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9-05-15杨姗文

市场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加强成本

杨姗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纸质图书,人们还可以利用电子图书、视频影像等各种内容更丰富、获取更快速、更高效的信息化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与收集。新科技的兴起给出版传统图书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且国内各种出版社百花齐放,同行业竞争壓力巨大。由此本文结合出版社现状探讨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的若干措施以期对当代出版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管理

出版社的成本费用不只是单纯的图书出版费用,还包括一些潜在费用,诸如人员费用、税费、仓储物流费用以及销售时的广告宣传等营销费用。因此出版社想要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的管理,可以从这些费用着手,确保图书保质保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在出版、管理以及营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首先出版社可以依据自身现状以及成本角度来改善图书的出版机制、管理机制以及营销策略;其次出版社可以增设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简称ERP),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上述的措施仅代表本文观点,希望在实际中对出版社有所帮助,毕竟加强图书出版的成本管理是维持出版社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出版社持久稳定发展就可以出版更多优质图书,使人们通过阅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得到精神支持、在充斥笔墨芳香的书本中找寻最初的自我,使人们不被这花花世界冲昏头脑,打乱追梦的脚步。由此可见,出版社加强图书出版的成本管理意义非凡。

一、浅析出版社现状及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现状

在当下,高科技阅读方式和相同行业的竞争给传统纸质出版社带来巨大冲击,使其生存遭受到威胁。出版社想要在残酷的现实中生存下去,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降本增效,在保证图书质量数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效益,诸如出版的图书种类、内容要迎合当代人们的阅读需求、提升图书的实用效果、阅读体验以及增强销售图书时的营销效果等。

虽然电子产品普及,但是仍有许多人喜好阅读纸质图书,能够捧在手里的纸质图书让广大书迷能够产生有别于电子阅读的美妙阅读体验,且伴随着国家对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视,各种图书馆、书店也纷纷建设开张,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这些都给出版社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效益。然而丰厚的社会效益会为部分出版社不注重成本的管理提供契机,短时间内社会效益支撑下不会受国家经济大局太大影响,但若长期这样,出版社一旦出现自身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情况,就可能被时代淘汰。由此可见,无论出版社自身是否经济雄厚,加强图书出版的成本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时刻加强成本管理,才能为出版社的持久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但这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举措,这样才不会阻碍出版社的持久发展。结合出版社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加强图书成本的管理时,可以从成本角度出发完善对应的管理机制;也可以设立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实现电子化办公;还可以适当地提高出版社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等。从这些方面着手,笔者希望能够合理有效地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的管理[1]。

二、从图书出版费用及其潜在的费用着手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的管理

(一)从成本角度出发完善对应的成本费用管理机制

从图书所需成本费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对应管理机制的完善是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的首要条件,然而图书所需的成本费用不仅包括出版费用,如编辑、设计、印刷以及校对等出版流程中产生的费用;还包括潜在的一些费用,如后续的仓储物流费用及营销费用等。出版社首先需要加强在图书出版的各个阶段中成本费用的管理,如排版、印刷及校对费等,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加强营销力度,最后就需要进行具体费用的处理,也就是说在确保图书出版效果的基础之上,减少具体费用的支出。例如:在图书的编辑与设计方面,可以适当的减少支出,毕竟这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源,在完善机制时,要限制编辑与设计人员方面的开支,保留精锐人员即可。出版社想要在社会中立足,还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税费,想要减少税费支出,需要仔细研究税务法规的明细条款,确定“不可为”和“必须要”,合理避税;还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地达到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1]。

(二)依据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加强监督

实际中每个出版社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出版社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强对自身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的监督。毕竟对各个阶段进行监督,能够有效避免成本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出现散漫、不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成本管理人员对图书出版成本的管理力度;还能够利用监督及时发现管理细节的失误与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对图书出版成本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营销费用管理方面,监督人员发现了某类图书的销量不高,且图书出版管理费用中缺少营销广告方面的费用,从而进一步发现是由于欠缺营销广告,或者营销广告效果差强人意,需要及时告知营销人员进行广告的修改或添加,以此起到出版社图书的营销效果,进而吸引更多的读者,扩大销量[2]。

(三)采用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

出版社可以增设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简称ERP),所谓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就是指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它涵盖了出版社的客户、项目、库存和图书原料的采购、供应以及出版等管理工作,在现代出版社成本管理工作中应用尤为广泛。虽然短期上看ERP的开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且耗时耗力,但从出版社长期发展看则是利大于弊的。下面用一则具体的ERP范例来阐述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ERP系统按照出版社行业工作性质、流程需要,可分三个模块:编务、发行、财务[3]。

○1编务模块

编务模块可以按照责任编辑出书的工作流程来设置,又可细分为编务系统、材料系统、计价系统、印务系统。其具体相互作用的流程是先由材料系统进行材料的选购,然后由编务系统进行编辑,其次由印务系统进行图书的印发,最后由财务系统综合考虑图书的成本费用进行销售定价。

○2发行模块

发行简单来说就是销售,销售管理的思想是从客户需要出发来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大量的客户信息的分析基础上来回答生产何种产品、产品如何定价、产品如何销售、如何为用户服务、如何确定本企业最优的产品组合等诸多问题,因此,销售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紧密集合不仅是销售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发行系统围绕发行的销售、物流、结算来实现。ERP中的发行系统可以通过发行管理子系统随时了解图书的销售及库存情况,统计单品种图书的入库、各个地区、各客户、单品种图书的预定、出库、库存、进销存、发书、销售、非销售、待发单书,可根据统计结果生成图表而进行多维分析,并可根据各种统计报表积极地组织生产和销售,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发行系统完成了图书的发行管理,包括:销售订单的填写和各种销售的开具批销单发货以及库存查询、发书统计等。

○3财务模块

财务模块就是财务一整套账务处理程序,包括报表系统、材料系统、成本系统、工资系统、公用设置、固定资产系统、库存系统、销售系统、总账系统等。其中,报表系统主要用于财务报表的编辑管理,系统共包含以下五种报表模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分析表。ERP系统支持报表模版管理、自定义报表等功能。其他子系统与编务和发行系统连接,相关数据共享。

设计好工作流程,设置好操作权限,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又能够让出版社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控制,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图书出版的成本。

三、结束语

综合来说,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出版社在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管理方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毕竟同行业的竞争、外国书籍逐渐占据中国市场以及电子产品的出现等多方面因素给出版社造成了威胁。因此想要维持出版社的长久稳定发展,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减轻出版社的经济负担,加强图书出版成本的管理。出版社可以从成本角度出发完善对应的管理机制;依据实际情况提高出版社对自身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采用数字信息化办公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以此促进出版社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菲. 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分析——以图书出版为例[J]. 中国商论, 2017(11):121-123.

[2]余兰. 略谈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4):257-257.

[3]张宏伟. 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 纳税, 2017(5):123-123.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加强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