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2019-05-15王秋银
王秋银
摘 要: 生涯规划教育是伴随人的发展进行的正轨教育,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来说,自我认识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存在差别。各省、市教育部门应从小学到高中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活动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启蒙,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能力,将自我发展与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使生涯规划渗透到基础教育全过程中。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生涯规划内容进行分析,并对生涯教育有效措施加以阐述。
关键词: 学校活动 小学生 生涯规划能力
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和教育学生,并引导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使其在不同人生阶段树立不同的目标,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学校活动,使小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1.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概念与紧迫性
1.1概念。
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属于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两个方面,其中以学业规划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规划为核心。前者以从事向往的职业为目标,对当前学习状态进行设计与安排,后者则体现出小学生未来职业的意愿与趋向。
1.2紧迫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健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后续教育中应将学生的核心素质、理想信念培养纳入重点工作中,并對各大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强调科学地选拔人才,实现公平竞争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由此凸显。从表面看,招生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高中教育,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整个教育阶段,涉及人的学业、理想、心理等多个方面,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一生都伴随着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容忽视,使每个孩子都能从小接受专业、权威的职业教育。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将职业生涯教育普及整个基础教育,要求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促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日后从业目标,并逐渐增强职业意识,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朝着目标不懈努力。各小学还应打破以往千校一面的现象,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朝着正确方向努力前行。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即便是一些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也有一些过人的本领,例如,有些孩子观察力强,有些孩子交流能力强,有的孩子天生爱画画等,学校教育在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帮助其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位学生都能发光发亮,人尽其才,最终取得成就。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自我认知能力随之提升,人生规划有所不同,学校教育则是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生存的基本技能,使每位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一点需要从娃娃抓起,是小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紧迫之处。
2.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的职业从选择到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小学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逐渐增强职业意识,对提高学生学业、职业规划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职业意识培养(小学1—2年级)。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通过多样化活动方式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缤纷的世界,通过认知家长、亲戚、邻里及周围人的工作性质与特点的方式,使学生内心深处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培养其职业意识与敏感度,使其不但知道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还懂得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光荣的,劳动者都在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激发对职业的向往与热情。
2.2职业方向初步探索(小学3—4年级)。
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可以通过写人物作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接触社会中更多职业,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初步判断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与优缺点,寻找自己与理想职业之间在能力、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差距,并为了获取更多知识储备与能力不懈奋斗。在此阶段,学校与家长应发挥作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家长则可以带领孩子到自己工作单位参观,并尝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受,增强其参与热情与主观能动性。
2.3职业价值观的树立(小学5—6年级)。
小学高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如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取精神与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同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点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身潜力与理想职业间有多大距离,想象若干年后自己将定位何处等,树立与国家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相符合的职业规划观,并为之奋斗[1]。
3.通过学校活动培养小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措施
常言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随着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就业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从小学开始开展生涯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学校活动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3.1开展校内活动,正确认识职业。
在小学生的生涯教育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使其正确认识自我与客观世界。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庆、开学典礼、节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邀请不同职位的家长代表为学生讲解该职位的工作内容与意义,并现场模拟演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作内涵。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排练职业情景剧,由学生扮演社会中某个职位劳动者,通过小品、情景剧等方式展示给大家,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角色,对其产生兴趣与热情,教师应抓住时机妥善引导进行生涯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2通过故事启迪,传播职业精神。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听故事的特点,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以往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影响教学效果增强。对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特点,通过故事启迪的方式传播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明白职业责任与内涵。例如,在汶川地震来临之前妇产科医生王丽正与同事们一起给孕妇杨美容做剖宫产,地震来临,手术室中的药瓶、氧气瓶都“啪啪”地往下掉,人们都慌乱地跑向室外,但是杨美容出现了剧烈阵痛,若不马上进行手术,孕妇与胎儿都有危险。于是,王丽与同事们举着应急灯,在余震中为患者开始手术,40分钟后,杨美容的儿子平安降生。通过职业精神的传递,学生们明白了在什么岗位便要承担什么使命,通过对学生讲述典型的职业精神故事,学生更慎重地做出未来的职业选择[2]。
3.3校内外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采用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校外实践中,此类方法的使用应注重操作性、直观性、平等性,将重心放置在学生自我教育上,与实际需求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北京六年级学生赵某在校外实践活动时被一台空调室外机狠狠地烘了一下,他便想到要将这热量利用起来,不但节能,而且环保,在教师与科学家的帮助下,他用了大半年时间制作出了节能效果远超国家标准的空调热排放回收装置,在2014年的第42界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金奖。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社区单位实践、参观访问企业、冬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工作与生活,接触更多的新知识,从而扩展事业,使自身对客观世界、职业、学习有基本认知与感受,激发深入探索的欲望。
3.4通过个体辅导,解答学生职业困惑。
学校在开展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同时,还应采用导师制,由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人格健全的教师组成生涯指导团队,针对存在职业困惑的学生提供个体辅导。在教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或者通信,学生可以随时预约,与教师谈论自己在生活、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可以站在专业角度为其提供建设性意见,针对学生间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团体解答、专题讲座等方式解决,与个体辅导互为补充,使每位学生都能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发展观。
综上所述,生涯规划教育将随着人的发展而变,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各项意识与能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对其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逐渐树立明确的职业观念,并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努力奋斗。学校和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生涯教育不应单纯停留于课本,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通过校内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故事启迪、开展多样校内活动等方式,学生亲身感知职业,寻找个人职业兴趣点,从而积累更多技能与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熙,陈豪,刘传星.预见,方能遇见——“校园招聘日”生涯规划教育主题活动案例及点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8(2).
[2]朱健.以職业生涯规划导向夯实校园文化活动[J].价值工程,2013(29):253-254.
[3]刘颖.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