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传媒艺术专业群架构与建设研究

2019-05-16吴向阳邢艳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设置艺术专业

吴向阳 邢艳群

传媒艺术指的是“19世纪上半叶摄影诞生之后逐渐形成的艺术族群,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其鲜明的特征是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1]”。近些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维度全面发展,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传媒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整个传媒艺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繁荣表象的背后,中国传媒艺术业也存在着内忧外患:结构性失衡,精英人才奇缺等诸多问题。人才是中国传媒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应对变革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力量,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人才缺口,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产业困局。山东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大省,高校众多,传媒艺术的相关专业设置多、地域分散、专业间同质化等问题比较明显,这已经成为传媒教育优化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传媒专业群就显得迫在眉睫,它的建设目标是要完成基于传媒艺术行业发展,结合山东高校实际情况,发挥地域、文化与学校特色,实现资源共享,能相互促进协作的专业教育平台。

1.山东高校传媒艺术专业群的建设现状统计

为了更好地研究山东高校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的现状,有必要对山东各高校的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的校际布局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现在省内高校传媒艺术的建设状态。完成传媒艺术专业群的建设分析,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和完善人才培养与传媒艺术的关系。主要采样院校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临沂大学、聊城大学。基本情况如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省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的设置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综合类院校与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专业的布局设置明显不同。综合性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几个设置时间相对长的专业上;比较而言,艺术类院校的传媒相关专业设置比综合性院校数量更多,专业涉及范围更广。

(2)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突出。从调研表格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传媒艺术相关学科中有两类较为特别的专业,第一类是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在所有采样院校均有设置。第二类是影视技术、跨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三个专业,在所有采样院校都没有设置。这种明显的重复式集群建设模式,对于一个产业格局的长期均衡发展,显然是不利并需要做出调整的。

(3)专业建设的拓展创新力不够。山东高校长期注重自身的专业本体建设,传媒艺术相关学科内的专业本位发展严重,不能大胆创新地更新专业设置。根据省内调研情况,近年来各高校专业设置和优化的改变程度都比较小。除个别新建学院会有专业的增加和减少,传媒艺术在山东高校的专业设置整体保持稳定。尤其是影视技术、跨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三个特设专业没有一所学校增设。由此可见,在根据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方面,山东显得比较保守。而对于因为师资稳定、学科力量、教育资源的成熟等原因形成的各高校的“核心重点专业”,多年来也没有进行调整改变。由此可见,山东传媒艺术相关学科在设置发展中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相对保守,对人才生存的行业环境的认知与反应不够敏锐。

表1 山东省传媒艺术相关专业(艺术学门类)设置主要情况一览(截至2019年1月)

总体来说,山东高校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由于行业发展红利带来的专业招生人数、号召力、就业率等方面的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比较明显。随着传统传媒产业发展格局的改变,尤其是融媒体技术的整合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传媒艺术行业发展将与高校相关学科的设置与发展产生更加紧密的关联与互动。

2.山东高校传媒艺术相关专业建设的问题分析

在考究山东高校中传媒艺术的专业设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座谈、学术交流会的调研内容,综合形成关于专业建设问题的总结如下:

(1)对传媒艺术的专业群构建的理念不够明确。首先,传媒艺术不仅仅是行业指向,还是新媒体形态下传媒艺术化形态发展和呈现的形式研究。艺术是传媒的传播形态,传媒艺术是行业的外化与内涵的表达方式,同时传媒艺术的独立语境的建立要为传媒的核心内涵服务。其次,艺术门类各专业的发展造成了表现手段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这促进了传媒艺术形态的创新发展。以各专业的艺术美学特征为基础,以数字化媒体的新技术手段为手段,传媒艺术对专业的建设提出更加全面、融合的要求,专业交叉与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产生传媒艺术理念下的专业群构建基础。第三,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平台的变化,促使传媒艺术有了新的艺术特点,并形成了新的传媒艺术形式。如短视频派生的抖音、直播等,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艺术,也不能仅仅以影像这个技术性词语一语盖之。这些新兴的形式是由于传媒平台的新形态而带来的,既是大众普范的个人艺术形势追求和展现,也是传媒艺术语境下的新表达形式。这些仅仅是一个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传媒艺术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现有的各学科的人才培养专业划分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在理念和学科建设上进行新的整合与交叉,形成专业群,才能打破目前单独专业学科门类设置的缺陷和问题。架构传媒艺术专业群是新兴的人才培养视角,是整合资源培养传媒人才的新的培养意识。

(2)对传媒艺术专业群建设意义的认识相对薄弱。省内现有传媒艺术相关专业在各高校的不同学院孤立存在,各自沿袭较为传统的学科理念,各个专业间各自为政,没有意识到新的传媒语境中交叉学科的融合存在。从学校专业的学科发展来看,建立传媒艺术专业群的理念相当薄弱。没有专业群的建设,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优化拓展的问题很难解决。山东高校中,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几个设置时间长的专业设置数量多,与普遍设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艺术”“跨媒体艺术” “影视技术”等专业却“集体缺失”。没有“群”的全局概念去进行专业间、校际间学科建设的协调、统筹,想做到科学、合理、均衡,显然是不可能的。

(3)基于传媒艺术行业视野下的专业群建设的拓展较弱。行业发展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现在基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的各专业长期注重自身的课程本体建设,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山东的专业人才生存的环境缺乏认知,各个专业本位发展倾向严重。分析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不难发现各学校设置与发展自己的传媒艺术专业学科时,对学校的整体定位特点、大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也就是专业定位、特色与学校布局、政策关联性明显,但是限制了按着传媒行业需求的产业链式的专业族群建设。比如综合类院校的发展还是集中在新闻、编导与文学方向,而某些艺术学院则集中在美术及设计、制作相关的方向,某些院校的表演专业的水平优势明显突出。在校际交流不充分的前提下,这种内部专业的局限性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有的院校的学生制作能力突出,但是没有好的剧本;有的院校有较为理想的剧本,但又苦于找不到“免费”的专业演员等。

(4)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群内的教学建设存在“走不出去、进不来”的“城墙问题”。从校内来讲,各个高校都会以学校的重点专业为核心,进行相关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优化,重点专业的发展和优势可以较好保持,但是没有对相关学科形成真正的辐射的带动作用。从校际来讲,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往往都局限在本校内部,很少能真正地打破校际界限,这也是造成专业格局难以突破的关键性原因。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校际局限、行业与专业的对应带动发展,构建传媒艺术专业群的教学共同体,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仔细考察、分析和总结。从行业与专业群的联系互动来讲,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群内的教学建设与行业的互动仍然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虽然“校企合作共赢”,双师型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在山东高校的传媒艺术相关专业内展开,但是,落地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调整,仍然需要策略、保障措施、奖罚激励政策的进一步到位。

3.传媒艺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应对策略

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传媒行业环境的变化,正倒逼着传媒艺术专业群建设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对学生的视野、创新精神、综合素养、知识结构和应用实践技能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专业群建设培养体系,进行全新的关注和调整。

(1)专业群内课程体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完成理论知识系统化,以传媒艺术专业群为核心,统筹专业群里的教学内容做到完整体系化。对于涉及多学科的问题,要突出为传媒艺术培养人才的专业群主线,明确教学的中心任务,主要将传媒艺术相关专业进行跨学科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范畴,有机整合核心课程,完成“宽专业”的传媒艺术基础理论构架。整合专业群领域内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创作实训等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应用导向式课程和实训项目。完成教学系统的层次化,传媒艺术专业具有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特殊性,就要求学生在了解行业基本流程与传媒理论基础上,能对专业主干课程深度学习,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甚至对接某一具体行业职务进行学习和训练,学校可按照行业需求,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

(2)专业群内应强调各学校、各专业的差别化与分类化。专业群里要注意专业间的互补和艺术特色。美术学相关专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养,设计艺术学的教学则开始明显地需要加入更多传媒的设计特点,戏剧影视学科下的专业更突出传媒行业的制作与设计技能。根据学校优势,结合实际的学情分析,精准定位教学特色,既包括专业总体目标的精准定位,也包括课程目标的精准定位。比如课题组所在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隶属美术院校,生源为美术特长生,针对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课程》进行了精准定位。与学校“工艺美术”特色相结合,多年坚持“手艺类非遗纪录片专题创作”。结合国家文化导向与影视行业发展的最新标准与潮流方向,课程作业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学生纪录片单元的最高奖项,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3)重点加强“高水平师资”建设、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高水平师资不足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加强标准认定和培训体系建设。另外,传媒艺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实践教学呈现培养过程的“应用性”,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实好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协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要突出专业基本技能模块,突出课程项目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项目—寻找项目—落实项目—制作项目”的主动学习模式。在校内实践课程调整基础上,争取更多行业资源的支持,落实好高水平“双师型”师资人的引进,行业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4)加大合作办学力度,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新的增长点。专业群的建设希望能打破传统学科间的阻隔,推进教学资源配置的真正共享。以教学计划和纲要为基础进行专业互通,有利于增强群内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这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环境,也为传媒艺术教育的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积极推进“学分共享制”的推行,适度打破现有的专业局限,建立以新的传媒专业群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保证传媒艺术专业群的梯队式综合发展,上游要有传媒艺术的基础理论专业教育;中游要有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动画、表演等专业技能教育;下游要有人才、作品与传媒产业接轨。

(5)积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现代创新型教学手段。专业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传媒艺术专业群的建设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学设计应结合当前的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优势和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专业慕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共享与系统建设发展。

4.结语

山东传媒艺术专业群架构与建设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完善。期待在新的专业群里,我们调整了传统传媒艺术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行业认知,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结合新技术条件下的传媒发展,建立具有更加开放的视角、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教学模式,构建专业结构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化高的传媒艺术专业群。同时也希望山东传媒艺术专业群架构与建设,能突破传统影视、设计、美术学科教育无法对接新业态下的传媒人才需求的瓶颈,为山东高校传媒业人才培养打开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平台。对传媒艺术专业群的架构与建设研究不仅具有艺术教育领域的意义,更期待它能够通过积极调整应对措施,尽快寻求更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山东传媒艺术相关专业的教育切实能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

注释:

[1]胡智锋,刘俊:《何为传媒艺术》,《现代传播》,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设置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专业降噪很简单!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