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在高位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9-05-20谢建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永久性胆管癌植入术

谢建立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500)

高位胆管癌(HC)是一类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以及汇合部的恶性肿瘤,该病又被称为肝门部胆管癌[1]。该病常伴严重性梗阻性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且因其解剖位置较特殊,手术切除率仅在10%~20%。研究发现,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在HC治疗上可取得一定疗效,研究以探讨高位胆管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经临床病理组织穿刺检查证实为HC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30例。对照组纳入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7±6.2)岁。观察组纳入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8.5±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纳入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肝脏与肾脏等脏器功能,CT检查确认梗阻部位与进针部位。两组患者均予以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选右中线或者剑突下位置进针,经局麻后于DSA监视下进行PTCD术,置入内外引流管与金属内支架管。对观察组患者在予以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治疗。术前经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选择进针的位置与路径,确定植入125I粒子数量与布源情况,125I粒子源活度为0.8mCi,平均26粒/次。术中经CT定位后按TPS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状态与腹部体征。分别于术后15d、30d、90d、术后6个月复查CT并进行生化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肿瘤体积情况。术后6个月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判定:完全缓解(CR):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且经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或仅见条索状影像;部分缓解(PR):治疗后肿瘤缩小,肿瘤体积相比治疗前缩小≥50%;无变化(NC):治疗后肿瘤体积相比冶疗前缩小<50%或体积增大<25%;进展(PD):治疗后肿瘤体积增大≥25%,出现新病灶。所有持续随访3年,记录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均值±标准差描述。对比行t检验。组间率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1例CR、6例PR、15例NC、8例PD,有效率为%(7/30);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8例CR、14例PR、7例NC、1例PD,有效率为%(22/3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4/30),观察组%(13/30),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水平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水平对比(μmol/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情况对比(mm2)

3 讨论

在HC的治疗中,PTCD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术式,但其在术后生存率方面仍难以达到满意效果[2]。而125I是一种低能量的放射源,其能量在27.4keV~35.4keV(平均能量约31.4keV),放射活度范围在0.1~1.0mCi,对组织的穿透力1.7cm,且半衰期60.2d。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可根据患者的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选择放射性粒子并计算有效的射线能量,并利用粒子枪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部位,精确种植于肿瘤组织内,125I粒子不断释放γ射线,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经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BIL水平与肿瘤体积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术用于对HC患者的治疗可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并杀伤肿瘤组织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期,该治疗方法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永久性胆管癌植入术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