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相遇
2019-05-16刘晓秋
文/刘晓秋
2018年的11月,我作为一名地方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钢琴教学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我非常幸运地遇见了我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应诗真教授,并聆听了她的讲座《钢琴教学中的辩证关系》。在几天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就教学中的疑问向前辈进行了请教,尽管仅有三天的时间,但现在回想起来,实感受益匪浅。
深秋的昆明,阳光从树叶间倾泻下来,跌落在街道的地砖上,斑斑驳驳,像碎银似的,这似乎与长春这个季节的阳光没什么两样,唯有驻留在枝头上的墨绿与枯零,还是能明显区分出南北春城同一季节的不同颜色。我喜欢这个季节,看落叶四处舞蹈;我喜欢这种等待,似曾相识但又未曾谋面。
应老师从教五十余年来培育出大批钢琴演奏和教学人才,桃李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教学之余她在国内各大城市举行独奏音乐会和讲学活动。应老师还是“中国钢琴教学法第一人”,于1990年出版了由中国人撰写的第一本钢琴教学法专著《钢琴教学法》。那年我刚上大学一年级,钢琴教学法是我这个专业的必修课,也正是那本书开启了我钢琴教学职业生涯之门。现在我在学院教授这门课程,她再版的《钢琴教学法》仍是我教学中的授课指南。
见到应老师的那天,我们聊了很久,针对我提出的从现今社会钢琴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到科学的演奏体系与方法,以及业余学琴与专业教学的培养和规划,等等问题,应老师从教学理论和实践出发,耐心地给予一一解答。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应老师认为教师要有艺术家的心和科学家的头脑。科学史家沙利文曾说过:“由于科学理论的首要宗旨是发现自然界中的和谐,所以我们能够一眼看出这些理论必定具有美学上的价值。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在于它的美学价值。” 达·芬奇也曾这样说:“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科学家关注表现宇宙的真实存在,艺术家注重表现情感的真实存在。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正是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
应老师也非常重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她认为钢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的修养。钢琴演奏是演奏者一切知识的最终结晶,演奏者的学问、修养,都将凝结在演奏中。要弹好一首作品,除了高超的技术以外,演奏者必须了解乐谱中的智慧(历史、作品的风格、曲式、和声、织体、调性色彩,等等)。因此,钢琴教学不是一个点状、线状,而应是一个网状。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达到乐感、乐智、乐技的完美结合,充分挖掘和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自己对于音乐的表达。所以教师的修养越高,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分析判断能力越清晰,才能带领学生真正理解和挖掘乐谱中的真实含义,才可以达到真正水平的教学质量。在我们的交流中,应老师也幸福地回忆着她读重点中学期间刻苦学习文化课的时光,以及这份文化的积淀对于她日后演奏和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望着这位慈祥的、有着深厚文化和艺术底蕴的老人,我一遍遍想起“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这句话。
用爱心感染学生
应老师说,教师要用爱心让孩子喜欢音乐。无论是哪一种专业,要想学有所成,都要经历破茧成蝶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呵护和鼓励非常重要。老师的鼓励和爱就是每一个台阶的光源,能够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沿着一步步阶梯向上攀爬;能够让孩子和家长看到光明和方向,在内心注入足够的动力。老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孩子爱上音乐,才能够对一个孩子完成系统的、规范的、有效的教学实施,使孩子学有所成。
应老师认为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从兴趣出发,发展他们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她建议教学中要让孩子学会歌唱,多听音乐及相关的音乐故事,多用打击乐等钢琴以外的乐器带动、感染孩子,做好正式学习演奏的准备。启蒙教学中,让孩子喜欢是重要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他们的音乐感、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力和对节奏的反应等。让孩子感受到音乐自身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是他们可以克服困难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动力,也就达到了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树人,音乐也将成为他们一生的修养。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态度端正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钢琴教学的目的。应老师非常重视对教师的素质、能力和理念的培养。她在这么高龄的年纪还不辞辛苦地在全国各地做教师培训,就是要对教师们“授之以渔”。她说自己最想去做教师培训的地方是教学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这就是中国老一代优秀的教育家卓越的奉献精神。
应老师说,钢琴基础启蒙的老师实际上是非常重要和伟大的职业。在孩子最初的钢琴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现在社会上孩子们学琴的目的,大多并不是将来要从事这一专业,而是心智技能的开发,这主要是通过音乐学习中灵性上的进步来实现。灵性成长需具备三个条件:意志、爱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灵性上的培养。
应老师认为现在手指动得快、技术好的钢琴学生实在太多了,发展技术是很快的事情,但灵性上的感悟则需要时间和经历。有的学生技术上很好,音乐却是一张白纸,缺乏对人生经验、对世间万物的感受,他的音乐表达是很有限的,音乐之路也不会走得太远。通过音乐学习艺术,通过艺术学习人生是我们教师需要帮助孩子完成的目标,也是教师在教学相长中获得的最大快乐。
应老师认为,在钢琴教学中不分专业教学与业余教学。在这个观点上,应老师和我国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潘一鸣老师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在与这对伉俪几天的交流中,他们反复强调只有业余的学琴而没有业余的教法。教师的职责是“授业”和“传道”,这个“道”就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作为一位称职的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无论这个学生将来是否打算或能否以钢琴为专业,他们学到的都应该是能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的学习,也是人生的感悟
钢琴教师要用专业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教孩子,让他们热爱音乐,让音乐融入孩子的血液,使他们的心智技能得到全面的开发,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技术与音乐的基础。即使是将来没有从事音乐专业的孩子在这样的理念培养下,也一定会在智商和情商上得到综合开发,会成为一个懂音乐、有趣味、高素质的人才。
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在技术与音乐上的追求,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感染学生形成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和帮助学生在练琴中养成坚韧的耐力和意志力。拥有这种学习品质,无论将来是否从事专业的学习,都将是人一生的财富。应老师的孙女就曾获得过“新加坡总统奖”,但并没有从事钢琴专业,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律师。
应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好的钢琴老师应该像中医一样,中医的阴阳平衡正如钢琴教学中的很多方面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不断根据学生个体变化调整教学方案、曲目安排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基础、记忆和理解能力、知识的储备情况、兴趣、爱好、性格,以及学习态度,等等。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并密切观察学生的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
因此,教师是医生、是朋友、是亲人,而后才是老师,这其中是爱与责任、职业担当在共同承载着教学的每个环节。
应老师认为教学中的辩证关系还包括技术与音乐的辩证,用技术的酒瓶装音乐的酒。她把科学与艺术性结合作为辩证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艺术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科学能够教给孩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孩子们的钢琴学习中应当注重用艺术的形式学习科学,用科学的思维展示艺术。
她说,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体系。了解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为什么有的被淘汰、有的被超越,有的至今依然被传承?以及如何在继承、吸收、借鉴这笔财富的同时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授学生。
应老师说,现代钢琴教学弹奏的方法是与物理学、神经学、解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共融的科学省力的方法。她强调运用重量、手指的支撑、手指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及全身的协调,等等。重量和支撑、快速的反弹、关节的训练和音型的组合称之为钢琴技术的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些,种种技术问题会从根本上迎刃而解。
面对这位德艺双馨的银发老人,听她侃侃而谈现代钢琴的教学理念,我深深地感到什么是学无止境。这就是中国老一代教育家的真谛,这份感触、感动、感染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
三天的研讨会结束了,在去机场的路上,窗外已飘起冷冷冬雨,可我的思绪一直停留在与应老师的温馨交流中,细细回味着这位八十岁老人给予我的教学,以及人生的指导。是的,相遇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美和体验。与孩童相遇,让我们懂得呵护的美;与技术相遇,让我们懂得融合的美;与理念相遇,让我们更加懂得传统厚重的美。此行,在美丽的昆明与您相遇,更是我一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