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

2019-05-18孙彩文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叙事

摘 要:思考性阅读需要用叙事思考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看到自我的潜在价值,通过自我呈现、自我认同、自我完整展示思考路径。

关键词:叙事;思考性阅读;自我呈现;自我认同;自我完整

阅读是一个类似思考的过程。教师阅读是指向自我教育生活的。讲述自己日常教育生活的故事,用以内化教育理念即是叙事。教师读书叙事,在于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意蕴,从而把阅读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思考性阅读需要用叙事思考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看到自我的潜在价值,通过自我呈现、自我认同、自我完整展示思考路径。

一、 自我呈现:打开心灵,在自我叙事中实现自身认同

教师通过阅读能够反观自我,然后才能有勇气打开自己的心灵,在自我叙事中不断地认识和呈现自我。如共读《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吴国珍著)这本书时,老师们在深入阅读后,把自己的叙事文本在群中分享,呈现心灵成长路径。

晓蓉老师如是说:自我呈现过程多次下笔“难产”,所以近2800字蜗速,万般纠结中爬格子3个小时。“诚心”打折,失去“真我”,特意文末引了两句“文言”,“攀龙附凤”之心昭然若揭。

晓蓉老师把感悟和叙事文本发群,期待名师引领。

默然老师以问询的方式回应:“你写的是你的心吗?什么是诚心正意?用一句文言文能表现什么?你缺你真正的自己,你没有诚意。以小见大,不要以大托小。你不是起点的问题,而是回归的问题。让人去顿悟,不要去张扬(张扬思想可以)。记住,回归心灵,不迎合,不华丽。”

晓蓉老师内心受到触动,说:“句句戳中我的软肋,我心服口服。我决定开始改造我自己,不是改造,是回归。最起码的,不管水平在哪个刻度上,必须先把诚意拿出来。不炫耀、不违心、不迎合。文如其人才对。了解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年,我就自我摸索,这样的引领实属难得。人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现在我不打算袒护自己了。认真修身,勤学自知,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这样的心灵唤醒过程,是思考性的,指向内心。教师在叙事和對话中真实地敞开自我,展示出具体、独特、个人化的现实生活世界。教师只有在叙事中主动地追求教学生活的意义,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才会避免“自我的遮蔽”与“普遍的平庸”,这是思考性阅读的实质。

二、 自我认同:解释性理解,迎来豁然贯通的自身完整

自我认同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过程,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教师的自我认同是在深入阅读中更加科学、正确、理性地自我认知,是对教育故事进行解释性理解的过程。如共读《教学勇气》这本书时,郝玲君老师认为“自身认同在于自我生命中所有内力和外力的汇聚。”她说:“自身完整是识别分辨整合到自我个性中的东西,选择哪些应该联合,哪些应该拒绝。”她是这样做的:

我力求摆脱困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做着各种突围之举,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试图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为了更好地爱护学生心灵,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完整、饱满、有力、健康、幸福的灵魂。

这位教师自身认同的路径是: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转化。她的秘诀在于,保持开放的状态,不断找回或唤醒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信念力量。这是共通的成长路径。

我们发现,在复杂多样的生命情境中,教师的思考性阅读在于促使教师对各种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科学、正确、理性地选择。带给我们的启发是,阅读的过程就是倾心教学,找到灵魂家园,在思考中与学生、同事进行心灵碰撞,迎来豁然贯通的时刻。

三、 自我完整:增能当下的力量,内生成长勇气

教师的自我完整是读书叙事追求的根本目标。阅读的力量,不仅在于表述与反省,更在于思考中实现改变。在共读《自卑与超越》一书时,姚文佳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钧眉头紧锁,怕怕地看着我。他像变了一个人,不爱说不爱笑,成绩一落千丈……钧的妈妈是一个乳腺癌晚期患者!妈妈不奢求别的,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完成学业。当触到钧那怕怕的眼神,我再也无法平静,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从头顶一直沉到了脚跟。

于是,文佳老师说谎了,因为“谎言能够让一个生命重拾信心,寻回从前的生机”。这是一篇教育叙事,心理观察,文字技巧,情节安排,内在张力,把读者引入“谎言”的世界,让教师精神的“癌细胞”填补母亲身体的“癌细胞”。

石卫芳老师用故事回应:“突破,愿意自己跳进沸腾的锅里,进入一个新的生存方式,进到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她给自己定了一个与读书密切关联的成长计划,以获得安静的力量,让内心留存成长的风景!这是思考性阅读的价值所在。

教师读书叙事作为一种“活在当下”的思考方法,是教师生活中的一种“过程——事件”分析方法,使得教师身处具体的生命情境脉络中,不断地阅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共情、聆听、对话,并最终导向自我发展,内生勇气力量。

教师叙事,渗入思考性阅读理论,置身其中才能清晰地“看见”一些东西。而教师置身于什么样的理论体系之中,也就能看到什么样的生活景观,并呈现出特定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刘绍辉.播撒书香:百名名师谈阅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9.

[2]孙彩文.云海涛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M].南昌:现代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孙彩文,现任职于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全国名师,全国卓越教师,全国骨干校长,河北省教育专家,国培专家。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二十一世纪国际交流访问学者,北师大客座教授,全国名师大讲堂讲师,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央电教馆网络读书社区引领人,河北省“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发起人,享誉国内外“词刺激”叙事方法创始人。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叙事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