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家庭心理教育不容忽视
2019-05-18苏伟
摘 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历史是比较短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日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教育。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曾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有何作用、家庭是否有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一直被提出。因此,经过总结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他人关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以下就是对于在家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些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我国的《教育法》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都要“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对于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不止成年人会有压力和挫折,青少年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压力。当他们有心理压力却无法排解时,他们就需要有人指导。
一、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常出现的误区
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会有从众和随大流的现象,也就是可以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模仿。这使得在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父母不能得到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真实数据,父母对教育对象的基本了解就会存在偏差,从生活之中所获取到的青少年心理数据仅仅是青少年对于生活“模仿”所得来。父母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教育判断存在偏差以至于教与学存在分离,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在家庭的教育中家长无法正确有效地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界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测量基本上是不能用量化的手段进行的,这也就是说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很难精确地得出,所以说,如果只有理论,没有有效地实施方法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很多父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停留在青少年的表面、行为上,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却很少能够清楚,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开展变得过于片面化。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的意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于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挫折和心理压力,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无关紧要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借助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力量,使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够维护这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家庭不仅仅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阶段的一个基础、重要的部分,更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么这也就决定了在家庭的教学中,所要注重的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传授,更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并且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內容中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青少年在经过不断的、无形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后,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对待生活中的抗挫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都有所提高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家庭开展心理教育?很多人觉得心理学的概念对青少年来说是比较深奥的,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强制地灌输只会加重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性的,青少年通过父母的帮助在心理上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如上述所言父母不能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状况,不了解青少年的基础就不能对症下药。父母应该给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而不是以心理健康的医者自居,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空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帮助青少年将心里复杂、烦乱的情绪更好地平顺,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青少年能够扛得住风雨而不是做温室的花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庭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住心理健康的重点,纠正家庭心理教育的观念,必要的话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交流活动,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四、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的出现是对家庭中父母的一种挑战和机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比较大,同时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就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相关观念的转变,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者重视这项家庭教育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多思考并总结经验,为国家的素质教育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红.探究现代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M].强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016(12):15-23.
[2]魏诗.城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平山镇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6(45):84-124.
作者简介:
苏伟,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