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
2019-05-20孙允涛张西宁
孙允涛,张西宁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5300)
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两种疾病,肿块型胰腺炎可引发胰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坏死或者炎性反应,患者发病后常以胰腺水肿、血胰酶增高为主要表现[1]。而胰腺癌则是消化系统中恶性肿瘤的一种,该病发病初期缺少特异性表现,临床症状与肿块型胰腺炎类似,因此加大了漏诊、误诊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对于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是临床研究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彩超是诊断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中共选取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18例,肿块型胰腺炎20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7~46岁,平均年龄(41.5±4.5)岁。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无法配合检查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均不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本研究所选38例患者均行彩超检查,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 E9超声诊断仪与VIVID S5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前12h内禁食,患者取平卧位,探头频率2.5~5MHz,于脐上进行横向扫描,观察胰腺长轴纵切面、横断面情况,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回声、肿块部位以及肿块内血流情况[2]。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征象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胰管改变征象情况对比[n(%)]
1.3 观察指标
(1)超声征象:对比两组患者超声征象情况,如低回声、强回声斑块、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邻近血管变化等。(2)胰管改变征象:对比两组患者胰管改变征象情况,如胰管结石、光滑扩张并贯通、光滑扩张并中断、不规则扩张并贯通、不规则扩张并中断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仅在P<0.05时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声征象情况对比
表1中胰腺癌患者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邻近血管变化检出率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且强回声斑块检出率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胰管改变征象情况对比
表2中胰腺癌患者光滑扩张并中断、不规则扩张并中断检出率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且胰管结石、光滑扩张并贯通、不规则扩张并贯通检出率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所增长,该类型疾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且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可以认为是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类型。并且对于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来说,患病初期症状相似,易导致误诊或漏诊情况的发生。临床认为,改善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基础就在于早期发现疾病诊治疾病。
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彩超诊断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彩超属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中具有高分辨率、可重复性等优点,可准确清晰的对患者的胰腺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判断胰腺的形态变化以及出血情况等,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3]。此外,彩超对于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具有微创性,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可重复检查,进而加大临床诊断准确率,故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应用彩超进行诊断时可以发现,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扫描时可见强回声斑块,并且具有钙化灶,表现为后方强回声,而胰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与之相反,因此可作鉴别诊断的依据[4]。此外,有研究曾报道[5],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串珠样胰管扩张,而胰腺癌患者则未见胰管扩张,也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邻近血管变化检出率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且强回声斑块检出率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而胰管改变征象中,胰腺癌患者光滑扩张并中断、不规则扩张并中断检出率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且胰管结石、光滑扩张并贯通、不规则扩张并贯通检出率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与孙雷[6]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中可采用彩超进行检查,效果确切,可准确鉴别疾病,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