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意厚境:靳埭强平面设计的艺术观念
2019-05-16刘铭瑶
刘铭瑶
引言
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一切美都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符合自然存在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艺术从物的追求到神的追求再到人的追求,体现了从“意象”转向“意境”的观念上的跨越。由此可见,“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历程中实践劳动的阶段性产物。它的酝酿、产生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研究者、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意境的认知理论是不同的,构成了“意境”丰富的内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意境体现了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文化内涵;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意境是内化的艺术精神;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意境经历了从意与境的分隔到意、境相交的情景交融的过程。意境的概念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化,现在意境研究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中国的走向中西结合的。
在当代设计师中,靳埭强是这一发展趋势中的代表性人物。靳埭强主张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解读后的中西融合。本文结合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意境结构的表达。具体就是在元素“晦意”上的核心元素——水墨、传统物品、点睛之“红”、留白的运用,以及在内涵“厚境”上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刚柔结合的表达,分析元素对于内涵的表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从而思考现代中国的设计该怎样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运用意境的艺术观念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
1.元素“晦意”表达
唐代的艺术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明确地指出了意境构建中意与境的相互关系,提出意境是情景交融的结合体。而意境的创造,首先需要来自艺术家的生活体验或观察而来的外在直观形象的表达,也就是表层“晦意”结构的表达。“晦”为隐藏、暗藏的意思,晦意即元素的深刻含义。在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是大量水墨、传统物品、红点以及留白等元素结构的运用。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解构与重建,将这些元素结构与意境表达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将主观意象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特点。这不仅是意境的传统艺术观念的表达,而且在传达给受众的时候留下足够的思维发散空间,使受众主动地透过表层元素的构建去探析作品深层的内涵,与作者隔空进行情感的交流。
图1 《自在》
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象征之一。在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就是独具中国传统韵味的水墨元素。他的水墨元素的选取来源于中国传统书法和水墨画中富有层次和表现力的线条或笔触,但又不同于传统水墨的表现形式。水墨元素的表现是在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靳埭强个人的风格,并且还有西方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极具创新性的视觉语言。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运用的水墨元素并非刻意而为,而是以简单的点、线、面的构成为基础,融入水墨的表现技法,自然而然地表达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同时增加了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每个表现元素新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来自于传统却不同于传统的设计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例如:在靳埭强的《自在》系列平面设计海报中(图1)就充分利用了水墨元素的表现形式,结合“坐”“行”、“吃”“睡”几个汉字形态以及其他独具特色的传统物品的点缀,超过现象本身营造了一种朴实、自然、和谐的意境之美。
如果说水墨是中国传统艺术创造性的体现,那么传统物品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生活化的体现。靳埭强在平面设计中所融入的中国元素并非只是大众化、形式化的模仿,而是在充分了解和研究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大家意料之外的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物品,如毛笔、砚台、宣纸、旗袍、木尺、古钱等。让这些传统元素变成他的平面设计符号,既是表达民族情感的媒介素材,又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语言。在靳埭强的《汉字》系列海报中(图2)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的组合,表达了物我相融的灵动之美。
不难发现,在靳埭强的许多平面设计海报中还经常出现“红点”这个元素。这一点睛之笔,赋予了他的平面设计许多禅意、诗意的内涵。在一次纪念靳埭强的恩师吕寿琨先生的大型展览上,靳埭强曾说过:“这点红是承传老师的画风而加以发展的。它有时在作品中代表太阳,有时成为大自然的伤痕,有时象征母亲,有时它代表沟通,有时它是一种心灵的表现……只要有适合的地方,我就把这点红放进去。希望每次都赋予新的意思。”[1]而外界关于“红点”的解释也非常多,例如:平衡画面、作者精神的代表、印章的功能、活跃画面格调等。在其不同主题的平面表现中有不同的含义表达,融合水墨、传统物品等其他元素,不仅使画面有了视觉冲击点,而且使作品具有了新的生命,仿佛是作者本身意念与精神在画面中出现的一种形式。所以也有人说“红点”并不具有什么含义,它仅仅是靳埭强本人的一种代表。
以上元素的应用之外,靳埭强在他的平面设计上还大量运用了留白的结构方式,来辅助传达作品的主题。留白所带来的艺术感在意境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虽然留白看似没有任何的表现,但却给观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中留白的运用可以说是构成作品“意境美”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它使画面的空间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实现了虚实相生的深层意境结构表达。简单的元素设计和大片的留白相呼应,构成了靳埭强平面设计独特的现代简约式中国传统风格。
2.内涵“厚境”表达
设计不仅仅只停留在表层元素——“象”的构建,还有其背后深层内涵——“象外之象”的传达。不拘于“象”而求得“象外之象”才是达到意境的关键所在。“读者在欣赏时,首先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象’,同时将还原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欣赏要素反馈给作者,与写作要素相互作用,并通过情与景输入‘象’,又由‘象’产生‘象外之象’。”[2]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元素构建融洽,同时又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厚”为深、重、多层次的意思,“厚境”可以理解为意境相融,虚实结合,表达丰富的情感,甚至可以达到物与心灵的统一。内涵结构的表达一方面是虚实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情景的交融。
意境的构成就是无中生有。它不是简单的现实存在的物,而是存在于想象或感悟中物的本质和世界的本源。“‘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3]虚实是一个哲学范畴的问题,所谓意境的“实”指的是元素的构建,例如在上文中提到了靳埭强平面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而意境的“虚”就是作品的留白以及超越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以及其背后深刻的寓意。在深层的意境结构表达中,虚实是连接“象”与“象外之象”的纽带,虚实使意境的表达在画面表达时更加自然。而虚实本身之间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实的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虚的部分是主观意识的,两者互不相关,甚至有的时候完全相反,但是虚实相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两部分的结合使作品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即传统“道”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这也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在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中,虚实相生体现得入木三分,从表现形式上水墨笔触的虚实,到内涵寓意上情感节奏的虚实,不仅体现了虚与实对于平面设计整体氛围、基调、力度传达的重要性,还体现了靳埭强先生极高的美学素养以及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把握。
意境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所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正是表达此意。意境的表达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情景交融,达到物我交融、人心交融的效果。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进行主观情感的表达,是一个由简单的“象”上升到“象外之象”的过程。反过来,意境的表达能使观者的精神得到提高,升华至观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徜徉于意境的高度。对于靳埭强而言,情景交融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单看他的平面设计上元素的运用并不能马上体会到作品背后的情感,但在细细观赏之后,整体把握了画面的虚与实、刚与柔,其深刻寓意就会慢慢浮现。而他的作品总是拥有这种魔力,或者说是一种亲和力,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观者而言。作品能不能准确传达他的情感?作品与观者之间能不能实现情感的交集?这在他的平面设计作品中都一一得到实现。在靳埭强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他做到的情景交融不仅仅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是中国与西方的交融。靳埭强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亲身的经历,所以在他的设计中将中国元素运用得如鱼得水。但同时他还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包豪斯时期的相关设计理念,所以在他的画面中有理性、简约的成分。这些因素都促使靳埭强在表达情景时,做到了深度与广度,有一种“包容”万象的感觉。
3.意境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播
马克思文艺理论指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过程。”[4]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最核心的艺术观念——“意境”的创造并不是一下就有的。靳埭强的平面设计灵感也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经历。在建设文化自信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传统文化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大多数中国的设计并不具备中国特色的表达,或者只是简单的传统元素的堆砌,对于传统元素的解构与重建做得仍不到位,更不用说对于“意境”的追求。靳埭强的设计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传统艺术观念的可能性,指引我们要着眼于中国人生来的传统生活环境,鼓励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充分结合民族的、民间的工艺美术资源,发展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复兴之路。同时要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设计的相关理念,做到旧元素的新组合。
图2 《汉字》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快速的生活方式,文化意识逐渐变淡,市场上的商品同质化严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正在递减。技术的进步增加了艺术表现的可能性,科学的方式增加了艺术创作的理性成分,“意境”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可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应该是传播的本质内容。对于“意境”传统艺术观念的传播,主要还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相互结合。各种新形势下的传播虽然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但难以保证传统的信息内容原汁原味地传达。所以今后“意境”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播要在保证传统的意境能够有效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传播。另外,对于古今、中西的理念、文化要进行批判地接受与创新,整合出基于传统、符合现代、适于传播的设计作品。
4.结语
靳埭强作为当代著名的设计大师,主张中西结合的风格,既回归传统,又引流当代。靳埭强充分领会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设计,他的平面设计作品所表现的“晦意厚境”的艺术观念,由元素表达到内涵构建散发了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美。在我国建设文化自信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设计理念引发当代设计师深刻的思考,同时也为回归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对于“意境”的核心观念将会继续传播和延续下去。
注释:
[1]王晓松,孙鹏:《靳埭强·身度心道: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绘画·教育》,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60页。
[2]刘九洲:《艺术意境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08页。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276页。
[4]安徽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