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低的关键因子研究

2019-05-17郑宽宽许文军谢建军王庚申

关键词:梭子蟹养育成活率

郑宽宽 ,许文军 ,2,施 慧 ,2,汪 玮 ,2,谢建军 ,2,王庚申 ,2,何 杰 ,2

(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 316021;2.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随着我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梭子蟹增殖放流以及禁渔期等工作的实施,近年来海区梭子蟹的资源发生量持续增加,捕捞量基本维持在55万t左右[1-3],因此,因此如何合理并高效的利用海捕梭子蟹,提升海捕梭子蟹的价值是促进我国梭子蟹产业升级,提高渔民增收创收的重要途径。

暂养育肥是海捕蟹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主要是利用9-11月海区自然梭子蟹资源数量与价格优势,收购海捕野生梭子蟹,经过2-3个月的沙池或围塘暂养育肥,原本壳空肉瘦的水蟹就能变得体肥膏满,从而有效提高海捕蟹的质量和食用价值[4]。但目前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平均成活率只有10%~20%,经济效益较低,风险较大,致使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较全面的了解了海捕梭子蟹的捕捞方式、运输过程、暂养技术,并从中发现了可能导致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试验将比较捕捞方式、作业渔区、损伤程度、暂养密度等因子对海捕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暂养育肥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与关键环节,为今后改进现有的活蟹收购与暂养工艺,提高总体暂养育肥成活率,促进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不同作业方式捕捞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195渔区回港的蟹笼船、流网船和拖网船上各随机收购150只梭子蟹,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2 不同作业渔区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192渔区、195渔区、122渔区、135渔区及151渔区等5个主要作业渔区(图1)分别各收购了150只梭子蟹,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3 是否经敲打损伤的海捕梭子蟹

图1 捕捞渔区分布(☆为捕捞渔区)Fig.1 Fishing zones distribution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蟹笼船上随机采集了150只未受到敲打或互残,且捆扎大鳌的梭子蟹,同时从原先的作业模式中随机采集了150只梭子蟹,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4 不同肢体残缺数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渔船中随机选购了5筐梭子蟹(590只)运往暂养育肥基地,根据梭子蟹的断肢数量将其分成7组(断0条,断1条,断2条,断3条,断4条,断5条,断5条以上),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5 遭受不同挤压损伤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运输船上随机选购4筐梭子蟹(490只)(两筐蟹堆叠在一起,每堆约有18层蟹),按照挤压程度的不同,将其分成5组:无挤压组:最上面一层蟹;轻度挤压组:第2-6层蟹;中度挤压组:第7-11层蟹;较重度挤压组:第12-16层蟹;重度挤压组:第17-20层蟹,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6 不同干露时间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运输船上随机选购5筐梭子蟹(526只),模拟从渔港到暂养场的干运方法,使5筐梭子蟹分别干露0 h、0.5 h、1 h、1.5 h和2 h,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医学技术的发展让外科手术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外科手术患者通常会因为手术治疗出现短暂的功能障碍,在缺乏家属和护理人员陪伴的情况下易出现安全事故,因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应重点强化风险管理,分析识别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以此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1.1.7 不同暂养育肥密度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运输船上随机选购5筐梭子蟹(573只),设置了4个密度梯度,分别为2 kg·m-2、3 kg·m-2、4 kg·m-2、5 kg·m-2,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1.8 不同性腺发育成熟度的海捕梭子蟹

2017年11月初,从回港的运输船上随机选购了500只)梭子蟹,将其分成无膏蟹、淡膏蟹和红膏蟹等3类,并以相同的盛装方法和运输方法运至暂养育肥场。

1.2 实验方法

试验暂养育肥场位于舟山市朱家尖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基地,梭子蟹暂养育肥于2.2 m×1.4 m×0.5 m的室外水泥池,水深40 cm,池底铺设10~15 cm厚度的细沙,以供梭子蟹隐藏,暂养用水为流动的自然海水,水温随暂养育肥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试验起始温度为18.5℃,试验结束时水温为8.7℃),盐度为21.6±0.6,pH为8.8±0.1,DO>5 mg/L。将每组试验的梭子蟹平均分成3组,在相同的暂养育肥环境条件下暂养育肥90 d。暂养期间每日投喂鲜杂鱼1次,暂养育肥前期每日排水2次,中后期每日排水1次,每次排水后捞出死蟹和残饵,保证良好的水质环境,并记录对应暂养育肥池的死蟹数量。

另外,随机跟踪了10家暂养户的病害发生情况,分别统计各暂养户是否发生病害以及最终的暂养成活率。

1.3 数据处理

不同试验组数据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对达到显著水平的均值用Duncan检验,用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在Excel中绘制相关图表。

2 结果

2.1 不同作业方式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图2 不同作业方式捕捞的梭子蟹暂养育肥的成活率Fig.2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fishing modes

2.2 不同作业渔区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5个不同作业渔区的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192渔区 (15.33%)>151渔区 (12.67%)>195 渔区(11.33%)=135 渔区(11.33%)>122 渔区(11.9%),其中192渔区梭子蟹的育肥暂养成活率最高,其余4个渔区的暂养存活率相近。整体上,5个不同作业渔区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3 来自不同作业渔区的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3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fishing zones

2.3 敲打损伤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未经过敲打或互残损伤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可达29.33%,而经过敲打或互残损伤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为16.67%,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

图4 海捕梭子蟹经敲打损伤与否后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4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after knocking damage and whether or not

2.4 肢体残缺数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7组不同断肢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表现出随着断肢条数的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缺0条的梭子蟹的成活率最高,为19.38%,缺5条以上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最低,为1.75%,缺0条的成活率比缺5条以上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高出10倍以上。缺0条、缺1条及缺2条梭子蟹之间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缺3条、缺4条及缺5条梭子蟹之间的暂养育肥成活率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但是缺0条及缺1条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显著高于缺3条以上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P<0.05)。

图5 不同肢体残缺数下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5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 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numbers of limb disability

2.5 不同挤压损伤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经过不同挤压损伤后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依次为 17.1%、18.6%、17.4%、15.5%和 14.3%(图 6),其中无挤压、轻度挤压和中度挤压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相近,而经过较重度挤压和中度挤压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相对较低,整体表现出随着挤压程度的加重,相应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愈低,但是5组梭子蟹之间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图6 海捕梭子蟹经不同挤压损伤后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6 Thetemporaryrearingandfatteningsurvivalratesofthe wild-caughtP.trituberculatusfromdifferentcrushinginjury

2.6 干露时间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干露0 h、0.5 h、1 h、1.5 h和2 h后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分别为15.24%、14.57%、16.19%、14.29%和11.43%。很显然,干露1h之内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相近,干露1~2 h之间的梭子蟹呈现出干露时间愈长,暂养育肥成活率愈低的趋势,但是不同干露时间的梭子蟹之间暂养育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P>0.05)。

图7 海捕梭子蟹经不同干露时间后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7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different exposure time

2.7 暂养育肥密度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设置的4个密度梯度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分别为16.67%、14.81%、14.89%和12.22%,尽管暂养密度为2kg·m-2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比暂养密度为4 kg·m-2的暂养育肥成活率高4.45%,但是各暂养密度下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图8)。

图8 不同养殖密度下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8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 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density

2.8 性腺发育成熟度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9可以看出,无膏蟹、淡膏蟹及红膏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分别为11.4%、20.3%及26.5%。整体表现出膏越多,暂养育肥成活率越高的趋势,并且无膏蟹与淡膏蟹和红膏蟹之间差异显著(P<0.05),淡膏蟹与红膏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9 不同性腺发育成熟度的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Fig.9 The temporary rearing and fattening survival rates ofthe wild-caught P.trituberculatus from different gonadal maturity

2.9 病害发生与否对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10可以看出,出现病害的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为7.73%,而未发生病害的梭子蟹成活率为16.08%,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生产的经济效益,查明影响海捕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关键因子对海捕蟹育肥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就梭子蟹捕捞作业环节而言,来自不同捕捞作业方式的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差异较大,其中来自蟹笼作业的梭子蟹的成活率最高,而流网和拖网作业的成活率较低,一方面可能是三种捕捞作业方式所捕获的梭子蟹体质不同 (主要受蟹所处的蜕壳周期、发育阶段影响),以致抗应激的能力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三种作业方式对海捕梭子蟹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如拖网作业是渔船快速的拖曳着渔具在海底前进,该动作将导致蟹体遭受较大程度的机械损伤[5]。捕捞作业渔区也直接影响着海捕梭子蟹育肥暂养的成活率,为探明其具体原因,作者测定了192渔区、195渔区、122渔区、135渔区及151渔区的盐度分别为24.3,27.5,28.6,29.1,28.9,运输所耗时间分别为 7 h、14 h、22 h,22 h和14 h,发现来自盐度变化越小、运输时间越短海区的海捕梭子蟹成活率越高,可见造成不同捕捞渔区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水体盐度变化幅度大小和运输耗时长短有关。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敲打损伤和肢体残缺两因素都是影响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由此推测敲打损伤可能造成海捕梭子蟹机体内部器官受损,从而影响后续的存活;肢体残缺对海捕梭子蟹存活的影响较大,类似的结果已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7]、杂色龙虾Panulirus versicolor[8]中发现,而先前的研究表明:肢体残缺导致虾蟹类死亡率升高的原因除机体免疫力下降、伤口易受病菌感染外[9],另一重要原因是肢体残缺直接影响虾蟹类捕食、活动能力以及其它种内竞争力进而造成死亡率[10]。

挤压和干露是海捕梭子蟹运输环节中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本研究发现,目前运输过程中的盛装和堆叠方法对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影响较小,说明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挤压胁迫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苏志星等[11]模拟海捕梭子蟹的运输过程开展堆叠挤压胁迫对梭子蟹SOD、GTS、T-AOC等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挤压胁迫将致使梭子蟹应激能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变化规律受挤压程度的轻重以及挤压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呈现出明显的程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总体上,机体可通过相应的的生理响应特征应对挤压胁迫。虾蟹类的耐干露能力是影响其运输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OMORI,et al[12]认为蟹类的耐干露时间由鳃部的保水能力和机体对低含水量的耐受能力共同决定,同时干露胁迫会导致机体遭受低氧胁迫,阻碍机体代谢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而且姜令绪等[13]还认为干露胁迫会造成梭子蟹机体含水量失衡,呼吸机制受阻,最终造成血液pH不平衡而窒息死亡。本研究中海捕梭子蟹在干露2 h内对后期暂养育肥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2 h的干露时间并未对机体的呼吸代谢造成严重影响,至于海捕梭子蟹所能承受的最大干露时间是多少还需进一步研究。

养殖密度和病害是海捕梭子蟹暂养环节中的主要技术参数。国内外有关养殖密度对虾蟹类的成活率研究甚多,一般情况下,低密度组的成活率往往高于高密度组[14-15],本研究也有类似的现象,即暂养密度越高,成活率越低,但整体差异并不显著,作者认为这主要与实验所用的海捕梭子蟹均已完成生殖蜕壳有关(自相残杀现象主要发生于蟹体蜕壳期间);另外还与本实验中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的整体成活率极低有关,大部分蟹体在暂养早期便已陆续死亡,存活个体较少,从而对养殖空间的竞争较小,最终成活率相近。但是,本研究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海捕梭子蟹的暂养育肥成活率,出现病害的实验组最终成活率仅为未出现病害组的45%左右。作者在实验期间发现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过程中主要害主要有弧菌病、甲壳溃疡病、牛奶病和水印病等,因此做好这些常见病的防控工作是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期间的重要工作,相关技术研究有待加强。

除了对捕捞、运输、暂养环节中常见因素对海捕蟹最终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外,本研究还比较了海捕梭子蟹自身发育(性腺发育)情况对暂养育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性腺发育越好,成活率越高,作者认为这应该与蟹体的体质状况有关,性腺发育较好的蟹完成生殖蜕壳较久,甲壳更坚硬,不易受损,而且机体发育更完善,抗应激能力较强。但是,性腺发育越好的海捕梭子蟹收购价越高,养殖户为避免风险,往往不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蟹,因此,作者建议养殖户收购淡膏蟹为好,其价格适中,且暂养育肥成活率较高。

4 小结

通过上述对比研究基本查明,捕捞作业方式、捕捞海区、敲打损伤、肢体残缺、挤压程度、性腺成熟度、病害等均是影响海捕梭子蟹暂养育肥的重要因素,其中捕捞方式、机械损伤(敲打损伤、肢体残缺)和病害是关键因素。因此,今后更多的研究应该集中于如何防止海捕梭子蟹捕捞、运输过程中损伤以及暂养育肥期间的病害发生。

猜你喜欢

梭子蟹养育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