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承载与多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
2019-05-15晏超杨洁宋东坡黎文航
晏超 杨洁 宋东坡 黎文航
摘 要: 研究生培养成果直接决定国家未来高层次人才的档次和能力水平,合理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应当基于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多学科的协同培养方法已经被提出,健全培养机制需要具体翔实的方案,同时整个团队的协调管理在培养机制实践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项目为载体,具体提出如何基于项目建立合理的多学科研究生协同培养,明确协同培养的重要性和可实践性。
关键词: 项目承载 研究生培养 协同创新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高层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已经唤醒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渴求,面对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科技经济时代,高新科学技术产品的呈现需要多学科支撑,科技行业的发展不是单一领域进步就能成就的,因此单一学科为主题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科学社会的发展,多学科综合的创新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参差不齐,各院校和科学研究所的培养立足点各不相同,但总体目标很明确,就是将研究生期间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综合性科学问题上,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是目前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合格研究生。人们对研究生的刻板印象是所学内容具体却单一,普遍认为教育层次越高,涉及的内容越是单一。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围绕专业进行的基础课教育有着质的不同,研究生培养侧重于科研能力,在以往单一学科为主的培养模式下,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通常集中在相对较为单一的科研问题上,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社会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面对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都已经意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更有效的培养策略有待提出。
工程材料类的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前提下,将研究生培养依托在科研项目中,寻找更加合理的办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类的研究生在本科基础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对材料科学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基本认识。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的各门课程,对材料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很容易找不清楚方向,不知道通过研究生培养究竟能够提高什么样的能力。同样,作为施教的院校和科研机构,更要在研究生培养之前明确最终目标是什么。
目前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掌握所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问题处理方式,无论进入企业还是继续在科研院所学习,领导和导师都希望研究生能够具备解决综合复杂的科学问题的能力,这是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和需求,因此研究生培养目标要建立在多学科综合性创新能力方面,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就是加深学生在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学习,最终具备将所学知识融合并有效应用在综合性科学问题的探索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输送的研究生人才将在企业发展中占领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岗位,大学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产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本科学习解决材料方向专业的问题的方法,通过专业课学习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一定途径,进入研究生学习后,除了掌握更加具体分类别的基础知识外,对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思考体系和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更加重要的目标。坚守科学研究这条道路,更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综合解决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并灵活应用,研究生学习看似学科方向越走越精确具体,然而要求颇高,是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课题,是系统的独立的课题研究。每位研究生在获取学位之后,走向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具备自主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综合解决实际课题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目标。
二、构建培养办法
在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系统的研究生培养办法将是重中之重。正如前文所述,各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不等,各学科对研究生能力要求良莠不齐。因此,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针对不同院校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培养机制。研究培养应当是面向系统的、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科学问题,综合能力的获取是研究生学习中最重要的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科学研究类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领至关重要的位置。针对学科特点和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高度,各大高校材料科学院都有非常适应时代的科学定位。本学校,材料科学院系的构建本身在学术学科带头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学院建设更加侧重于科学研究和应用方向拓展。针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劳动力需求,学院设立适应于发展的各类学科,各类学科中都有相应的学术型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他们在项目申请和横向课题研究方向都卓有建树,研究生培养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前提,具备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都是在其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遴选出来的学科方向的优秀教师,研究生一旦选择进入课题组,就会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开展翔实而具体的科学研究。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候,首先能够通过明确的课题组研究方向介绍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应用方向,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兴趣选择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指导,投入课题实验,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动手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复杂的材料科学问题的探索,既有基础理论知识的需求,更有实际工程实例问题的研究。因此,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侧重实验能力培养。因此,在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实际实验及课题的完成应当为侧重点,在研究的方向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动手实践,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當然,在系统的培养方案中,检验培养成果的方法必不可少,各院校对合格研究生达标的标准各自有针对性。本校材料科学方向学生的达标要求建立在学科特点院系建设前提下,材料科学是应用型学科,研究生通过学习和实验,成果转化可以是研究性的论文,也可以是成果的专利,根据其选择导师的研究课题方向和成果转化相对灵活又严格的要求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有所收获。完备的培养系统和具体是实施方案,让研究生培养更加严谨也更加务实,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系统解决科学研究中具体而复杂的问题,这样在其完成学业踏入工作岗位后真正在认识科学问题时具备主动性,解决科学问题上具有能动性,处理实际中复杂问题上具有灵活性,能力的培养和责任心的建立同时满足,这样的研究生培养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三、立足项目实践培养机制
面对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机制,對于材料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并利用实验技巧解决科学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最实际也最有效的方案是依托于科技项目。材料工程方向的各类科技项目都是立足于实际有待解决的问题申报的,纵向项目更侧重于解决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横向课题更侧重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这两者都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核心。高校教师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课题的进展大多依托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受理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高校对于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对硕士、博士导师的要求中,科研项目是必备的。科研项目有专注于科学最前沿进展的理论基础类的研究,也有立足于实际经济发展中材料科学领域企业和工程需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都是系统的综合问题,在具备完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并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复杂的科学问题。
如果在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引入课题依托,学生参与导师的项目课题中,那么研究生培养本身就已经立足在实际问题解决上了。学生通过相应基础课的学习,进入实验室,进入工厂,直接参与导师研究的课题或者产品的实际生产链中。课程的讲授是基础知识传递的必要手段,直接解决问题的培养方式是培养解决综合性重大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在项目没有单一存在的问题,都是建立在本学科深厚知识的掌握和多学科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的,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自主能力,主动探索解决方法,主动涉猎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这样的培养是复杂又系统的,锻炼学生完整的知体系基础上获得实际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不断的实践过程是提升实际独立科研能力的过程。最终输入到社会生产,都是具备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立足实际建立培养方法,最终立足项目实践培养机制,是培养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高校教师更应当仔细思考,立足项目,为研究生教育做贡献。
总而言之,在目前社会进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人们已经了解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立足培养,仔细研究如何让研究生培养真正有效地承担起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才的重任。思考之后的实践更要一步一步走得踏实,针对材料科学类研究生的培养,将实践部分依托于科学项目是切实可行的方法,集中力量培养学生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直接让学生面对真正的综合性科学问题,自主学习探索并解决问题。让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走向社会后发挥出真正的科学技术,在自己的领域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吕淑青,肖鹏.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