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困难与前景
2019-05-20曾劲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曾劲(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如何尽快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对当前生猪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针对这个课题,笔者深入兴国县生猪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生猪行业的现状
兴国县是生猪调出大县,据统计,2018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58.53万头,其中出栏28.62万头、存栏29.91万头,全县有大小生猪养殖场(户)1606家,其中年出栏1-200头的养殖户1520户、年出栏生猪200-9900头的养殖场(户)83家、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家,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约占全县生猪出栏的85%。拥有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
存在的困难
生猪养殖成本的上涨和生猪价格下跌影响了行业总体效益。2017年以来,随着生猪养殖成本的上涨,加上同期生猪价格的下跌,行业总体利润下降明显。以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千亩林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例,该猪场有母猪107头,生猪年出栏2000头,玉米价格从2017年的0.9元/斤,上涨为1.1元/斤,人工、水电、防疫等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上涨了近16%,加上仔猪均价从380元/头,上涨为450元/头,上涨了18.4%;而生猪价格从去年同期的7.5元/斤,下降至现在的7元/斤,同比下降了6.7%;一头生猪从30斤左右到250斤左右出栏计算,生产成本从1000元/头(含饲料900元,防疫、人工、水电等约100元),上涨至1160元/头,而产值从1875元/头下降至1750元/头,平均利润从495元/头,下滑至140元/头,利润同比下降了71.7%。
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畜禽污染整治工作的推进导致生猪养殖规模下滑。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近年来对污染畜禽养殖场的规范和整治,2017年至2018年底,兴国县对全县畜禽养殖进行了重新规划,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提高了对生猪养殖场的环保要求,加大了执法力度,共拆除、关停污染生猪养殖场239家,整治生猪3.09万头。虽然一些拆除、关停的生猪污染养殖场将大部分生猪转移到了本县规范养殖场,但由于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养殖场从2017年的1845家,下降至现在的1606家,从业人员也从4612人,下降至现在的4134人,全县生猪养殖总量从近十年的稳定增长,首次变成下降,2017年同期生猪存栏32万头,而2018年底全县生猪存栏仅为29.91万头,养殖规模下降了6.53%。
受全国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养殖总量萎缩。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省、市密集调度,兴国县也布置了严密的防控措施,根据上级要求,一个重要的工作要求就是一律禁止生猪跨省调运。兴国县作为生猪调出大县,2017年全县生猪年出栏量53.6万头,其中外调34.1万头,占总出栏量的63.6%,其中跨省调运达11.37万头,占总出栏量21.2%,禁止生猪跨省外运后,这部分生猪销路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的疫情信息传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养殖场缩小规模,降低风险。兴国县现有的83家规模养殖场,有26家生猪养殖场负责人明确表示,在非洲猪瘟期间,宁愿缩小养殖规模,增加防疫成本,也不愿增加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走势预测分析
短期来看,总体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将呈现缩小趋势,生猪价格将会一度走高后趋平稳。主要原因有:一是非洲猪瘟短时期内未能全面扑灭,对短期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萎缩,自然造成猪肉制品需求有所下降,也会导致市场竞争过程中,一些产品质量差、效益低的养殖场淘汰出局;二是政府对环保、畜禽污染整治工作越来越紧,加上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群众对污染养殖场整治的参与度也在增大,养殖场建设成本也在增加,也将带动猪肉价格的短期上涨,但由于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也将趋于平稳。
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管理将越来越规范,生猪养殖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猪肉、猪肉制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政府层面环保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抓得越来越严,虽然对养殖场环保无害化处理设施要求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越来越规范,但上级补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也会一定程度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引导行业进入良性的上升通道;加上猪肉和猪肉制品是我国肉类食材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烹饪技术的提升,总体市场需求不会下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制品的质量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终将推动生猪养殖行业越来越标准化、有序化,行业效益也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相关建议
建议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场联审联批及联合监管制度。猪肉是我国肉类制品主要组成部分,生猪养殖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但生猪养殖污染大,要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又要稳定生猪生产,必须进一步规范源头管理,加强行业联合监管,虽然各地都划定了“三区”,但目前,监管工作主要由农业农村部门一家牵头为主。建议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场的联审联批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在可养区或限养区内新建猪场的,要先取得国土、环保、林业、水利、水保等部门的联合审批,必须严格按照环保工作标准建设,建成后由联合部门验收后颁发养殖许可证,并通过联合监管逐步减少小型猪场、散户养殖数量,确保生猪生产稳定有序。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生猪养殖绿色发展的补助力度。随着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大环保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多数规模养殖户比较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但改造、建设、维护成本偏高。以杰村乡博诚农牧养殖场为例,现养殖肉猪5000头,需建设沼气池7000立方米,需资金200万元,雨污分离设施40万元,按养殖场现在的利润空间计算,要回收这些设施设备建设成本至少需要3-5年时间。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这方面的补助力度,但总体项目覆盖率还有待提高,补助力度仍需加大。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例,全省仅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3个,加上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单靠地方财政还无力承担项目建设资金。全省绝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亟待形成一整套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项目的普及力度和补助力度,适当增加对生猪养殖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指标,积极支持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等有关扶持政策和终端产品补贴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