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渝文脉之传承与创新

2019-05-16程琦刁娟韩善旭苏妮尔王世琴文森尧波张翔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ChengQiDiaoJuanHanShanxuSuNierWangShiqinCazeneuveVincentYaoBoZhangXiangNoPreferenceRankinginAlphabeticOrder

当代美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陶瓷创作材料

程琦 刁娟 韩善旭 苏妮尔 王世琴 文森·漆 尧波 张翔(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Cheng Qi Diao Juan Han Shanxu Su Ni’er Wang Shiqin Cazeneuve Vincent Yao Bo Zhang Xiang (No Preference Ranking, in Alphabetic Order)

1 张翔 世界 藤椅 200cm×200cm×70cm 2014

2 苏妮尔 Floating 头部饰品 银 51cm×22cm×10cm 2016

3 文森·漆 无题6 大漆、老麻袋、手织棉布 80cm×51cm 2019

程琦

源起于2001的“布浮雕”研究,深受喜爱的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启发,开始了对于“一块布”的材料再造研究。我以材料为切入点,研究其性能并尝试各种手法再造材料肌理,尝试对单一的元素解构、重组,不断演变形成新的样式,再延伸到服饰的衍生设计。对夏布材料的探索,我们从专题研究到夏布跨界工作坊、到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再到个人的“衍.夏语”系列服饰创作,历经5年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其材料语言的多样性。

“衍.夏语”系列服饰创作从多语言性角度出发,尝试运用抽丝、编织、植物染色、刺绣、火烧、漂洗等多种手法对夏布进行再造设计,并运用于服饰设计中。

刁娟

我毕业后一直进行油画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刺绣,被刺绣材料丝线所吸引,发现它的光感很特别,是别的材质替代不了的。作品创作的初衷也是基于丝线这一特点,让传统的山石和水纹用二维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三维的空间感。刺绣的针法结合西方绘画的特点,根据山石和水浪的结构决定走向。山石的用色比较主观大胆,形成强烈的对比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我想让观众的视线从对传统手工艺技术性的评价转移到一个新的关注点上,即作品所想表达的艺术性,让传统工艺不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吸引大家更多地去关注作品本身。让传统工艺在大众的心目中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

韩善旭

我主修陶瓷专业,本科毕业于弘益大学陶瓷系,该专业更注重学习现代陶瓷器皿的造型,也和当代造型艺术结合比较紧密。我硕士毕业于韩国综合艺术学院,学院以概念美术著称,他们都对我以后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尝试过各种材料和方式来创作作品,只有陶瓷这一材料和方式,人们对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界限比较模糊。因为人们对陶瓷的实用和使用的认知比较强烈,所以人们对陶瓷类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主观意识。我认为,人们对陶瓷所产生的纯艺和工艺的区分有些模糊,所以我现在的“水壶系列”作品的形态,都是对这个现象的一种思考和反思。我通过对水壶功能性的放大来呈现一种矛盾。比如水壶打破常规的一柄一嘴,让壶嘴壶柄布满壶的全身,这样的功能性的放大,象征性地表现出一种自我界限的模糊。

苏妮尔

《Floating》的灵感源于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忍冬纹。忍冬纹发源于希腊,以金银花为原型,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金银花越冬而不死,凌冬不凋,所以忍冬纹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寓意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此纹路花形纤细但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个系列作品在视觉方面实现了我幻想。我的幻想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身体和植物融合以纤美的方式生长,感受大自然的情绪变化随风飘动。整个系列作品的细节受到金银花的启发,我试着传达身体是如何被如此优美纤细的方式所征服的。

整个系列运用了传统工艺花丝炸珠以及点翠的方式纯手工打造,制作过程充满挑战。我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几乎失传的点翠技艺,使用鸽子羽毛去重新诠释传统工艺的魅力。

王世琴

《嗡》的制作方法来源于民间剪纸折叠剪刻法,采用团花半圆聚焦扩散对称手法,三折重叠、层层细叠减缓误差。构图上宽下窄成放射状,内容为绿度母手持莲花端坐在中央布施,下部为持水背景,有正在加持的观音手,实施分布加冕,中部祥云通过“嗡啊吽”的力量做布施、做供养。“嗡啊吽”三个字有不同的力量,“嗡”能清净,“啊”能增长,“吽”能变化所需。整张剪纸作品以扇形画面构图就分成三部,连环相扣,形式与发音扩散相稳合,巧妙构思突出主题,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嗡》在选纸上采用纯手工原始制纸——傣纸,在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民间制纸文化形式,体现出质朴和回归本原的原始美,如今经过创作设计,在当下再现出新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光芒。《嗡》的设计呈现在纸幅里,宁静而安祥,纸纤维的每一口呼吸都和制作形影相随,度母祥座其中传递无穷祥息,亲和、吉祥、康乐、施福、如意尽在其中。远看它如蕾丝般柔和温美、贴肤,构图的形式、内容题材与纸张的选用都紧扣主题,蕴意不老、深厚的人文观念。它告诉人们:要遵循为人处世的社会法则、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法则。《嗡》来源于民间剪纸技巧,又高于一般民间剪纸传统技法,是剪纸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结合,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提炼。

文森·漆

过滤漆、搅拌漆、调漆、裱布、刷漆、刮灰、打磨、抛光、涂色、贴金……每天都在这些工序中交替着。当你一直重复,大脑会变得一片空白。这时才是真正在创作。所有的行动超越了外界的干扰,甚至自己的控制,你进入了自己的时间轴。

等待也是创作中的常态,等待干燥、等待材料达到使用的理想状态,等待不同材料完全融合在一起……

大漆是有生命的,它总是在激发我的创造力,当所有使用的材质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平衡和张力时,我的画就完成了。

我们很幸运地对这个材料依然能拥有许多惊喜和创造。追根溯源,用传统技术去创造新的东西,通过传承来保持它的生命力,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尧波

为了成为一位专注的当代匠人,我于2012年在歌乐山创立“空间”,在这里生活、制陶、烧窑。水、土、风、火、人在这里交汇,居于其间,人的感官会敏锐起来,时间的流速也变得更有节奏。一种新的日常开始显现。

4 王世琴 嗡

我在“泥浆—气球成型”的材料运作中,探索着制陶术的奥秘。泥土自行向极限延伸,不断地生成各种形态。这种方式伴随着时间和气候的变化留下不同的渐变肌理,时而悠闲,时而紧迫,风来了,雾来了,夕阳也来了,不知名的昆虫也来了,它们留下足迹,但难觅踪

影。期间,人的意愿被弱化,使我更似一位牧陶女。这种自行生成的形态在柴窑中经历火焰的洗礼,重生成器,转换为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物。

对我来说,制陶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与偶然性一起工作,这种生成的形式和柴烧一起提供了一种由重复和差异共同构成的迷人现场和变化着的存在。制陶者通过制陶术,捕获了难以感知的瞬间,而将瞬间变为了永恒。

张翔

藤椅是日常化的产物,从某种意义说,它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平庸和重复。其实,我没有做多少,就是在这些对象上动了动手脚,让它一瞬间变成非常态的东西,这样的改变对于日常来说是畸形的,但这种畸形或许会触动人的某根神经偶尔兴奋一下,也试图让人感受到日常化背后的神秘。

在改变的同时,或许会获得片刻的自由和感激,抛除一切,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只是静静地让时间流走。(作品《从无到无》)

当有意识地抽离掉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实用价值时,它变成了另一种不可言说的现实。这个现实的景观:封闭、庞大、重复、无序、无限……它们与现实本身融合在了一起,也同时成为某种隐喻。(作品《世界》)

猜你喜欢

陶瓷创作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一墙之隔》创作谈
最美材料人
陶瓷艺术作品
材料
创作随笔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