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2019-05-16吴丽荷
吴丽荷
摘要: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理解其差异性和共同性。高中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提升文化基础,拓展文化视野,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诉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感,使语文学科的文化属性进一步彰显。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
当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文化基础不足以及应试教学思维的干涉,使得他们在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考试知识的记诵和练习,对于语文的文化属性认识不深,使得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工作搁浅。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养成以人为本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学习特点,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培养目的。但是当前一些教师习惯于主导和灌输,使得语文的文化性特征仅仅表现为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文化意识依然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1、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育
没有学生自主意识的参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是空中楼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问和质疑,进而获得对文化的感悟。如在教学《刘伶病酒》时,一些高中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刘伶妻子好言相劝,最后刘伶不但不听妻子的劝告,反而用‘妇人之言去羞辱自己的贤妻,这种人还是‘竹林七贤之一,贤在哪里?”针对学生的这种疑问,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讲一讲有关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对学生的现代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迥别于现代文化的文化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开展辩论,两个小组对刘伶的行为持相反意见,通过针锋相对的互动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有促进了学生对魏晋文化的认识。
2、注重拓展语文文本的内涵
语文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主要素材。在重视文本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文本内容,使语文文本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关键之举。如在教学卡夫卡的《骑桶者》时,一些学生很容易把这篇怪诞的小说当成一篇简单的奇幻小说来阅读,由于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缺乏认识,使得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不深。有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讲讲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在此基础上把卡夫卡一些主要作品如《城堡》,《审判》,《变形記》的艺术特色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卡夫卡的荒诞表达有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骑桶者”这一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形象产生文化认同。
3、注重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虽然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考水平,但是如果教师仅仅以此为教学方向,会严重减低语文教学的魅力,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别说文化意识的培养了。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丰富生动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文化熏陶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提升。
如在教学《肖申克的救赎》时,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放一个一些电影片段,让学生把一些充满哲理意味的经典台词记下来,如“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等,然后教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围绕这些句子进行讨论。为了创新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结合电影片段进行表演,或者给电影配音,把学生带到电影文化情境之中,使语文教学进一步丰富。
4、注重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双向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加强文化学习,努力提升文化修养和感悟能力,用高尚的文化精神哺育自己,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学中有所作为。尤其是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教师必须要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结合学生的文化基础进行拓展和展示。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养成多看书,多思考,多交流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化视野,扩充文化知识储备,自觉用文化意识引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真正成为一名有文化的高中教师。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为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迫在眉睫。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中走出来,不断实践总结,积极创新引导,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学生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距离,使语文的文化魅力真正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峰.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67.
[2]汤敏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