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声门下吸引术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实践研究
2019-05-17罗振军
罗振军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内科,广东 广州 511400)
机械通气是临床针对危急重症患者所实施的抢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患者存在明显的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或呼吸肌麻痹/无力、或外科肺部/心脏手术以及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者[1]。然而机械通气作为有创治疗手段,不仅会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依赖呼吸机造成无法脱机,因此使得临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居高不下[2-3]。研究指出VAP不仅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病死率显著增加[4],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便成为当下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本研究就持续声门下吸引术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 2018年10月5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机械通气适应证;②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相关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已向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申请并获得批准。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前已经存在呼吸道感染和/或呼吸衰竭者;②机械通气实施不足72 h者;③预计生命周期不足72 h者;④已实施过机械通气并造成插管区域损伤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 例,女9例;年龄20~86岁,平均(60.35±21.21) 岁;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20~87岁,平均(60.73±21.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机械通气,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定期(1次/1~2 h)听诊时闻及痰鸣音、或呼吸机显示气道峰压升高、或心电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降低时便立即给予吸痰操作。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即对患者应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并连接于固定负压吸引装置,其中负压大小维持在50~80 mmHg,进行持续吸引。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留住ICU时间;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期间VAP的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其中VAP的判断标准[5]: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②X线显示患者出现新生或进展性肺部侵润性阴影;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指征:体温超过38℃(或低于36℃)、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或小于4×109/L)、气道内出现脓性分泌物;④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存在病原菌。VAP发生率=确诊VAP患者例数/各组总例数×100%,VAP持续时间为患者确诊为VAP至症状消失所持续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输入至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留住ICU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维持时间以及留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留住ICU时间 (,d)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留住ICU时间 (,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留住ICU时间对照组 25 10.77±2.31 16.31±5.46观察组 25 7.05±1.44 10.29±2.78 t值 6.833 4.913 P值 0.000 0.000
2.2 两组机械通气期间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VAP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期间VAP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3 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医疗机构用以抢救患者的必备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且也为临床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宝贵的时间[6]。虽然临床通过呼吸机使得患者能够在人为创造的肺部内外压力差的环境下确保有效通气从而提高氧合水平,但是由于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操作以及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吸等,均会使得患者出现VAP[7-8]。李淑媛[9]等在研究中指出高龄(超过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血清白蛋白含量>30 g/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18分、存在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操作侵入性强及留置胃管等因素皆是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VAP的出现。因此做好临床机械通气患者VAP预防工作对改善通气效果以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有积极意义[10]。
杨群娟[11]等在研究中针对A组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而B组仅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结果A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且A组患者中非VAP患者持续声门下24 h平均吸引量明显多于VAP患者(28.62 ml/24 h vs.13.26 ml/24 h,P<0.05),因此作者认为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能够有效吸引量的同时降低VAP发生率,并减少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术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机械通气时间和留住ICU时间,还是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机械通气的对照组,这是因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及时将上呼吸道滞留的细菌和真菌进行有效清除,因此显著降低了VAP的发生和VAP持续时间,确保了机械通气的效果,也势必减少了患者气管插管的时间和留住ICU的治疗周期[12]。
综上所述,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有效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