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
2019-05-18黄枫云
黄枫云
(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
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重症胰腺炎属于常见疾病,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且主要是由局部胰腺炎症造成的炎症综合征,涉及机体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而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临床要求其进食,但由于患者机体分解脂肪速度快,且处于高消耗状态,因而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新陈代谢紊乱等,从而导致病情加重[2]。本文选取我院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即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胰腺炎患者3 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为(46.3±2.4)岁。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为(45.8±2.7)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常规治疗,后者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氨基酸、抑制胰腺分泌、补充白蛋白(观察组补充100g,对照组补充150g)、解痉止痛、经鼻管面罩吸氧、抗感染、胃肠减压、抑酸、禁食、卧床休息等。观察组给予早期空肠内营养及护理,具体为:经胃镜引导在韧带下30-40cm处留置营养管,放置Treitz,对营养管是否至空肠行拍片确认,若患者无腹胀、腹痛等,采用250mL肠内营养剂注射至肠内,滴速采用输液泵控制,初期为50mL/h,期间的患者有无不良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进行观察,一旦发生,则需立即停止或减少输液,若未发生,则需加倍输入量至500mL,于24h后实施,且滴速为100mL/h,之后对输入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调整至1000-1500mL。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肠内营养液输注护理、鼻空肠管护理、鼻肠管并发症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记录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检验文中计量资料,卡方用于检验文中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较高,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5 117.7±7.9* 31.5±5.7* 22.4±2.1*对照组 15 110.3±6.2 28.4±3.2 30.5±3.7
3 讨 论
在临床上,重症胰腺炎一旦发生,则患者可伴有有益菌群异位、肠内黏膜受损、胰腺组织坏死、出血等症状,这不仅会导致起营养缺乏,出现严重代谢紊乱,甚至可引发胃肠功能紊乱[3]。而通过对患者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则可有效促进其机体恢复。以往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主要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即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和胃酸分泌、禁食等,但若禁食时间较长,则极易发生肠上皮细胞死亡、肠粘膜萎缩等。而通过对患者提供早期空肠内营养,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并减少和避免发生腹腔脓肿、消化道感染、出血等症状,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早期空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即可促进其机体蛋白质合成,还可促进患者病情有效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进而提升其预后效果[4]。本文的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较高,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不仅利于提升其营养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在增强其体质,还有利于其疾病改善,使得其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从而帮助其减少住院费用,进而提升其疗效和护理质量。因此可见,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护理具有十分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其住院时间,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