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组织的责任与探索
2019-05-16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ewCenturyArtFoundation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New Century Art Foundation
1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上海空间 池社外景
2 皮埃尔·于热作品 来自薛冰的收藏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北京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由收藏家王兵先生和薛冰先生共同发起,此次展览“拔起头发飞翔”便是基于二位的收藏所展开的,能否谈谈两位藏家的收藏逻辑和学术定位?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以下简称“新”):王兵先生是基金会的创始人,薛冰先生是联合创始人。作为藏家,他们的个人收藏和基金会是分开的。因为此次展览是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在北京开设的第一个空间的揭幕展览,所以我们邀请策展人从他们的收藏中挑选作品展出。
当: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这一概念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梳理和概念阐释,是相对模糊、有争议的领域,这是否为基金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新: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地提出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创作。这些艺术家和作品与时代同步,这些鲜活的创作非常需要严肃的记录、梳理和研究。但是国内的学术体系对当代艺术还没有形成研究规范,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一直处于摸索和调整中。举个例子,“新艺见”讲座系列在成立之初,通过举办讲座和对谈,梳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形成研究档案。后来,我们开始关注艺术理论与艺术家实践之间的关系,于是,“新艺见”增加了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希望理论和实践能互相启发促进。近两年又增强了国外学者与国内艺术专业人士的深度对话。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关注的当下的创作,它的起源是什么?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需要把当下的创作放在一段更长的历史中来看待,前辈们过往的经验和一些更前沿的话题都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当:据了解,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在创立时有意将其打造为一个连接各领域力量的平台,从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近年来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在各个领域所做的工作有哪些?
3 “新艺见”嘉宾对谈(左起:现场翻译、尼古拉斯·伯瑞奥德、侯瀚如、张子康、邱志杰)
新:作为国内最早在民政机关正式登记注册的当代艺术基金会之一,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一方面致力于建设规范化的基金会运作模式和体系,于2017年获评为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基金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国民间公益机构对艺术生态的补充之道。在这五年间,我们携手国内活跃的艺术家、学者和策展人,通过数个长期性的当代艺术研究项目,以及基于特定主题和相关事件策划的“新艺见”“大师讲座”等活动,逐步摸索并确立了以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方式。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还在为支持当代艺术非营利领域持续付诸努力,除了支持各地具有影响力的美术馆以外,还资助了全国超过20家非营利艺术空间,其中不乏超过四年连续资助的机构和空间,这也使得新世纪成为国内唯一系统性扶植非营利空间的机构。
目前,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2018年年末北京空间的启用意味着基金会将进一步整合以往的工作线索,更加深入地参与研究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
当:正在进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的动机是什么?发展现状如何?
新:这个项目始于三年前。我们邀请一些写作者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事件的个案研究,形成系列出版物,也就是由舒可文主导策划《平行》当代艺术丛书。该项目的初衷源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梳理与艺术实践的活跃状况之间存在较大落差的状况。首先是关于当代艺术的概念模糊,参与实践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有各自强调的重心,随着实践路径的丰富,不同路径之间也有观念冲突。其次,当代艺术展览形式的特点引发了我们对新作、新人的迫切需求,因此也造成了一个不得已的问题,即对当代艺术的关注目不暇接,对30年间积累的资源梳理不足。当代艺术实践的活跃与中国经济、思想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步共进的,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写作计划构建起更细致的思想网络,对世界格局变动中的相关实践保持一种警觉。该项目第一本出版物《后感性·超市·长征计划》由鲁明军撰写,将于今年(2019)上半年出版。
当:在选择资助艺术家及项目时,你们是如何权衡出资人的个人意志在其中的导向作用的?除了资金的支持以外,是否在学术及媒体宣传上会为独立艺术空间和艺术家提供帮助?
新: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没有“投资人”,基金会运作的资金来自捐赠人,“捐赠”是没有任何投资回报的。在具体运作上,捐赠人个人不能干涉基金会的运作,基金会的展览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都是由理事会制定的;具体到资助项目上,我们有一整套严格的资助流程,包括资助资格审核、资助委员会的多次议程等。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不会干预独立空间的运营和艺术家创作。在机构运作的规范性上,我们通过规范的资助流程,对独立艺术空间的运作,如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一些引导作用。
当: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定位是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走出去”,你们如何看待?
新: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梳理和确立我们自己的系统,而不是急着“走出去”。只有当我们自己找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位和价值,才能和国际艺术界实现平等对话和交流。
当:2008—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热潮进入沉寂期已经超过十年了。基金会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有何期待?
新:在2008年进入后全球化时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系统内有一股力量正在推动中国艺术内部叙述的重新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构建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推动,也正因如此,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整个艺术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上,将艺术与更大范围的社会连通,从而启发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注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
4 王音 小说月报、坟 布面油画 180cm×140cm 1993
当:公益性质的基金会作为当代艺术的“输血”者,要维持生命力和行动力,必须要面对如何“回血”的问题,对此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是如何考虑的?
新:我们和其他所有社会公益组织一样,需要解决筹款、运营和管理等问题。基金会这个模式在中国发生、发展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艺术基金会无疑是一个更新的事物,我们也会继续摸索艺术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运作艺术基金会并不容易,从长远来看,北京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还在成长期,能否介绍一下基金会下一步的计划?
新: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将进一步整合以往的工作线索,更加深入地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我们未来更多的项目会依托于2018年年末成立的北京空间,通过研讨会、工作坊、文献展、研究性展览等活动,与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及其他艺术机构展开合作。在国际化视野中专注本土性课题的研究,在全球艺术的体系内阐释和理解中国当代艺术。我们的资助项目可能也会有调整,届时将开展更多的形式:展览、讨论会,关于收藏以及与学者共同发起主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