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分级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意义

2019-05-20何光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桡侧肘关节肱骨

王 军 ,王 文 ,何光武

(1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放射科 上海 200940)(2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 上海 200940)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日常生活中以非运动员多见。此病发生于经常做前臂旋前或旋后动作的人群[1],尤其40~50岁人群多见,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区的疼痛,尤其在做用力伸腕、握拳动作时疼痛会加重。目前肱骨外上髁炎仍主要通过临床查体获得诊断,主观性较强,缺少影像依据。本文通过对肱骨外上髁炎做MRI常规扫描,对伸肌总腱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行MRI分级,探讨MRI分级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共22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共22个肘关节。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3岁。临床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区的疼痛,尤其在做用力伸腕、握拳动作时疼痛会加重。查体:肱骨外上髁区不同程度压痛。22例患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

1.2 方法

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GE signa HDxt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四肢柔软线圈。患者平躺,肘关节放在躯体一侧,并完全伸直,前臂旋后,这个位置可在冠状面最佳显示伸肌总腱[2],均足部先进。常规行冠状位FSE序列T1WI,FRFSE T2WI压脂序列;横断位FSE序列T1WI,快速恢复FSE T2WI压脂序列;矢状位FRFSE T2WIFS序列扫描。

MRI诊断根据肱骨外上髁炎伸肌总腱损伤程度分为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Ⅰ级(轻度):肌腱连续,有增粗或变细,或轻微撕裂,撕裂区域不大于伸肌总腱起始处宽度的20%,T2WI上呈点片状稍高信号;Ⅱ级(中度):肌腱撕裂区域为伸肌总腱宽度的20%~80%,T1WI可呈条片状等或者稍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Ⅲ级(重度):肌腱撕裂区域超过伸肌总腱宽度的80%或肌腱完全断裂,远端回缩,T2WI呈水样高信号[3]。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患侧肘关节伸肌总腱均发现异常改变,且伸肌总腱损伤程度表现各异。经分析和统计为Ⅰ级(轻度)9个(图1);Ⅱ级(中度)8个(图2);Ⅲ级(重度)5个(图3)。

3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变性过程,发生于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起始处。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及部分旋后肌共同组成伸肌总腱附着于肱骨外上髁[4]。在肱骨外上髁炎中,以桡侧腕短伸肌腱受累最常见。肱骨外上髁炎由前臂肌肉重复收缩引起,通常认为由于反复牵拉及过度使用导致肌腱轻微损伤以及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撕裂[5]。伸屈肘时,桡侧腕短伸肌的解剖结构使其肌腱连接处反复磨损,另外,肌腱附着处血管分布较少,这些因素都可促进肌腱的变性,引起肱骨外上髁炎。此病网球运动员常见,尤其是业余爱好者,其不正规的练习可促使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

目前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病人主诉肘关节外侧疼痛,在握紧物品伸腕时加剧。网球或类似的运动易出现,但也可出现在其他运动项目及职业中。球类运动中,反手挥动最常引起症状[6]。体格检查常发现在肱骨外上髁远侧约1cm处约桡侧腕短伸肌起始处压痛,也可出现握力减弱,旋后及伸腕动作受限。“板凳试验”(病人手掌向下提起板凳)可引出肱骨外上髁的疼痛。本研究中,此病平均年龄52岁,年龄偏大。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大,伸肌总腱发生退变,抗拉力作用较原来减弱,当前臂反复旋前或旋后时,伸肌总腱容易发生损伤[7]。

MRI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8],已广泛应用于关节损伤的诊断。正常伸肌总腱在MRI上显示为位于肱骨外上髁的垂直走向结构。由于含水分子较少,在任何序列中肌腱均为均匀低信号。肌腱及韧带病变在PWI和T2WI上显示最佳(抑脂或不抑脂),肌腱变性在T1WI及T2WI上常表现为等信号,可无或伴有肌腱增厚[9-11]。本组收集的22例患者,伸肌总腱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常信号,阳性率为100%,表明MRI对肱骨外上髁炎敏感性极高。根据MRI图像,本组患者Ⅰ级(轻度)9个,表现为T1WI及T2WI上伸肌总腱附着处点片状稍高信号影,范围不超过伸肌总腱宽度的20%,提示伸肌总腱水肿及轻微撕裂,T1WI上信号增高可能与病变处胶原蛋白增多有关;Ⅱ级(中度)8个,表现为伸肌总腱局部变细,T2WI上示条状水样高信号,范围约占伸肌总腱宽度的20%~80%;Ⅲ级(重度)7个,表现为伸肌总腱起始处明显撕裂变细,撕裂程度超过伸肌总腱的80%,T2WI上示有液体积聚而成条状高信号影。

肱骨外上髁炎目前主要由临床医生根据病史、查体进行诊断,带有较强主观性,缺少影像依据。本组22例患者中,MRI均表现出伸肌总腱的异常,反映了MRI对伸肌总腱的损伤的高度敏感性,根据伸肌总腱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行MRI分级,可以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损伤进行更准确地评估。这对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程度的伸肌总腱损伤,其临床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对于轻、中度损伤,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冷敷(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疼痛),休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类注射,夹板固定等。这些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可逐渐缓解病情,提高关节的力量、灵活性及耐受度,直至恢复原来水平。非手术治疗是肱骨外伤髁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0%[12]。重度损伤患者以及经6~9个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结合MRI影像表现考虑手术,主要包括关节镜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现在更多学者主张Nirschl改良手术法,此术式切口较小,且无须像关节镜那样进入关节从而更好操作,另外具有手术时间短、花费较少等优势。

总之,MRI对伸肌总腱的损伤存在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工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以及鉴别其他疾病。肱骨外上髁炎的MRI分级可评估肌腱损伤程度,这有利于临床精确评估病情,对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也有指导意义。

图2 女,57岁,临床诊断为左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分别为左侧肘关节的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压脂像,MRI分级II级(中度)。表现为伸肌总腱外上髁附着处斑片状高信号(白箭)。

图3 男,41岁,临床诊断为右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分别为右侧肘关节的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压脂像,MRI分级Ⅲ级(重度)。表现为伸肌总腱外上髁附着处片状高信号,累及伸肌总腱90%以上(白箭)。

猜你喜欢

桡侧肘关节肱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易感风寒 搓迎香点太渊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