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集成》新收录四要素铜器铭文历朔研究

2019-05-15叶正渤

殷都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铭文图像

叶正渤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以下简称《图像集成》)新收录5件四要素齐全的铜器铭文,[1]这5件铜器铭文是此前未著录的。由于它们四要素齐全,因而为这些铜器铭文的历史断代(王世及公元纪年)和历法研究提供了方便。为此,本文作如下初步考察,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倗叔壶铭文历朔研究

《图像集成》第22册第320页收录一件彭叔壶铭文,《图像集成》曰:“传晋西南出土”,前此未著录,为某收藏家收藏。盖内铸铭文6字,器外底铸铭文28字,其中重文2。器直口圆腹,长颈中部略有收束,矮圈足沿外侈,U形提梁,两端有圆雕兽首头,内插式盖,盖冠作圈状。提梁、盖面和颈部饰卷尾长鸟纹,以云雷纹衬底。《图像集成》22-320。

铭文:

参考释文:

王世与历朔:

铭文“唯廿又八(六?)年十月初己卯”,初,当是“初吉”之漏写,初吉是初一朔,干支是己卯(干支序是16),则某王二十八年十月是己卯朔。“八”字写得又有些像六字,《图像集成》定其为“西周中期前段(穆王廿八年)”,但铭文释文隶作“唯廿又六年”。本人早在《金文月相纪时法研究》一书中就推得穆王元年是前1003年,[2]则穆王二十八年是前976年,该年十月张表是壬子(49)朔,错月是壬午(19)朔或辛巳(18)朔,则与铭文初吉己卯(16)含当日相差三日或四日。董谱是辛巳(18)朔,与铭文己卯(16)朔含当日相差三日,合历。[3](张表和董谱该年皆有闰月。)笔者历来认为,在根据纪年铭文所记历日推得的历朔与历表或历谱比勘验证时,误差含当日不能超过三日方为合历,否则就不可靠。

若铭文如《图像集成》释文隶作“唯廿又六年”,穆王二十六年是前978年,该年十月张表是癸亥(60)朔,董谱同,癸亥距铭文己卯(16)含当日相差17日,显然不合历。

据历法推算,铭文所记应是廿又八年十月初吉己卯,与笔者所推穆王二十八年(前976年)十月的历朔完全合历。

朱凤瀚将倗叔壶铭文所记历日置于他新推定的共王历谱中(以前941年,又设为前942年为共王元年,共王在位35年),文章疑铭文“己卯”是“乙卯”之误。[4]

二、作册吴盉铭文历朔研究

《图像集成》第26册第224页收录一件作册吴盉铭文,《图像集成》曰:“据传出土于山西新绛县”,前此未著录,为中国文物信息中心收藏。铭文锈蚀严重。内底铸铭文60字。器作低体宽腹式,侈口束颈,肩微折,浅腹圆底,三矮柱足。颈部和腹部饰变形兽面纹,以云雷纹衬底。《图像集成》26-224。

铭文:

参考释文:

王世与历朔:

《图像集成》定其为西周中期前段。铭文“唯卅年亖月既生霸壬午”,既生霸是初九,干支是壬午(19),则某王三十年四月是甲戌(11)朔。铭文记载周王令衣执驹、赐驹之事,与穆王时期盠驹尊铭文所记内容相似,[5]且西周中期在位30年以上之王唯有周穆王。虎簋盖铭文“唯卅年四月初吉甲戌”,初吉,月相词语,指初一朔,干支是甲戌(11),则某王三十年四月是甲戌朔,与据本器铭文所推四月甲戌朔完全一致。笔者推得穆王元年是前1003年,则穆王三十年是前974年,该年四月张表正是甲戌朔,完全合历,董谱是癸酉(10)朔,与铭文甲戌(11)朔仅一日之差,可以说完全合历。此器前未著录,本人早在《金文月相纪时法研究》一书中就推得穆王元年是前1003年,在最近出版的《金文四要素铭文考释与研究》一书中即根据此观点推算穆王时期若干纪年铜器铭文的历朔,皆合历。[6]如此巧合,绝非偶然。据此证明金文月相词语既生霸指的就是太阴月的初九,且本人所推穆王元年是前1003年也是可信的。

朱凤瀚根据历法将作册吴盉铭文所记历日置于共王三十年(此处朱凤翰文以前942年为共王元年,共王三十年则是前912年)四月,又根据器形纹饰及字体等要素证成其说。见注[4]。

三、(畯)簋铭文历朔研究

铭文:

参考释文:

王世与历朔:

本器铭文“唯十年正月初吉甲寅,王在周[般]大室”,初吉是初一朔,干支是甲寅(51),则某王十年正月是甲寅朔。目前通行的说法定懿王元年是前899年,懿王在位8年,容不下本器铭文的10年,可见懿王在位8年之说不可遽信。据本器铭文,懿王在位至少10年以上。朱凤瀚据本器铭文的纪年改定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穆王、共王的起年及共王王年[4]。

笔者在《金文四要素铭文考释与研究》及《金文历朔研究》两书中推得懿王元年是公元前928年,[8]则懿王十年就是前919年,该年正月张表和董谱皆是乙酉(22)朔,[3]错月是乙卯(52)朔,与铭文正月甲寅(51)朔仅一日之差,可以说完全合历。结合郃朐簋铭文来考察,铭文“唯元年三月丙寅,王各于大室,康公右郃朐,易(锡)戠衣赤巿(韍)……”,笔者推懿王元年是前928年,该年三月张表是丁未(44)朔,丙寅(3)是该月二十,董谱是丙午(43)朔,丙寅是二十一,丙寅非月相之日,所以只用干支纪日,符合西周金文月相纪时法的纪时体例。[9]由此验证本人所推懿王元年是前928年应该是可靠可信的,同时也证明初吉就是初一朔。本器铭文所记就是前919年正月朔日,这是当时历法的真实记录。

朱凤瀚推畯簋铭文所记历日合于懿王十年正月的历朔,且据畯簋铭文改定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前899年为懿王元年的结论,改为前907年为懿王元年,则懿王十年是前898年。

四、七年师兑簋盖铭文历朔研究

《图像集成》第11册第450页收录一件七年师兑簋铭文,前此未著录,曰:“海外某收藏家”。盖内铸铭文72字,其中重文2。关于其形制纹饰,《图像集成》曰:盖面隆起,上有圈足状捉手,沿下折。捉手内饰一周重环纹,盖面饰瓦沟纹及两周重环纹,盖沿饰一周大小相间的重环纹。《图像集成》11-450。

铭文:

参考释文:

唯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康昭宫,各康庙,即位,毕弔(叔)右师兑入门立中庭,王乎内史尹册易(赐)女(汝)师兑巤膺,用事。师兑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余用自作宝觴簋,师兑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王世与历朔:

铭文虽然锈蚀较重,但还是能够看清字迹。从铭文字体风格来看,似乎不假。铭文中有师兑和内史尹,见于元年师兑簋和三年师兑簋铭文,且地点也相同,可见七年簋当是同一个人所铸。元年师兑簋和三年师兑簋属于厉王元年和三年器,则本器也应该属于厉王之世。

铭文“唯七年五月初吉甲寅”,初吉是初一朔,干支是甲寅(51),则厉王七年五月是甲寅朔。根据《史记》记载推得厉王元年应该是前878年,则厉王七年是前872年,该年五月张表、董谱皆是庚戌(47)朔,与铭文甲寅(51)朔含当日相差5日,显然不合历。

从历法的一般规律来看,元年师兑簋铭文所记元年五月是甲寅(51)朔,则七年五月就不可能再是甲寅朔了。当然,按照四分历十九年置七闰的做法,在元年至七年这近六年半之中至少应该有两个或3个闰月(张表置三个闰月,董谱置二个闰月,但于厉王八年又置一闰月)。这样,至七年五月也有可能是甲寅朔。不过,与历表和历谱比勘,含当日可能会有3日的误差。

验之宣王世,七年师兑簋盖铭文所记历日与宣王七年五月的历朔完全合历。宣王七年是前821年,该年五月张表是乙卯(52)朔,与铭文甲寅(51)朔仅一日之差,董谱是甲申(21)朔,错月是甲寅朔,错月完全合历。但元年师兑簋与三年师兑簋铭文(校正后)与厉王元年和三年相应月份的历朔完全相合,而与宣王世相应月份的历朔不合。七年师兑簋盖铭文所记历日与元年师兑簋和三年师兑簋铭文所记历日(校正后)不相衔接,但考虑到人物和地点与其皆相同,所以,还是将本器置于厉王七年。不过,这7年间历法可能有些特殊。

五、我簋盖铭文历朔研究

《图像集成》第12册第21页收录一件我簋及簋盖铭文,器铭锈蚀未除,故未拓,前此未著录。《图像集成》曰:“2011年11月出现在西安。”为某收藏家收藏。器盖内各铸铭文91字,其中合文2,重文1。关于其形制纹饰,《图像集成》曰:直口鼓腹,腹部有一对兽首耳,下有垂珥,盖面隆起,沿下折,盖上有圈状捉手,矮圈足连铸三个兽面小足。盖面及口下均饰窃曲纹,腹部饰瓦沟纹,圈足饰变形对角夔龙纹。《图像集成》12-21。

铭文:

参考释文:

王世与历朔:

从铭文的字体风格来看似应不假。铭文“唯王七年正月初吉甲申”,初吉是初一朔,干支是甲申(21),则某王七年正月是甲申朔。由于铭文中的人物和地点无法与其他器物铭文相系联,只能从字体方面加以考察。《图像集成》定其时代为西周中期后段,大概是基于历朔合于通行的说法(懿王元年为前899年)懿王七年(前893年)正月的历朔的缘故吧。然与笔者近日所推西周中期共王以后其他王世的历朔皆不合历,[10]比勘过程略。

验之历表和历谱,厉王七年是前872年,该年正月张表是壬子(49)朔,错月是壬午(19)朔,董谱是壬午朔,与铭文甲申(21)朔含当日相差三日,可以说是合历的,则本器铭文所记历日符合厉王七年正月的历朔。

验之宣王世历朔,宣王七年是前821年,该年正月张表是丙辰(53)朔,董谱同(董谱于正月后置一闰),错月是丙戌(23)朔,与铭文甲申(21)含当日也相差3日,完全合历,则本器也可能是宣王之世器物。

结合七年师兑簋铭文所记应当是厉王七年五月甲寅(51)朔,本器“唯王七年正月初吉甲申”,排比干支表,正月初吉是甲申(21)朔,则七年五月就不可能是甲寅(51)朔。加之本器铭文字体应属西周晚期,所以,将本器置于宣王世比较合适。

朱凤瀚文章称为伐簋,且据铭文所记历日认为符合厉王七年(前871年)正月的历朔。不过,他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前877年为厉王元年。见注[4]。

铭文“唯廿又八年正月既生霸丁卯”,笔者认为既生霸是太阴月的初九,干支是丁卯(4),则穆王二十八年正月是己未(56)朔。本文推得穆王元年是前1003年,穆王二十八年则是前976年。前976年正月,张表是丁亥(24)朔,错月是丁巳(54)朔,铭文正月己未(56)朔比历表早二日合历。董谱是丙戌(23)朔,错月是丙辰(53)朔,铭文己未朔早三日,近是。早二日或迟二日合历的情况是历先天或后天所致,正如十五的月亮有时十七圆一样,是历先天二日的结果,属于正常现象。加之历法还有3个连大月或连小月的情况,所以,比勘的结果误差在3日以内是允许的。但是,将推算的结果与历表历谱比勘时,误差如果达到或超过3日(含当日是四日),那就不准了,说明不合历了。参阅拙著《金文四要素铭文考释与研究》第52至55页。

以上对《图像集成》新收四要素齐全铜器铭文的历朔和所属王世,略呈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铭文图像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如何由图像确定y=Asin(ωx+φ)+B的解析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释宗人簋铭文中的“渍腬”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