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2019-05-18梁海芳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复习策略高三

摘 要:处于高三阶段的学子如何学习才能更有效?如何才能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以下的方法。身处高三的每一个学生都要问自己以下问题:我们要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够考取好成绩呢?在观察了近几年的地理试卷后,我们发现考试的形式和特色都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每一年的试题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由此来看,在高考的复习备考中高三学子们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总体来说,高中的地理主要立足于考查我们的地理常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基础知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熟悉透彻这些知识,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区域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自己又可以单独形成一门课程。其中可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比如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再比如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由于课程的改革以及每个学科的不同特色,课程的设计以及学生自身的复习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地理这一学科就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地了解不同区域的人文地理风貌,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的区域分析其中的人文、社会以及环境的不同。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对于地理这个学科的要求就是可以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对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的题都涉及区域地理,即是以区域为前提条件来考查其中的知识点。这样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从一个图中引申出另外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 对地理知识区域化的认识

要理解知识区域化,就要准确的找到每一个模块代表的地方名称。这是一个题目能否解答成功的关键。由此怎样准确的找到一块区域的名称就成为了考试的难点。通过对比试卷以及网上查找,我们发现一般的定位区域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坐标来判断地理位置;第二,根据地势特点来判断;第三,找到一个相对的定点以此作为判断依据;第四,根据一块区域内的特色地点来记忆;第五,适当利用文字帮助记忆。区域分析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到特定区域的地理分布详情以及规律。依据课程标准对于高中阶段地理学的要求,学生们必须要了解特定区域的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通过这类题目的综合分析认识到不同区域的差别。同时,区域分析有助于学生辨别区域内单一要素的特征。近年来,高考地理题目的趋势已经明显转变为此类综合分析的题目。因此,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应该多接触这种类型的题目。

二、 怎么使复习更有效

(一) 整理优秀笔记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施“连带制”。首先要和程度好一些的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愿意帮助在地理方面的学习存在困难的同学,并且使他们明白学习不是攀比的过程,帮助别人学习也是一种进步的形式。然后将他们整理好的笔记印刷出来,班级里一人一个笔记本小册子。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如此一来,班级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学习风气。同学们都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才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二) 从练习中学习

在高三年级最后的复习阶段,许多同学都会采用疯狂的刷题战略。但是学生自身的刷题难免会有盲目性,所以教师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積极的给学生找有质量的试题并且辅助学生完成考试。考试结束了组织进行讲解,有不懂的可以单独询问教师。这样的考试就比学生自己刷题要有效的多,但是教师也要注意考试的频率。并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

三、 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复习

(一)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教师都会在课堂上留有自由讨论的时间。讨论学习即是指学生之间分为小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每一个小组都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回答,并最终展示讨论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自主想象。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都不是固定的,学生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比如,地理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出地图的简笔画。并凭印象在途中标记出可以记住的地名。小组中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但是不允许看书。这比让学生拿着地图去背要轻松的多。但是在进行讨论时还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开始之前,教师安排好小组的分工,并把任务安排下去把要求讲明白。教师自身也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提前做准备。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给出反馈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真正的在讨论中学习到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地理学科中地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世界之最,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这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去学习的方法。

(二) 指导学生练习

课堂练习是每个阶段的学生都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如果不加强练习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进行完新知识的讲授之后还应该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来巩固知识点。而这些练习题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质量并且难度适中,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要紧扣高考题型。在学习了地理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雷雨天气?为什么冬天昼短夜长,而夏天昼长夜短?为什么我们和西方国家会有时差呢?让学生可以切实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从而喜欢上地理这一学科。

四、 结束语

区域综合探究能力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来探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运用地理学科中的思维方式来评定我们身边的现象,这与课程标准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符合。区域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一定区域的可利用价值,以及如何开发才能更为有效益才能促进发展。而对于高中学子来说,区域化学习则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上的内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把书上的知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部分,这样学生更容易消化。而在复习中将知识分为对应的小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不同部分掌握的程度来分配复习的时间,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梁海芳,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高三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