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9-05-18郑少群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

摘 要: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础,学生能否扎实掌握计算基本功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直接影响着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为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出发,论述当前我国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培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 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阐述

(一)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际上,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必须学好计算,这是因为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成效,还对学生向更高层次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写中,我们能够发现计算教学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以人教版的小学三年级阶段的数学教材为例,其中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倍的认识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等教学内容都明确地提出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解决高年级的应用题也需要涉及大量的计算讲解,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及开展成效不仅仅是现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甚至是对后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有利于提升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学质量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小学数学考试质量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在数学试卷中出现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看漏题目内容、抄错数字以及计算错误,其中,计算错误占据失分原因的比重高达50%以上。面对这种不可忽视的尴尬现状,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计算错误不仅仅是学困生的专利,它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都避不开的问题。实际上,我国的数学教学目标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针对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决计算题目的思路,但是由于学生无法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逻辑,他们仅仅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套用数学公式,久而久之他们只是学会了解题技巧,但是计算能力并未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 当前我国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培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

(一) 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往往离不开他们自身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章节时不仅需要弄懂时、分、秒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要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往往会采取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面对这些知识冲击时仅仅只能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无法熟练地掌握数学运算法则,进而导致他们数学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 计算工具的普及弱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器、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计算工具的不断普及,不仅为人们日常的计算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还导致了他们计算能力的弱化。虽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鼓励学生采取用笔纸演算的形式解决计算题,但是一些学生在课余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缩短计算时间而借助于计算器、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计算工具。实际上,如果学生长时间的依赖计算工具,将会导致学生在提升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一旦他们形成了依赖心理,又将会反过来限制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 学生缺乏应具备的数学计算习惯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有意识地培養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计算习惯,这就导致了学生不擅长科学地使用稿纸进行演算,他们更习惯于在课本上、课桌上甚至是其他地方进行演算,这种错误的数学计算习惯导致他们养成了计算时粗心大意的习惯。特别是对于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一旦养成了计算时粗心大意的习惯,那么将直接影响他们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阐述

(一) 重点关注学生的数感培养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感的培养工作时应当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本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等因素来编制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以人教版测量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准确地使学生能够树立起对于毫米、分米、千米以及吨等单位的宏观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进行举例,例如让学生估一估书本的长度、厚度以及重量,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数与物的对应认知,从而无形中增强他们对数的感觉。与此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借助于观察事物的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为逻辑计算概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计算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出现对计算工具依赖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为了缩短计算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计算的学习兴趣,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好玩好动的阶段,在这心理状态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无法静下心来解决计算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出现排斥计算问题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图形切割的形式来讲述分数的概念,进而将被切割的图形进行简单的叠加或者是减少,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数的简单计算,借助于这种绘本式的教学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计算习惯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计算习惯,特别是培养学生使用稿纸二次进行演算的习惯,在日常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计算题的具体解题步骤罗列在稿纸中,每当做完一道计算题目后还应当进行二次验算,从而有效地降低计算错误问题的发生概率,进而提升计算质量。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全面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章梦.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钟靓茹.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3]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

作者简介:郑少群,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
浅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探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