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2019-05-16周宇昕

商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

周宇昕

[摘 要]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活动和利润来源,亦是商业银行最大风险的源头,现阶段商业银行亟需完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信贷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法由因素集、权重集、评语集以及隶属度等构成,能够有效地将信贷业务中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评价,通过评语集计算结果有效反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基于相关文献,实证研究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如何构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根据评语集计算结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商业银行加强信贷业务运行环境建设、提高信贷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严格控制信贷业务活动、加大信贷业务监督力度。进而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3-0159-05

一、引言

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国内金融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品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银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管理放松等现象,信贷业务违规现象尤为突出。部分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为提高业绩而违规办理贷款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信贷质量降低等诸多问题,不仅使银行遭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诸如,2014年报道的恒丰银行违规授信的关联交易内控失效事件,高层管理者违规操作,涉及金额高达40亿元。2015年9月,北部湾银行及柳州银行牵扯到一起投资大亨骗贷案中,导致银行股价急速下跌,银行和股民均损失严重。2016年12月,平安银行一支行负责人被曝光内外勾结虚假放贷6000多万,在全社会引起不良反响。由此看出,现阶段商业银行亟需完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信贷质量。认识到信贷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14年银监会出台了新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但是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仍有一定的不足:评价主体为监管部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在此背景下,探索出评价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新方法——糊综合评价法,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利于加强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信贷业务水平。该方法以被评价商业银行调查问卷真实结果为基础,量化体现信贷业务定性指标,通过评语集计算结果反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商业银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内控信息披露状况、内控制度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内控体系缺陷及完善等方面。王书伟[1]通过实证分析银行效益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指出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差、关键控制流于形式等问题。魏克哲[2]对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进行计算,综合权衡多种决策目标找出最佳评估方案,探索出了一套规范的商业银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秦洪军等[3]分别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设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不足的对策。郭小天[4]运用COSO五要素对Z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从定性角度提出改善Z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实施的具体措施。Alexander J·Mc Neil等[5]以国内外先进经验为研究基础,利用贝叶斯推论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Laura Chiaramonte等人[6]运用Z-score方法研究欧洲银行数据,对银行内控风险预警效果进行有效性评价。Angella等[7]认为导致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继出现的银行丑闻、财务欺诈的根本原因是内部控制缺失,银行为保证企业发展目标、业务活动、规章制度及运作流程的一致性,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有效性评价。Lang LHP,SoRW[8]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面对的种种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银行在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复杂化的影响下,有必要增强对信贷机制及内部审计制度效果的评估,应对金融风险应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价值。

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已经具有一定广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国内外的研究較多的以商业银行整体为研究对象,缺少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为具体研究方面。第二,国内外学者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研究大多为定性分析,判定标准不够明确,缺少量化结果体现。通过在此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实现对专家或相关人员做出的评价进行定量转化,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同时模糊评价法的应用也填补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理论的空白,为其他正在转型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L·A·Sade(1965)提出的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较客观的处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方法先对每一个因素进行评价,而后将所有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模糊评价,避免了确定性评价对客观真实的影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将定性指标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由因素集、权重集、评语集以及隶属度等构成:

(一)因素集

根据研究对象选出的评价指标构成,即每层的评价指标。第一层指标用U={U1,U2,U3,…Un}表示,第二层指标用U1={U11,U12,U13,…U1j}表示,其中n、j分别表示第一层与第二层指标的序数。

(二)权重集

指各个指标对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用W={W1,W2,W3…Wn}表示。常与模糊综合法结合使用判定权重方法包括专家评分法、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

(三)评语集

通过设定具体分数值来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用V={V1,V2,V3,…Vn}表示。例如n=5时,可以将{V1,V2,V3,V4,V5}定义为{好、较好、中等、差、较差}五个档次,对应分值可设定为{100,90,80,70,60}。

(四)隶属度B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将定性指标量化,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商业银行及其各分支机构的内控过程现状,依据评语集将调查统计结果转化为具体数值,实现各层次间得分相互比较以及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有利于商业银行发现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相关部门予以加强。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不断发现并提升“内控短板”,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整个内控水平的提高,对整个金融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实证研究

虽然近几年上市公司都披露了一些内部控制信息,但多是对控制情况和有效性的概括性文字描述,缺乏详细信息和数据支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执行情况,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模糊性,定性指标难以用具体数值衡量,为了使调查结果实现量化体现,需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

(一)构建因素集

以我国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为研究基础,结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理论,借鉴陈关亭等人观点[9],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角度出发,将“信贷业务运行环境、目标设定、信贷风险识别与应对、信贷业务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管理”等内部控制要素设为一级指标,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有效性,参照龚林林[10]一文,增加了风险控制结果评价指标,最终将以下23个二级指标纳入评价模型(如下图)。

1.信贷业务运行环境方面

(1)组织结构:包含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等部门,组织结构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2)信贷人员素质:银行信贷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内部控制实行的好坏,低素质员工易导致内部串通舞弊,损害银行经济利益,高素质员工则有利于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规避信贷风险。

(3)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大环境,良好的信贷文化氛围促进全体信贷人员形成统一思想,防止发生违规操作等现象,有利于银行健康发展。

(4)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具有激励员工积极开展业务,增加银行利润的手段。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员工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遵守信贷业务运行流程,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

2.目标设定方面

(1)信贷风险承受目标:过高的信贷风险承受目标会增加管理层和业务办理人员的业绩压力,导致从业人员为达到目标忽视相关内部控制流程;过低的信贷业务风险承受目标则不利于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不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2)信贷结构调整目标:是指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对客户、行业、期限等结构的组合,合理的信贷结构调整目标在平衡利益和风险的同时,满足政策、法律、借款人等要求,能够更好的实现银行的利润目标、降低坏账率。

(3)信贷资产质量目标:信贷资产质量目标要求银行在满足资本充足率的刚性要求下,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坏账率,各部门在内部控制框架内合作制衡,保障控制质量和效果。

3.信贷风险识别与应对方面

(1)风险评估模型: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科学、客观的计算方法对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同意借款人申请发放贷款。

(2)风险预警机制:作为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评估后及时向上汇报的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并对信贷业务还款风险大的对象采取措施。

(3)信贷人员风险应对能力:针对信贷业务而言,信贷人员风险应对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能否有效地对风险实施规避和转移,提高信贷人员风险应对能力有利于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4.信贷业务控制活动方面

(1)贷前调查:信贷人员通过对借款人的申请资料进行严密的审查或实地调查,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进入。

(2)贷中审查:指信贷人员将申請资料传递给信贷管理部门,部门的审核人员严格遵守审贷分离,在业务办理中明确各自职责,保障贷款质量。严格的贷中控制对整个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起到风险防范作用。

(3)贷后检查:发放贷款后,信贷人员通过贷后的动态监管对借款人使用贷款的情况全面掌握了解,降低贷款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5.信息与沟通方面

(1)信息交流:指信贷人员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良好的交流基础是促使贷款协议达成的第一步,信贷人员与借款人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其进一步了解各方面信息,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也方便信贷人员更好的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信息系统: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是对已发生信贷业务资料信息进行记录,方便上下级传阅。随着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对信贷业务进行全面记录有利于信贷管理的控制。

(3)上下级沟通渠道:上级管理层对下级的有效指导交流有利于下级积极展开工作,下级信贷人员对上级管理层的信息反馈有利于管理层掌握全局,控制信贷业务风险。

6.监督与管理方面

(1)持续性监督: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对信贷人员进行持续性监督,防止信贷人员为完成指标任务放松信贷条件,导致银行不良信贷率增加。

(2)审计部门独立性:审计部门负责对客户申请贷款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查,从而降低借款风险。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发挥银行内部控制作用的基础。

(3)责任追究制度:是一种对信贷人员没有履行职责的惩罚机制。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能够对信贷人员起到震慑作用,防止信贷人员互相效仿,违规办理业务,无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4)落实法律法规:相比于银行自身设立的惩处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更大,不仅相关员工会收到法律制裁,而且银行也将面临声誉降低、经济罚款等一系列惩罚,因此,切实落实法律法规对于发挥内部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7.风险控制结果方面

(1)全部贷款风险程度:是对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性反映。通過对比不同时期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人数等状况,发现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不同要求和控制强度。通过与同行业标杆水平的对比能够找出自身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不足。

(2)新发放贷款风险程度:是指银行新发生不良贷款率、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客户数与历史时期和同行业相比是否相当,从而表明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是否良好。

(3)安全性指标:是指案件损失率、发案率与历史时期和同行业相比是否相当,较高的违规案件说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失范,还有待完善加强。

(二)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得知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专家评分法、德尔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但专家评价法、德尔斐法又不能有效反映出内部控制各要素重要程度,所以选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由T·L·Saaty(1971)提出的基于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估的决策方法。以1-9标度法作为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标度对每一层次内各项指标进行两两分别比较,并给不同层次指标赋予权重,以避免多因素和主观判断的不可公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问题,使决策更系统科学。通过向内部控制领域的10位相关专家发放设计好的矩阵式调查问卷,并结合相关文献调整各指标重要程度,最终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模糊综合评价法中被评价对象可能得到的客观的定性描述评价的集合。通过研究文献可知国内外普遍采用五元素的集合作为评语集,因此采用这种集合形式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可能划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五个等级。其中,“好”说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情况良好,内控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了企业的运营状况;“较好”说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基本有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中等”说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一般有效,内控制度与活动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较差”说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并不到位;“差”说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基本无效,并且存在诸多问题。即评语集合为V={V1,V2,V3,V4,V5},对应的评语为{好,较好,中等,差,较差},并将分值设定为{100,90,80,70,60}。

(四)构建评价矩阵

通过将上述建立的评价体系填制测评问卷发放给某商业银行信贷部管理人员以及风险管理部等相关人员,得到其对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情况的评价结果。问卷发放数量共计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可建立如下的隶属矩阵。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评分结果在评语集85分以上,说明内部控制制定及执行效果较好。从一级指标得分情况看,在七项评价指标中“信贷业务运行环境”、“信贷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信贷业务控制活动”、“监督与管理”几项得分和综合得分相比较略低,说明该商业银行在这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相关建议

1.加强信贷业务运行环境建设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委员会应由监事会垂直领导。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行为,保证高级管理层在合规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从而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组建高素质的信贷队伍。商业银行应鼓励年轻化的专业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提升人才录取的规格和录取途径,对综合能力水平高的人才进行高薪聘用,通过银行出资定向培养和脱产学习的方式进行专业人员深造,培养具有经验和能力的后备军。

2.提高信贷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一是完善风险评估模型。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类产业出台的一系列控制政策,使这类产业的营业状况也随之产生变化,相关的信贷风险程度也有所加大。商业银行应增加环保类指标对这类行业的贷款加以识别评估,如原材料消耗、碳排放量标准、环保部门记录情况等指标。二是提高信贷人员风险应对能力。商业银行可通过聘请专业培训机构量身定制适合的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应对课程,制定考核奖励机制,提高信贷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3.严格控制信贷业务活动

一是严格贷前调查。信贷员承担了包括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工作地点、真实收入情况等贷前调查工作,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双人贷前审核制度,真正从调查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进入。二是加强贷中审查。审贷分离是贷中审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银行应要求从业人员各司其职,不允许出现“一肩挑”的越权现象,加大惩处力度。三是强化贷后监管。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增加月度或季度走访次数,如果发现借款人出现重大事项严重影响贷款偿还,商业银行应及时启动清收工作。

4.加大信贷业务监督力度

一是提高审计部门独立性。商业银行审计人员权力不受其他部门或各分支行领导制约,有利于加强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灵敏度,二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商业银行应增加对高层管理者和各分支行行长的权力约束,防止领导者以权谋私现象发生,并对从业人员的在职表现、工作态度以及过往奖惩情况进行登记,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追究相关经办人和上级审批管理者的连带责任,形成对其他员工的震慑作用,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书伟.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提升商业银行效益途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03-107.

[2]魏克哲.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23-125.

[3]秦洪军.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基于2006~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探讨,2016(2):33-43.

[4]郭小天.基于COSO框架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D].江苏大学,2016.

[5]Alexander J. McNeil and Jonathan P. Wendin, Bayesian inference for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of portfolio credit risk[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7,(2):131-149.

[6]Laura Chiaramonte,Ettore Croci,Federica Poli. Should we trust the Z-scor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Banking Industry[J]. Global Finance Journal,2015,28.

[7]Angella、Amudo、Eno L.Imnga ,Evaluation of control systems[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09(1)67-73.

[8]Lang L H P, So R W. Bank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Chinese Universit,2002.

[9]陈关亭,黄小琳,章甜.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应用[J].审计研究,2013(6):93-101.

[10]龔林林.中国建设银行益阳分行信贷风险内控体系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废弃物回收物流发展研究
精益建筑供应链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下对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改进食堂的最优决策方法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民生银行客户满意度预警测评及其实证探析
民生银行客户满意度预警测评及其实证探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研究
实用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H评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