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努力提升数学素养

2019-05-18沈玥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模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向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课堂质疑的方式上,不再是教师以问题统领课堂,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开展质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进行质疑,开展数学学习探究工作,本文就将从质疑的不同角度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课堂质疑;不同角度;提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课堂模式的教师“一言堂”向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被极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以前的课堂质疑方式上,教师以问题统领课堂,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课改之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开展质疑,教会他们从课堂的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开展质疑,教会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发现真理,探寻本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逐渐变少,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首先给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在一个紧张、压抑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而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气氛,学生学习的动力十足,势必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课堂上。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留给他们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逐步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一般来说,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的:

一、 从数学课堂的题目上质疑

数学课题清晰明了,它会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明确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课题质疑呢?我们可以从知识的产生过程、如何运用的方法,以及从本堂课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进行质疑,从而把课题具体化到实际的学习内容,明确所学的知识点,突破教学的重点部分。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教材《升和毫升》时,笔者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展开质疑:升和毫升是什么计量单位?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用升来计量的?哪些是用毫升来计量的?如此等等,学生通过质疑的几个点,可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着升和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来进行,通过预习教材,熟知教材,明白了我们生活中升和毫升无处不在,例如家里的燃气热水器上标注的是16升,热水瓶上标注的是2升,饮水机上的矿泉水桶上是19升。也探讨了喝的饮料很多是都500或者600毫升,平时订的牛奶是250毫升等等。他们清晰地明白了:升和毫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000毫升等于1升。

从课题入手,开展质疑活动,无疑从一开始就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明确的基础,定好了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方向感更强,目标也更加清晰了。

二、 从解答问题的方法上质疑

数学学科的魅力在于解题思路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有时一道题的解答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如果我们采取发散性的思维,会发现多种解答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答方案,从而为学生树立一种观点: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一种,使其发散性思维更加发展。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已知条件给出了“小芳家栽了5行桃树,6行杏树和7行梨树。桃树每行8棵,杏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6棵”,询问: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让学生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让学生开展讨论,有的学生说是按果树的种类进行整理条件,直接用文字表述,分别整理出桃树是5行,每行8棵,以及杏树和梨树的棵数,有的学生是按照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围绕着问题进行解决的,然后根据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运算和解答。当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提问:你还可以针对以上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计算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有的说:老师,我们可以计算这三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当学生放开思维的限制,纷纷根据条件去提问题,我们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去完成。

三、 从和旧知的比较过程中质疑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打破新知的壁垒,从和旧知的联系上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破新知的教学难点,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在新知和旧知的比较中,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然后顺着问题的思路去探索,力求抽丝剥茧,找到解决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方法》时,有的学生就提到了: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百分数在读和写上和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此一些问题提出来后,学生从百分数的形式入手进行研讨,找到了它和分数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

当学生能够懂得温故知新,通过联系原有知识,顺利突破新知识的重难点部分,然后通过质疑、思考、探索的过程,熟练掌握新知识,也避免了和旧知识互相混淆的矛盾。

四、 结语

喜欢问问题是学生的天性,是儿童有着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且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不仅想问,而且会问,懂得在什么环节及时发问,可以从课题着手提问,探求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可以从解题的方法进行提问,采取发散性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可以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去质疑,从而突破难点,克服与原有知识的障碍,培养质疑习惯,提升數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子硕.关于小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J].数学大课堂,2010.5.

[2]赵媛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策略[J].小学生语数外,2012.10.

作者简介:

沈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
让艺术悄悄浸染 让素养慢慢提升
“德智融合,提升素养”的校园活动文化探究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尝试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创新作业形式 提升语文素养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有效引领,让阅读教学曲径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