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5-16李定华王小琳江玮
李定华 王小琳 江玮
摘要:根据教学实际,本文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课赛融合下构造地质的教学改革方案。课赛融合新型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契合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宗旨,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技能大赛 课赛融合 教学改革 构造地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76-02
一、前言
构造地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是高职院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一起并称为地质学的三大支柱。构造地质的课程任务是教授学生识别各类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类型以及描述表示方法,分析各类地质构造的空间组合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学好构造地质需要良好的三维时空想象能力,不仅要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烂熟于心,而且要按照地质原理通过想象反演出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再用精确的语言分析描述。对地质构造既要能识别,也要能初步分析,还要能描述表达。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缺少对构造现象深入分析、文字描述方面的训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强[1];二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团队协作差、竞争意识弱;三是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因此,提高职业院校构造地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探索出一套新的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赛融合的原则是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旨在常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以竞赛内容为驱动力,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2]营建构造地质课程“课赛合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赛中教、教中赛”,学生“学中赛、赛中学”,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本文以近两年来我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为例,探讨构造地质课程“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根据技能大赛赛程,整合教材和优化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在于它使受教育者拥有某种职业或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据,课程内容应与职业资格、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3]然而,现行的高职院校《构造地质》课程教学依然偏向于知识和学科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略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紧密联系,没有达成工作情景再现于课堂的效果。
全国职业院校地质技能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通常由行业牵头主办、高校承办、企业参与,共同研究制定竞赛标准和试题内容,从而避免了产学脱离,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因此,以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为导向,将课程内容整合为沉积岩层分析项目、褶皱识别与分析项目、节理识别与分析项目、断层识别与分析项目、复杂地区构造分析项目、构造运动过程(历史)分析项目和构造地质综合实训项目,七个项目,十二个任务。课程内容以知识、能力呈阶梯上升式编排成三大部分,分别是:(1)基础部分,项目一到项目五以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形态教学及实践为主;(2)提高部分,以学会分析构造运动学演化过程(历史)为目标的项目六;(3)能力部分,为期一周的构造综合实训与地质技能竞赛赛项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核心载体,也是考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良好途径。其中,项目一到项目四为基本内容,适用于不同类型教学,如:成人职业培训、中职教育和地质类相关专业的高职教育等,其余项目可供教学要求选用。讲授时重点以地质构造几何类型及特征的识别和分析为主线,运动学过程解析和野外实践为辅线,渗透竞赛内容,以历年竞赛试题作为教学案例,将各个部分贯穿成完整的工作流程。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学习后,着重培养学生野外识别和描述构造现象的能力、室内绘图能力、图切地质剖面的能力、编写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将来适应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三、结合大赛考核标准,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评体系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是课程评价重视知识的记忆考核,而轻视实践、技能、创新的考核,这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均不高的职业院校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评价的手段较为单一,多数以期末理论笔试为主,轻视平时实践考核,对于团队竞赛、语言表达、实践操作和演示演讲等形式也较少采用。甚至存在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考试通过,然而学生主动性依然不高的现象。因此,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缺陷较为明显,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不能很好地检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造地质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以能力考核为主,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为辅进行综合评价,以实践技能考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够用、实践能力强的学习目标。基于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设置的地质技能競赛考核标准是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良好参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参照竞赛赛项和竞赛过程,实施“项目情境式分组竞赛”,在赛中学,学中赛[2],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程考核采用多阶段、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核评价体系,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方面、四部分组成。(1)平时实践考核:以5~7人为1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由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担任,扮演“小师傅”“助教”的角色,负责督促和帮助组员实践训练,使学生也能够在“教中学,学中教”,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升了课堂实践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则负责全面掌控,解答学生疑问、纠正学生错误。(2)平时表现考核:以课堂反应、到课率、随堂测验、课内讨论等方式检进行考核。(3)期末竞赛考核:以2~3人为小组,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全真模拟技能大赛赛程,按技能大赛评判标准给学生打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场应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4)期末达标考核: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达标检验,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四、以课赛融合为突破口,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招生数量急速增加,导致师资力量一定程度的紧张。绝大部分新进的职业院校教师均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行业,他们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经验匮乏,这一教师群体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往往更加热衷于理论式的传统教学。再加上招生滞后于市场等因素造成的新老接替不及时,“老带新”实施不到位,导致“新老接替”时有点“青黄不接”,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职业院校优秀实践指导教师的稀缺。不少职业院校为解决这一难题,尝试从企业引进全职或兼職教师。然而,企业员工往往达不到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从而造成全职引进困难,企业日常事务繁多又造成兼职教师难以有效融合进校园教学,因而从企业引进教师效果并不佳。[5]
学生的水平和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导致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立足于实际,以培养主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但成为检验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试金石,而且也应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助推剂。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训练、比赛评审等环节,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成长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其他同类院校的沟通交流,使得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企业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和新需求,便于学校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及时对接,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大力推进职业技能达标制,参照职业技能技能竞赛赛程,找准核心职业能力,在每一学期的末尾进行职业技能竞赛,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须拿到“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双证,否则不允许毕业。将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分解为若干教学项目在课堂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主动性增强,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赛和院赛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在学院内教师间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的良性互动,也倒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语
以职业大赛为指导的“课赛融合”教学新型模式有着诸多优势:能够营造“课赛合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和实训条件,避免了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和重复浪费;实现教师“教中赛、赛中教”,学生“学中赛、赛中学”,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了师生群体的受益辐射范围,契合了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办赛宗旨;能够达到良好的改革效果,起到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3):12-16+65.
[2]程代娣.“网页设计与制作”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142-145.
[3]李召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115-118.
[4]吴青,李杰,余际从.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示范作用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 2015,24(2):59-61.
[5]王永钊,程扬.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8):224-22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