值,在构筑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基地以红色课程为纽带,在宏观处设计,在细节处落实,架构出血肉丰满的红色文化学习之旅,有效传承红色基因。
1.开展仪式文化活动,增亮精神底色
《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让人感觉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与其他时刻截然不同,这种感觉极珍贵。”为此,基地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仪式文化活动,为精神的底色赋能添光。
(1)开营仪式。学生到达基地,必要上好实践活动第一课: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在升国旗、奏唱国歌、学校领导讲话、赠送连旗、为志愿者授牌等流程里,学生不仅践行着八礼四仪,还感受到有国才有家有校的爱国情怀,增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旗帜的辉映下更提高了对红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视。
(2)宣誓仪式。生命的成长过程,总会伴随有宣誓仪式。如小学生入队仪式、中学生入团仪式、党员的入党仪式、职场入职等都有宣誓环节。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小学生重温入队誓词、中学生重温入团誓词,比照彼时初心,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好途径之一。基地的“红堡之路”上,就有一个专门打造的宣誓区,宽大的电子屏上投放着入队或入团誓词;课堂上,学生庄重地行礼、铿锵地宣誓,既与“红堡之路”的雕塑融为一体,也成为“红堡之路”上的一抹亮色,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深深的印记。
2.设计情境,传播红色基因
(1)讲好红色故事。爱国主义教育要讲好爱国故事。讲爱国故事,要在情真意切、引人入胜上下功夫,在提高内容质量、教育实效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基地在“讲好红色故事”上,一是精选最具典型性的红色故事汇聚整合:革命先烈故事、领袖人物故事、沙洲本土故事、小英雄故事、身边好人故事、改革开放见闻故事;二是用红色场域唤醒红色故事、红色记忆:在基地特有的“阳光之路”“好人园”“法制长廊”“廉洁之路”“英雄林”等生动场景中,在集体的互动交流和情感激荡下,这些或早已潜藏在学生脑海里,或离散于孩子们精神世界的红色故事,正被悄然唤醒。悠悠于口、默默于心,红色故事丰富了基地生活,更滋养了学生心灵。
(2)唱好红色歌曲。红色歌曲以其故事描述性、旋律明快性、节奏激昂性、价值正向性而别有神采。唱好红歌,需在了解故事情节、创作背景、节奏特点、价值反响等方面引导学生细细研磨,才能让学生产生真感悟,生发真共鸣,进行真传唱。基地除在午休晨步时间播放红色歌曲,还在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中设计唱红歌、赛红歌活动。学生行走在场面宏大、图文并茂、间或设置有互动小游戏的“红堡之路”上,了解新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光辉历程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感悟着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唱响着激情高亢的红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3)诵好红色经典。“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学生的成长有经典相伴,思想和灵魂才能结伴走向更深远。红色信仰里,离不开红色经典的养分;红色红典里,焕发着信仰的光芒。在张家港基地500平方米的中华经典主题教育馆内,屈原长剑在握、李白对酒当歌,长征红军吹号向前、沙洲解放军群雄渡水,书简错落堆出墙栋、纸宣陈案墨续千古。在融合技术支持的宽大显示屏上,声色共情;在提供刻录支持的录音室里,一诵成珍……于此境此地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展开专题研习活动,将红色家书、红色诗歌的背景、意义、价值,传播等多加研磨,反复吟诵,提炼红色精神,剖析红色家书风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经典。
3.研习专题,塑造站立灵魂
(1)“东京审判”庭审模拟活动。“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基地的模拟法庭,经常进行着“东京审判”庭审模拟活动。活动中,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现场担纲“东京审判”中各种角色,重现历史事件。学生看到了法律之剑的正义,也看到了日本战犯的无耻和狡诈。重现那段耻辱的历史,就是要让学生不要忘记历史,毋忘国耻,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热爱和平,但禽兽的獠牙始终还在,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他们才不敢露出狰狞的面目。这样的主题活动,激发着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爱国情怀。
(2)“美丽沙洲”地情教育活动。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对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情怀起始于爱家乡。在基地的“張家港市青少年史志馆”中(张家港市原名为沙洲县),始终演绎着“美丽沙洲”主题活动旋律。通过场馆内丰富的素材和展现手段,学生集中感知生活的这块热土曾经的辉煌。这方古老的土地,孕育了那般灿烂的文明:东山村遗址灰烬的余热,闪耀着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藏军洞隐约的凿痕,烙刻着春秋战国纷争的故事;黄泗浦远去的帆影,传颂着鉴真东渡坚韧的传奇;河阳山歌经久不衰的传唱,绵延着风雅颂不绝的绵音;雷沟大布的厚实坚牢,经纬着男耕女织古朴的风情……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承载着革命先辈为信仰奋斗的脚步,回响着张家港精神激越的旋律。置身沙洲地情实践教育活动中,“四个自信”的口号倍加豪迈。
(3)“多彩中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内的多媒体传送着轻快的歌曲,在馆内开展“多彩中华”专题活动,学生往往不由自主要唱起来。专题研习中,学生是主角。他们收集56个民族各自的图腾、习俗,穿一穿少数民族服装、感受其独特的文化,了解汉族与其他民族间通过互帮、互联建立互信、互助局面的历史,学一学、讲一讲非汉族同学的方言,唱一唱少数民族歌曲等,体会56个民族亲如一家、同舟共济。浸润在专题活动中,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不断得到深化升华,不经意间被烙下了红色基因。
(4)“敬廉崇洁”廉洁教育活动。廉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地的“廉洁文化园”获评“江苏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它以《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向,设置了27个廉洁文化观景点和8个活动点,以正直、诚信、谦逊、简朴等9大内容15项具体活动镶嵌在“敬廉崇洁”之路上,使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廉洁教育资源。课程布局时,小学阶段,廉洁教育侧重于积极向上、乐观健康、求真向善的情感培养,通过对历史故事、廉洁人物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明白是非对错,并能在生活实践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正确的判断;初中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遵守公共规则,形成自觉自律的廉洁意识和行为,通过知识问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遵守公共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高中阶段,侧重于法律意识的渗透和培养,从成为现代公民的角度,引导学生修身立业、守法守信,逐渐树立起廉洁的意识和品质。
4.节、日为媒,升华认知体悟
(1)探究节、日文化,提升德育认知。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纪念的日,如儿童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端午节,反法西斯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各城市的解放日等等。这些节、日具有豐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和文化内涵。重视和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教育的契机,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风,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中国的未来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聚焦节、日热点,丰富德育形式。内容与形式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也是优质教育成效的两翼。教育者要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展示节、日文化,赋予其思想意义,强化时代气息。基地以节、日为热点,策划一系列节、日文化主题活动,赋予学生主动权和自主性。如建党节,组织学生参观本土的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礼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烈士纪念日,或组织学生亲手绣红旗、亲手制作一个花篮敬献到烈士陵园,或由学生主持一场公祭仪式;在端午节,组织策划一场“我们的节日——端午”,或带领学生到江滩采摘芦叶,包粽子,或组织竞龙舟大赛,或开展竞诗会等等。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在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节日活动的影响力,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
二、培育红色文化,丰润生命底色
红色文化的培育与延续离不开丰厚的文化土壤,更离不开立体多维的文化路径。
1.注重内拓外引,挖掘红色资源
(1)内部挖潜,强资源厚度。丰富的资源,是红色文化生长的根基。张家港基地在“阳光之路”“廉洁之路”“道德长廊”“法制长廊”“树人广场”“青少年史志教育馆”“中华经典主题教育馆”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实施德育为先的原则,又规划设计了“立德广场”“英雄林”“地道战”“抢滩登陆”“张家港精神再弘扬宣传阵地”等新的场景资源,为打造完整的红色文化课程,强化红色文化氛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外部借力,强资源广度。围墙内的基地,是一个狭隘的场域。走向围墙外,才是一种开合的气度。距离张家港基地5公里处有红色收藏馆,12公里处有红色新沙洲党史教育馆,15公里处有永联新农村,25公里处有沙洲抗日战争纪念馆。基地充分联合并吸纳这些资源,将其作为基地的课程资源,进行以基地为中心核点,以周边资源为动点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圈,不仅增强了基地与外界的共商共建,丰富了基地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的内涵,也增加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拓宽了学生视野,突显了浓浓的教育情怀。
2.打造红色阵地,突显品牌效应
(1)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独具匠心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织就一个红色阵地,有利于红色文化丰实地成长。最初,基地仅有一条“阳光之路”党性教育平台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后通过系统梳理和重新构思基地现有场馆廊园,离散的点位慢慢连成线、成面,汇聚成了一个新的红色阵地。阵地含以下内容:一个红堡——阳光之路党性教育平台,两条线路——道德长廊、法制长廊,三个广场——立德广场、树人广场、行知广场,四个场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青少年史志教育馆、模拟法庭、中华经典主题教育馆。
(2)嵌堡成图,文化成路。有了一个铮亮的红色阵地,张家港基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在传承和创新中主动对外开放,辐射更多的人群,促进资源的公共性和效能的最大化。随着红色阵地的公知度不断提升,很快在政府主导下,其与张家港市香山革命烈士陵园、沙洲抗日革命战争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文化教育点一起,作为一个点,嵌入了全市党建工作红堡地图之中,基地的红色文化织入了全市红色文化传播之路这条锦带上,为红色文化的弘扬,奉出了一己之力。同时,也更好地绽放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
3.建设四支队伍,聚力红色引领
(1)讲解员队伍。基地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同时承载外来团队接待任务,打造一支讲解员队伍,引领红色文化传播。基地挑选了六位老师接受讲解员培训,师承市文化中心金牌讲解员,以见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各批次的团队接待活动中,基地展示了红色文化,提高了他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解、红色文化价值的体认。
(2)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打造一支志愿者队伍,吸引其加入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动中来,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志愿者队伍中包括教师及参训学生。从每一期来基地活动的学生中,择优选择12名志愿者,发挥其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的示范、讲演、督促、检查的作用,推进着红色文化的传承。
(3)指导教师队伍。遵循德育优先原则,张家港基地课程设有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板块,面向小五、初二、高二学段学生开设。如何合理选择资源、安排内容,使教学活动生动多样、贴合不同学生特点,是指导教师面临的责任和挑战。加强指导老师队伍的培训,显得重要和迫切。基地先后派出教师到福建古田、浙江浦江等红色文化教育点接受培训,到市区其他红堡参观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还将先期培训的部分讲解员及有历史学科特长的师资安排到该课程组,以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养,提升红色课程活动实效。
(4)党员队伍。张家港基地红色文化教育阵地的打造,除立足红色文化教育课程需要之外,也立足于党建工作。党员作为一支重要队伍,不仅是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授者。党员先锋队伍积极投身到红色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及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扬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肩负的光荣使命。通过组织党员“走、看、聚”,提升其见识;组织党员重温入党宣誓活动,提升其觉悟;组织党员参加讲解员示范课等志愿活动,提高其行动力及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