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的若干分析

2019-05-15许金花

财会学习 2019年13期

许金花

摘要:采供血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医疗卫生临床用血的采集、检验、储运、输血技术指导等工作。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直接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的正常运转、政府的财政补偿机制能否实施到位,关系到本地区的输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遵循财政政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既满足政府部门收支预算的管理需要,也要对机构内各生产环节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我们通过对采供血的会计内部核算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主要从成本核算方面展开论述,为采供血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若干分析

作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一部分,采供血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保障民生的社会职责。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和输血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临床用血量及成分输血品种、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相关核算方式因为比较简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只有立足行业实际,结合行业特点,逐步完善内部财务管理方法和核算手段,才能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因此,在严格遵守政府会计制度原则的前提下,建议引进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成本核算的理念来补充采供血机构的内部财务核算。只有不断完善采供血会计内部核算机制才能发挥出财务核算职能作用,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运行效果。

一、采供血机构财务核算的现状

采供血机构是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但是采供血机构又不完全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它还承担着卫生事业单位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功能,其财务核算不仅要满足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还要满足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血液的采集包装、实验室集中检测和血液成分制备分离及储运等环节核算管理的要求。目前采供血机构的核算基本上遵照的是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办法,会计核算比较简单。而采供血机构的业务工作有着明确的加工顺序和流程,过程中会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却没有细化成本核算,发生成本直接计入事业支出,血液及成分血液发出后直接计入事业收入。在这种模式下,无法实现对事业成本的有效计量,导致收支结余反映不真实,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正确地对血液及成分血液的制备流程进行详细核算,才能对采供血机构的财务情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二、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一)成本费用

血液及成分血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但就其制备流程看,为了有效掌控业务运行费用,必须实行财务内部成本核算。把血液及成分血液各个制备生产环节发生的主要材料支出作为直接费用,业务技术人员的人员经费、水电等办公费用等作为间接费用,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则做为管理费用核算出来。总之,采供血机构应该列入成本的业务活动或者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属于本科目。血液及成分血液验收入库的时候,要做好各项记录工作,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体系,对各科室所形成的成本信息进行归类、分析,为后期的内部财务核算提供详细依据资料。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对于成本费用的分析更加细致,能准确反映出实际运行中投入的成本。为降低采供血成本提供依据,有助于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产成品

采供血机构制备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就是血液及成分血液,所发生的实际成本,需要按照全血、成分血等分品种明细记录核算。验收入库时,按品种数量借记本科目及明细科目,贷记成本费用类科目,提供给临床使用时,要按照出库品种数量借记事业支出及明细科目,贷记产成品及明细科目。同时根据收费标准核算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事业收入或者应缴财政专户款。血液及成分血液用来做质控或过期报废也要做相应的账务处理,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血液及成分血液的实际库存情况,这整个过程是非常体系的,其中包含多个细节方面。所以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不断提高内部核算水平。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和结转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项目

考虑到血液成分品种多,为了便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采用国家规定的血液及成分血的收费标准、计量单位来核算计量其相应项目的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总账科目下,按照生产流程中涉及的各职能科室为核算单位,设置一级明细账,根据材料类型设置二级明细账,分别归集计入血液及成分血液制备过程的直接材料成本。采供血过程中还会的耗费其他一些物品,如卫生消毒材料、包装材料、质控用品、招募费用、宣传用品等,这些材料价值不高,但用量特别大。尤其是在集中献血的时候,需要投入更多的材料,作為采供血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保障,所以一定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应该制定一份详细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去执行,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按照成本会计的核算要求,血液及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要根据用途分配计入相对应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因血液成分品种不同,在核算成本时要考虑适用重要性的原则,主要是分清主次顺序,如果只是制备全血,产生的相关费用要全部计入到全血成本中,如果经过分离制备除了红细胞之外还有血浆等其他成分,血液采集、检验费用应该由作为主产品的红细胞全部承担,直接计入到成本中去。因此在归集和分配费用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只有对整个制备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费用计算才会更加清晰可靠,核算结果才更符合实际的情况,具有使用价值。

成本会计中关于副产品成本的计算,有着明确的规定:当副产品和主产品分离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所以要计算投入的成本,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会分离出血浆和其他成分,在加工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要计入成本费用中去。血液及成分血液制备中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在分配计算血液及成分血液成本时,采集的所有血液都可以看作是已经检测合格制备完成。因此血液及成分血液加工中各环节费用之和就是投入的总成本,对于整个加工流程有全面了解,制定出完备的方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三)计算血液及成分血液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血液在采集、检验、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材料费用通常都归集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明细账中计算出的成本就是各种血液成分在加工制备环节发生的材料总成本。根据血液及成分血液的入库量按照规定步骤计算产生的单位成本,之后再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出。全血采集和检验的费用计入主产品成本,血液采集费用、检验费用按照合格血液主要成分入库量进行分配,计算出每个单位全血或者红细胞的采集成本、检测成本。机采费用按照合格机采成分血数量进行分配。成分分离制备费用、血液包装费用按照合格入库的血浆等主产品外的其他血液成分数量进行分配。

四、完善采供血机构财务核算的意义

设置成本费用和产成品两个会计科目,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相关费用进行结算,有利于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会计内部核算水平。一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血液及成分血液成本情况。在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便于采供血机构制定成本定额考核办法,从而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另一方面为财政补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由于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对于采供血机构补偿政策就会不一样,实施成本核算方法之后,政府可以确定补偿的标准。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出采供血机构的库存情况和财务状况,提供最全面的经济信息,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规划。

五、结语

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内部核算的若干分析,在采供血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血液及成分血液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可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和绩效管理水平。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核算体系,推动采供血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关于采供血机构会计核算的探讨[J].公共支出与采购,2017,000 (9):48-49.

[2]韩梅,彭秀利,李萍.谈采、供血机构的经济补偿与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12):95.

[3]蒋丽珍,张曦杨,陈铭蓉,等.完善采供血机构会计核算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 (25):692-693.

[4]王锦瑜.采供血机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6 (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