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视野下中职学生ず诵乃匮提升的探析

2019-05-18瞿冬伟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核心素养

摘 要:现代职业视野下中职生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注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融合,结合中职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通州中专在“一带一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立足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机电专业为例,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合力教育结构,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现代职教;核心素养;中职教育

在现代职教体系视野下,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方法,提升中职学生就业创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以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以下简称通州中专机电专业)为例,通过研究内涵框架、提升策略和路径、取得成效等方面开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培养适应现代职业视野发展需要、当前产业需求的创新及技术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学校培育到企业上岗的衔接。

一、 优化校企产教结构,实践研究核心素养提升的现状

(一) 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专业建设的概况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是学校三大专业群之首,面向机械加工、现代制造、汽车维修行业,培养精密加工、现代制造、自动化生产、楼宇智能、汽车运用等行业培养制造服务、设备维护检测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机电专业发展至今,开设专业紧随时代发展,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逐步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形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现代制造专业是省首批现代化专业群,机电技术应用是省品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省示范专业,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是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36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专业是省示范实训基地。整体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以此为载体,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

目前机电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80%,“双师型”教师85%以上;有省“领军人才”3人,特级教师、市、区学科骨干教师5人;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课程2项。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机电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二) 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核心素养的现状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坚持“做人教育”,实施“修身、精技”的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践“双场合一”教学模式,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工业机器人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实施中高职“3+3”分段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实施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与富士康共建富士康南通智能制造二级学院,建有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实训中心,与一汽大众(南通)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以此为基础,通过区域产业链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促进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三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双证”率98%以上,就业率达100%,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5%以上。40多名学生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2012级朱严宽同学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保送南京工程学院本科;培养的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钢城杯”大赛钳工项目全国冠军,省青工“跃进紫琅”技能大赛车工大赛、省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省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大赛一等奖,全国、省文明风采大赛、创业能力大赛、创新大赛一等奖20余项。

提升中职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紧随时代发展,开设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专业,对企业生产和市场发展有一定的认知。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职教视野,利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融入课堂,融合专业建设,共建学习共同体,逐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良好品格和学习能力。

二、 开拓现代职教视野,创新探索核心素养提升的养成

(一) 提升核心素养增强了市场对中职学校的“依赖度”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区域经济以其特色行业发展为内在驱动,建设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当前国家经济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创新领域,科技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目前本区域内重工业以机械船舶为主,轻工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共同构成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格局。其中机械产业的应用技术创新和研发模式的合作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从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提高员工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经过多年发展,本区域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产业链衔接等创新合力推动下,逐步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到现代制造加工的转变,从产业分散到产业集中的转变。技术革新依靠创新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导入科创型产业和企业,与职业类院校合作,正逐步打造产教融合的样板。

但是,在新產业以及产业布局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企业创新增长动力不足;二是蓝领阶层融入现代化、信息化实践能力不足;三是产业链内技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新聘员工大多数来自于中高职院校,直接参与一线的操作与技术实践,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后续创新内驱不足,职业认同仍需逐步加强,尤需通过市场需求扩大对中职生技术应用培养的力度,提升满足区域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因此,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主体,越来越被重视和依赖。中职教育不仅是学校到企业的桥梁,更是市场对中职学校的期盼。随着革新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发展的契机对中职教育的“依赖度”愈发增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升中职生核心素养,这既是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是属于中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 提升核心素养延伸了中职学校服务市场的新内涵

作为近代工业兴起之城,先驱张謇深信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兴办学堂,实业办学,实业兴学,开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先河。中职学校培养的技术岗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服务企业的发展,融入企业的文化,在紧随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但企业与学校的契合度不够,协同力度不足,往往是等学生毕业后再进行上岗培训,忽视了与职业类学校先期的合作办学,造成学生与企业需求的断层,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正逐步得到一线企业和基层政府的支持,但相互融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高新技术转化到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仍存有一定的难度。人才培养的方向与企业的希望仍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产业链密集区率先与学校建立二级学院,实行产学研合作共管机制,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快速反馈,融合先进教学理论,借鉴高新科技,合作创新办学已成为发展必然产物,驱动中职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的内在动力。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经过多年与企业的合作和对话,认为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优势。第一,中职学校地处区市级区域,有利于企业融合当地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市场优化,中职学校具有不可分割的“就近原则”优势。第二,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步走向重要或骨干岗位,成为企业的脊梁,支撑现代化制造企业更大更远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用科学技术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人,中职学校培养的技术性人才正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大部分高校以研究性为主,学生以研究理论为基础,缺乏实践应用,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蓝领阶层”填补了这一空白,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技术人才的供给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三,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前提,这是由时代的发展决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注重教育教学,又体现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带来的结构调整和专业升级;既注重了学校与区域企业的合作,又体现了中职学校办学的开放性;既注重了企业的需求,又体现自身办学的过硬素养。因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探索学校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有利于延伸中职学校服务市场的新内涵。

(三) 提升核心素养促进了中职学校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更为侧重学生的理论性研究,实践深入化操作暂时缺乏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在突破现有教学模式桎梏,勇于探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教融合,促进自身发展升级,促使科研技术改进。

中职学校通过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寻求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的整合方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强化内在因素,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创新与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真正实现内驱推动学校创新创优发展。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辈出的潜力者,是现代制造业的先行者,是现代化城市高效运行的保障者。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双场合一”教学模式让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合二为一,实现“学场”和“职场”的融合。“三横三纵”专业布局让现代制造立足专业群建设,有力引导和推动机电专业自主生长,根据区域内主导产业群链化发展实际,实现市场与职业学校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我校深入挖掘产教融合内涵,一方面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革新与服务,拓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实现路径。

三、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实践探索的启示

通州中专机电专业的实践表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聚合政府政策导向优势,实现专业设置连接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融入岗位要素,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学校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因此,通州中专机电专业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合作办学,融企业高新技术引导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促学校技能实训进企业实现校企对接。机电专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聚集引领企业高端人才和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寻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中职教育教學创新之路。

产业升级对学校核心素养提升起着推进作用。当前产业发展、技术升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招到全面发展的优质毕业生,从主专业优势导向,衔接到子专业熟悉程度,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人才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并推动企业朝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这就为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基础,为学校践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保障,构建了以现代职业视野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模式。

企业发展对学校核心素养提升起着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成本的不平等这些因素制约着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进程。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和产品升级,加大高新设备的投入,也需要更高更好素养的学生融入企业。这也促使学校在进行培养学生文化成绩和实践操作的同时,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步伐。

学校转型对学校核心素养提升起着内驱作用。职业学校现代职教视野拓展需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职业学校转型一方面需要与市场共进步,关注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技术革新、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成为融入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转型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其中,如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在中职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转型,促使企业由原先第三方角色转变为学校核心素养提升的实施者、建设者,从根本上将企业融入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现代职教视野下探索中职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实施、提升,将职业学校融入企业的一部分,在新的视野下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中职学生在介于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综合模式下,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通过技能创新和学业结构,推进机电专业朝着现代制造方向向前发展,不断创新。

作者简介:瞿冬伟,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核心素养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