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职学校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应用研究*
2019-05-15
家校协同教育已成为我国各阶段教育的基本理念。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重视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家校协同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合作层面上,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合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微信作为当前普及率较高的社交性软件,具备了当代移动学习所提倡和需要的即时、个性化等特点,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互动开辟了新途径。因此,以微信及其公众平台提供的高效互动环境为载体,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平凉市中职学校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家校协同教育在中小学、幼儿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探索实践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中职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仍有许多困境。例如,平凉市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论在教育观念还是教育实践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地中职学校的家校合作更是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观念认识有误区
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学生把读中职看成是考不上高中后的“无奈之举”,因而好多家长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呈放任态度,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 “托管”给学校,很少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主动沟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身学历和能力水平不及教师,所以把学生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缺失任何一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2.传统家校合作之不足
传统家校合作存在两方面不足,首先是沟通渠道不畅通。目前家校沟通主要以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长更多只能以支持者和旁观者身份出场,这种低频率的合作难以完成针对性、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出现了校讯通、QQ等现代交流工具,但是短信、留言这种单调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家校间深层次合作的需求。其次,家校合作内容单一,例如教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在校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这一重要的家校合作内容则更难实现。
3.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
纵观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学生进入学校后,家长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而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等参差不齐,制约了家庭教育的效果。通过对本地区中职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生是农村留守儿童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对于这些家长来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定期举行的家庭教育现场培训会和家长活动,现有传统形式的家校合作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形同虚设,但他们却更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因而,必须跳出传统家校合作模式的圈子,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实现对家长的远程培训和信息传递,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达到家校协同教育的目的。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了解家长对协同教育的认可度、微信的普及率以及确定家长和教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渴求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问卷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教师对现有的家校协同教育不满意,他们均希望出现适合本地区、本阶段学生的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同时还了解到有95%的家长都在使用微信软件,教师使用微信率为100%,这一广泛普及率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表1 部分问卷调查表
表1(续)
1.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
在充分学习微信软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平凉信息工程学校为依托,成功创建了“春晖家校共育”微信公众号。其具体功能定位是“立足学校,普及家庭教育新理念,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探究家校互动新方式,促进家校协同教育”,并精心设计以“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及“交流窗口”命名的一级子菜单(如图1所示)。
图1 “春晖家校共育”公众号菜单设计框架
(1)“学校教育”菜单功能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信息不畅通、不对等,家长不能完全正确地了解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因而可能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误读,增加了家校互动的难度。为此,设计“学校教育”一栏,包含“职业教育政策、学校动态、学生活动”3个二级子菜单,目的是让家长充分了解当下职业教育的政策、特征,以得到其对中职学校办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支持;学生科及校团委组织的一些校园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拔河比赛、诗歌朗诵、校园歌舞大赛等,家长均可通过公众号获得现场图文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增强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
(2)“家庭教育”菜单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由此可见,孩子的成长成材与家庭的关系有多大。在“家庭教育” 的二级菜单 “家长必读”栏目,通过推送优秀的、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的图文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固有的教育观念;而“微课堂”则是整理一些国内外优秀教育专家有关于家庭教育的微视频,以满足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要。
(3)“交流窗口”菜单功能
家校协同教育注重家长、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交流。开设此菜单的目的在于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以投稿的方式参与进来;也让学生有发言和展现自我的窗口。
2.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
家校合作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涉及最多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单向或双向沟通,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易被忽视。为此,在研究校情和现阶段中职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家校合作新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春晖家校共育”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合作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消除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心理障碍,实现了家校间的良性互动。
图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
由图2可见,以 “春晖家校共育”公众号为平台,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家长3个主体,辐射出了9种互动关系。其中,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自我管理、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家长、学生及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互动交流、反馈信息、表达诉求,以共同解决问题。在该模式中,家长之间还可以分享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相互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教学经验。
当然,应用此模式并不是摈弃传统家校沟通方式。该模式还包含了3种传统的互动关系,即家长和教师可以适当通过电话、约谈等方式就学生问题进行沟通;学生可以在学校向教师当面请教学习方面的难题;家长把从平台学习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家庭教育活动中。
三、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的实践效果
为了检验该平台的实效性,在平凉信息工程学校2016级和2017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进行了推广,要求2个班级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关注该公众号,并对其中推送的家校互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认真学习。下面就从问卷调查结果和跟踪教育两方面分析新模式的实践效果。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获得对家校合作新模式的满意度、改进之处等方面数据,针对实际使用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家长、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微信公众平台满意度调查
其中,92%的家长支持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的家校共育方式,认为这种低成本、快捷、个性化的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家长参与其中的迫切需求,而且家长参与范围较广,几乎惠及每个家庭,参与频次也大幅度提升。同时有95%的学生表示微信公众平台是展示自我的一个窗口,通过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览、校园球类比赛等活动的报道,让家长和朋友能通过网络看到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改善了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促进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2.跟踪教育实效分析
实验班级201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的35名学生现已全部通过“五年一贯制”的方式升入相应高职学院就读。由于在中职期间已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之在大学期间积极上进,有 3名学生获得励志奖学金5 000元,有15名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或社团干部,无论从人数还是等次均遥遥领先其他生源地。尤其是李鹏飞同学在大学期间,曾先后3次带领社团学生深入河西沙漠进行汽车性能检测实验,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经过1个学年的跟踪指导教育,在校2017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的大部分学生已从入学初的中考失利和无奈选择就读中职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建立了自信、找准了前进方向、发展了业余爱好、规划了职业生涯。无论从学习还是从身心发展来说,都有了长足进步。该班有一名学生,平时由奶奶照看,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监管不到位,从一入学就表现得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该生经常迟到早退,不交作业,不参加集体活动,周末回家只顾玩游戏,家长对此束手无策。得知这一情况后,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充分了解家庭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学情和兴趣特长,对该生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和学习辅导,并通过微信平台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该生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都合格了,并在学校“纪念一二•九歌手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样显著的效果离不开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四、结语
通过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到中职家校协同教育中,有效破解了传统家校沟通的难题,使得家长和教师可以实现跨时间和跨地域的交流,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这说明开展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家校合作模式受到本地家长、学生、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家校共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但是研究的新模式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更多个性化功能;平台推广及应用范围有待加大,使其惠及更多家庭;家校协同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为:第一,继续深入研究,完成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化和升级,攻克技术层面的难题;第二,学校应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使家校协同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并加强教师培训,开发适合本地实情的家校共育课程和教材,以完成科学、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第三,在微信公众平台下应该为每位学生创建“成长档案袋”模块,以图片、文字或者微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供有力依据。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开展家校合作,能够推动中职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