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教研平台实现移动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

2019-05-19赵旭东傅光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

赵旭东 傅光忠

摘  要 通过在移动教研平台进行教研活动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教师教研从基于经验主义的模式向基于实证的模式的转变。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推动移动教研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移动教研平台;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AP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035-03

1 前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交互空前迅速的时代。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研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运用移动终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移动教研平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教研活动,实现了数据记录分析、实例分享、社区交互等,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教师教研从过去基于经验主义的模式向基于实证的模式的转变。

2 研究历程

移动教研平台是北京现代中庆公司根据教研需求开发的一款基于Web端和移动终端的软件。该软件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实例分享、社区交互等,结合移动终端自身的多媒体特性,与教研业务相融合,让教研活动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教师应熟悉软件环境,为移动教研活动做好准备。

移动教研网页端基础平台

1)云笔记服务功能。教师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笔记内容,笔记可以分为随堂听课笔记(教师听课时记录的笔记)、主题教研笔记(教师参加主题教研活动时记录的笔记)、观摩课笔记(教师参加观摩课活动记录的笔记)、教学反思笔记。教师把笔记保存后可同步至网页端,可对创建好的笔记进行编辑、修改或删除操作。有网络状态下,系统自动将手机端笔记同步至Pad、网页端;无网络状态下,教师在手机端编辑的笔记会自动保存,有网络后点击“同步笔记”,可将笔记同步至网页端、Pad端。

2)教研圈服务。学科教研员可以创建相应学科、学段的教研圈,填写圈子名称、选择成员,创建教研小组。教师可通过关键字搜索某个教研小组,并加入小组活动。教研员或教师创建教研主题,并编辑主题的内容;教师通过关键字搜索已创建的主题,并加入主题讨论,就教研主题发表文字评论,收藏某教研主题,也可在教研圈里分享教研主题。

3)统计服务。按学段/学科/学校查询下校活动的情况,查看不同学段/学科/学校的下校评课数量,查看不同学段/学科/学校的课程合格率(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下校统计;按学段/学科/学校查询教研活动的情况,统计学段/学科/學校组织主题教研活动的数量,统计学段/学科/学校组织观摩课活动的数量;按学段/学科查询教研圈的情况,按学段/学科查询教研圈的数量及主题数量。

移动终端APP服务

1)听评课。移动教研APP为教研员提供了完整的听评课活动流程,教研员可创建集体听课活动,并将活动信息下发给教师。教研员在听课前可通过一键听课,快速创建下校听课活动,该次听课活动的信息包括学校地点、听课信息、评价量表等,信息将自动匹配,无须教研员进行填写。进入听课地点后,通过移动设备的GPS定位功能,APP自动进行定位及活动签到。在听评课过程中,APP为教研员提供了多种课堂评价方式,教研员可通过主观评价对课堂进行评价,包括授课类型、授课作业以及总体评价内容。教研员可直接调取预先设置的评价量表,对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打分。多位教研员对同一节课进行量表评价时,系统将自动计算每一得分项的平均分。听课完成之后,系统自动将该节听评课的课程信息、主观评价、量表评价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听课报告。教研员可在历史教研活动列表中选择多个已结束的评课活动,进行听课报告的汇总(图1)。

2)教案抽查。教研员到达学校后,系统会通过移动设备的GPS定位功能,自动定位到当前所在学校。教研员只需点击“教案抽查”,即可快速进入教案抽查环节。教研员只需填写抽查教师姓名、年级、科目。教研员可根据学科需要自定义教案抽查的评价标准,系统可自动生成教案抽查报告。

3)主题教研。教研员可通过APP创建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创建后系统自动推送教研活动通知,相应学校的相关教师都会收到活动通知;学科教师可通过活动通知列表查看教研员发布的最近线下举办的主题教研活动,列表展示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参与人等;参与主题教研活动的教师进入正在进行中的活动后,通过移动设备的GPS定位功能,APP自动进行定位及活动签到,并可通过多种记录方式进行教研活动的记录,包括文字、语音、图片、手写等方式;教师可通过历史教研活动列表查看已结束的主题教研活动,进入已结束的教研活动可查看记录的教研笔记。

4)观摩课。教研员可通过APP创建观摩课活动,活动创建后系统自动推送观摩课活动通知,相应学校的相关教师都会收到活动通知。教师可通过活动通知列表查看教研员发布的最近线下举办的观摩课活动,列表展示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参与人等。

参与观摩课活动的教师进入正在进行中的活动后,通过移动设备的GPS定位功能,APP自动进行定位及活动签到,并可通过多种记录方式进行观摩课的记录,包括文字、语音、图片、手写等方式;教师也可通过历史教研活动列表查看已结束的观摩课活动,进入已结束的教研活动可查看记录的教研笔记(图2)。

3 研究分析

通过对上述研究历程进行梳理及对形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发现。

移动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及分析

1)使用移动教研平台进行教研,在教研员的倡导下会成为大多数教师开展的一种教研方式。例如,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它更注重师生的交互以及学生的活动过程。传统的听课记录手段太过单一,通过文字的方式无法记录全面的课堂情景。而通过移动教研平台,教研员可采用视频、照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更生动地展现课堂情景。

2)教师认知,通过移动教研平台进行教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研员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急躁,要引导教师接受这种新型的教研方式,不要让教师陷入被迫使用移动教研的怪圈。通过平台数据显示,教师利用移动教研平台进行教研的主动性是逐渐形成的。

3)移动教研在近期的使用频度较高,由此可见教师们也逐渐喜欢上了利用移动教研平台进行教研,这也成为传统教研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补充。移动教研与传统的教研方式形成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效果的质性分析

1)教研员组织引导能力有提高。基于移动教研平台的移动教研是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移动教研的活动类型有现场听课、预约听课、观摩课、主题教研、教案抽查。教研员需要根据不同活动的类型,让教师自身意识到专业发展的欠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当移动教研活动开展步入正轨之后,教研员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参与教研活动的一线教师,自己逐渐转变为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引导教师队伍形成开放、信赖、互助的自组织团队,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协作、评价反思等。

2)教研员的研究能力有提升。教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研活动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这就要求教研员去研究不同教研活动的评价标准。相对于传统的教研模式,移动教研记录的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音视频、图片,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课堂片段。教研员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通过移动教研平台的教研圈、共读、主题教研、听课笔记等栏目,学习平台的共享资源、真实的课堂实景再现,在大量的音視频模拟环境中去听、去看、去思考,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素养。由教研员推送的优质学科材料,让教师在共读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专业能力。

4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基于移动教研平台实现移动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目前在万盛区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对这种新型的教研方式经验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梳理实践过程的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移动教研的重要作用。

区域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教研,虽然扩大了交流范围,让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进行交流,但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也增加了研讨的随意性,特别是聊天形式的群组讨论,由于缺少骨干教师、专业人员的有效引领,大多停留在较浅显的层次进行互动,缺少深层次的交流。

移动教研形式化  虽然移动教研模式为区域教师营造了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手机的应用认识一直停留在它只是一种日常通信设备上,短时间内并不能形成将它纳入教育应用的意识;而对教研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层面,对新形式的研讨热情度不高,只是将这种活动作为上级安排的一个任务、一种形式,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

5 展望

科技的发展,加强了移动教研在教育方面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当前,移动教研虽然尚处于发展初期,但以灵活、快捷和多样化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变得不可替代。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要积极面对移动教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推进教研工作向更优、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

项目来源: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域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H2018B2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赵旭东,重庆市万盛区教师进修学校;傅光忠,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新华小学(400800)。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