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高职院校德育的融合之路

2019-05-15颜然然

文教资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

颜然然

摘    要: 文化自信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如何将文化自信与高职德育工作相融合,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应对当前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只有将文化自信融入高职德育工作中,才能使高职德育工作拥有硬核。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    德育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指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指明发展道路,必须把文化自信融入高职德育教育工作中。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研究

1.高职学生整体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主要集中在1997年—1999年段出生,甚至已经有2000年出生的学生入校,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20岁。他们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品飞速增加长大。今天的高职学生与同龄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少有挫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个性化突出、不喜按部就班;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自制力弱,思维方式单一,思考能力欠缺。

2.高职学生的德育特点

高职学生在德育认知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1)表象化认同

一些高职学生的德育认知,多来自于对教材的死记硬背与复述,从知识掌握的层面看,仅仅停留在识记这一层面,缺乏对知识的领会与理解,更表现为一种表象认同,既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在思想情感上的认同,更没有与实际相联系进而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些学生对德育课程和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致不高,认为德育教育就是背书,拿起书本谁都懂。尤其是当他们受到复杂的外部环境刺激时,往往不能理性分析,导致其德育认知状况出现偏差。

(2)碎片化认同

一些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是迫于学业的要求,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仅仅是为了学完某门课程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一些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上,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缺乏思考,往往就事论事,知识体系架构漏洞百出,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德育认知体系,德育认知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既难以全面看问题,又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更难以得出整体的答案。

(3)反智化倾向

极少数学生为彰显“独立”的思考与“个性”的存在,不认真科学思考问题,比较片面。

3.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

文化自信是实践主体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的认同,具体而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个人在价值观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内化为一种信念指导主体的社会实践。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状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既存在积极的方面,又存在消极的方面。

(1)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方面

其一,认同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生命力,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其二,认同主流价值观,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能正确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其三,有意愿在实践中发扬中华文化,愿意通过实践彰显自己的道德操守,表明自己的立场。

(2)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方面

其一,对我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无法深刻理解中国优秀文化对促进个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关注自身发展却缺乏规划,想获得成功却无法理顺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其二,文化忧患意识淡薄,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感不强,面对西方文化入侵警惕性不高。其三,文化心态娱乐化,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性需求,文化产品的消费表现为快餐化、碎片化,不愿意面对严肃文化。

4.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分析

(1)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某些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弱化。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开始影响一些高职学生,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2)网络时代的衍生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接收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以往的大段知识链成为以碎片化节点的形态进行发散。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应用,信息发布者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面对庞大的资讯爆炸,高职学生存在文化选择困难,一些人容易接受那些自己愿意接受的訊息、容易消化的讯息。

二、文化自信与德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一些高职学生在德育认知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其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有关。如果他们坚定不移地走党制定的路线,坚守本心,那么他们的思想是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改变的。只有对本国文化拥有高度的自信,高职学生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在学生整体特点上的融合

将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相融合,首要之选是注重立足于学生整体特点的融合。针对高职学生在德育认知、文化自信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德育课、党团活动、社团活动中,顺应文化传播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用中国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提高高职学生的德育水平。

2.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在学生课内外活动中的融合

学生课内外活动是文化自信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是文化自信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完善德育课堂教育。要提高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让他们在不断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讲清楚,今天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那就是来自于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承、来自于光辉的革命历程、来自于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同时也可以根据班级人员构成、班级专业性质、打造班级文化符号,增强学生对自己班级、对学校、对国家的认同感。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助于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在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利用高职学生追求个性、动手能力强、敢于张扬的性格特点,通过中国文化中的典故、英模事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的责任心。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战狼2》《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视作品,鼓励学生拍摄相关的微视频,借助文化“软实力”的传播特征,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使学生感悟中国精神、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

3.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上的融合

为了强化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效果,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应该合理借助新媒体技术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现在高职学生“人不离机”的行为习惯,APP、慕课平台、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应该成为将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新领域,这些新领域拓宽德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学生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论知识。善于利用、挖掘新媒体技术下学生与老师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借助这些授课平台、资源库,实现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上的融合。

4.文化自信與德育教育在学生思想情感中的融合

文化自信与德育教育在学生思想情感中的融合强调对高职学生的性格、文化背景、心理状况和认知特点的研究。要让学生自觉地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必须端正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文化自信,就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要让他们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我国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保证高职学生群体在思想上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与高职德育融合的实效性

文化自信与高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实效性,要体现在这种融合的向度上。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有实效性的德育教育机制。

文化自信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对于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更应该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桑治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

[4]梅景辉.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5).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高职院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