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特殊性研究

2019-05-16张琦何雪王超男

商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国有企业

张琦 何雪 王超男

[摘 要] 盈余管理活动在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上市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此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鉴于国有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市场动机、政治动机和声誉动机等直接相关。适当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国有上市企业应当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动机,同时加强外部审计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避免盈余管理滥用,以减少不利影响。

[关键词] 国有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3-0145-02

一、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概述

盈余管理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管理企业的盈余,对利润进行调整。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的阐述不尽相同,但通过各种相关定义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是盈余管理的使用主体是管理层,其次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例如筹资、税收筹划、获取政治资源等,最后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表现例如调整期间费用、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等。

二、盈余管理活动的主要动机

(一)基于企业纳税筹划的动机

税收动机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公司制企业面临着双重课税的问题,即我国公司制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同时,还要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在这一点上,对于像非上市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的经营规模偏小的公司来说,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意愿会更为强烈,且是向下进行盈余管理。除此之外,2017年1月1日,我国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由原先的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这就更加促使中小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去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二)基于管理者获取薪酬的动机

奖金动机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较为常见的动机之一。企业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是很难衡量的,因此大部分企业在对其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一般都采用管理者业绩与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指标相挂钩的方法。在对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事先设定一个净利润的上下限,只有当企业管理者最终提交的财报上的净利润指标在这个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的时候,管理者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促使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当净利润指标低于下限时,管理者会选择向下的盈余管理,从而拉大下一年的指标范围;当净利润指标高于上限时,管理者同样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从而使自己获得报酬。只有当净利润在范围之内的时候,管理者才会选择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從而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奖金回报。

(三)基于管理者变动的动机

企业高管人员变更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尤其在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无论是离任高管还是继任高管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在允许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对于离任高管来说,无论是自身的声誉、未来职场的工作方向,甚至是退休金,这些都可能是推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而对于继任高管来说,他们在上任之初可能会选择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因为这样既可以把经营不善的责任推给前任,又可以为自己接下来的运营提供更高的盈利空间,从而凸显自己的工作能力。因此,企业高管人员变更的时期恰巧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较为频繁的时期。

(四)基于公司上市和资本价值评估的动机

企业在有大量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想要去推动公司上市,而且企业在上市成功后,不仅公司的发展机会增加,原持股股东的股份往往也会升值,从而使其身价倍增。因此,不少非上市企业都在大力推动着企业上市。然而,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净利润必须连续3年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且上市成功后的企业的净利润如果连续2年为负,则其股票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除此之外,我国对于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的股价的定价采取的是询价机制,但其报价时的基本依据是企业财报上的市盈率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的每股收益直接决定了其发行价格的高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选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从而为企业的上市之路提供保障。

(五)基于实现计划的政治动机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般会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来制定发展策略和计划。到了年底总结时,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基本都顺利实现了计划目标,而且数据表明,其实现结果与计划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说明企业很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此外,研究发现,紧抓国家方针政策的企业往往都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扶住,企业发展在同行业中明显居于较高水平,因此,在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之一。

三、盈余管理动机案例分析——以A上市国有企业为例

(一)A企业情况概述

A企业是一家由国资委控股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主要从事工程建设,是全国交通百强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国内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设计等,以及承包与该公司实力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并负责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除此之外,A企业也是较早一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国有企业,其市值现已达23.6亿元。

根据A企业发布的2017年财务报告显示,A企业2017年的净利润为1.39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其增速高达375.27%。对此,A企业在其财务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以及公司不断优化项目管控模式和采取降本增效措施,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然而,在此基础上,A企业2017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项却为负值,且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25%。除此之外,A企业的审计单位B会计师事务所对A企业2017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A企业在其财务编制过程中进行了适度的盈余管理。既然如此,A企业作为一家国有上市企业,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呢?与私营企业相比,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又有哪些特殊性呢?

(二)A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1.资本市场动机

A企业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资本市场动机自然就是其进行盈余管理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表明,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的企业的股票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上市企业都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或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来调节其期末净利润,A企业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如图1所示,A企业近几年来的净利润指标在每年期末的时候均为正值,然而转年第二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的净利润指标却为负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A企业进行了盈余管理,且促使A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就是“资本市场动机”。

净利润图

2.政治动机

A企业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其各项决策势必会受到国家调控的影响。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并于2015年正式开始“一带一路”的沿线建设。2017年,国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投资规模。A企业作为一带一路板块的国有大型企业,在此基础上也设定了其经营计划。按计划,2017年,A企业新增合同订单130亿元,预计实现收入100亿元,预计实现利润总额6500万元。然而,实际情况是,A企业实际完成合同金额143.76亿元,实际完成收入101.64亿元,实际完成利润总额1.88亿元。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A企业2017年计划完成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的差异额并不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A企业在2017年受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

3.声誉动机

与私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存在定期轮岗的情况,这是由国家进行行政任命的。因此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更加看重其上市企业的形象及自身声誉和政绩问题。从2003年起,A企业就已经经历了五次高管人员轮岗,其间更经历了四次董事长的更换,分别是从2003年-2008年、2008年-2012年、2012年-2014年,2015年-2018年。由此可以看出,A企业的领导人更换是比较频繁的。2017年正值领导人换届之时,企业领导人为提高自身声誉,凸显其政绩水平,往往会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为其今后的仕途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A企业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除了上市企业自身带有的资本市场动机以外,还因其国有控股的特殊属性,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还受到国家政策和更换企业领导人所带来的声誉因素的影响。

四、总结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法合规的调整行为,既符合预期的管理目标,又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来自多个方面,适当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但倘若使用不当便会对企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企业经营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不利影响。

(一)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动机

对于外部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往往会为了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形象,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向外部传递企业的利好消息,以此从资本市场中获取大量资金。企业通过不断的融资来扩大经营规模,这也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这样企业的盈余管理就不仅是企业的独角戏,同时也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对于内部治理结构,企业需要分别调节内部的股权结构、股权构成以及执行董事的比例等。如果企业股权高度分散,就无法激励小股东对绩效管理进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如果股权高度集中,又会出现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造成“一股独大”。企业可以通过国有股减持、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增加监事会外部人员比例等方式来规范他们的盈余管理。

(二)加强外部审计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避免盈余管理滥用

一方面应当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分辨出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活动出具较客观的审计意见,避免滥用盈余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适时的调整监督政策,对于违法违规的公司进行严惩,有效制约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上市公司而言,更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影响,尤其对于性质特殊的国有企业来说,不能只是指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改进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而是需要政府等社会各相关部门、利益相關者来进行系统的管理,以此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琴.我国中小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06-108.

[2]李晓东,张晓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测度与评价[J].财会通讯,2018(36):9-16.

[3]杨蓉.垄断行业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61.

[4]葛家澍,田志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强制性披露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37.

[5]GaverJJ,GaverKM,AustinJR.Additionalevidenceonbonusplans and incomemanagement[J]. 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5.19(1):3-28.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动机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凶手的动机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