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雕英雄传:英雄的诞生》

2019-05-14看道

润·文摘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雄传武侠金庸

《A Hero Born: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s》翻译过来,就是中国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英雄的诞生》。这本撼动中文世界的武侠巨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西方籍籍无名,一直到2018年,瑞典姑娘郝玉青花了近6年的時间将其翻译完成,才把这座瑰宝引入到西方世界。

金庸在中国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对于西方人来说,作品内容太过深奥,还有难以理解的东方文化背景,所以翻译的过程难坏了众多译者。

仅仅 “江湖”一词,就不知如何翻译更好。更别说那么多人物的绰号与招势,有的也只能生硬地直译,比如“降龙十八掌”,被翻译成“打败龙的18次手掌攻击”(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鹿鼎记”,被翻译成“鹿和大锅”(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这些在中国人看来啼笑皆非的翻译,外国人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此外,书中还包括了中国哲学、佛教、道教、诗词文化,想找到外文中的同义替换也是难度重重。

六七年前,资深出版人Peter Buckman偶然发现了金庸。这位全球畅销作家,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畅销的英文译本呢?为此,他找到了住在台湾研究汉语的英国学者郝玉青。

郝玉青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开始学中文。2005年初次来到中国,她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文化,回国后转读了当代中国研究硕士。

很早以前,郝玉青就想将这部武侠巨作带入西方世界,“相比正统文学,我更喜欢在不落窠臼、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里徜徉。”她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此外,金庸善于在虚构的武侠世界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这也让郝玉青感到有趣。她与Peter很快达成了共识。

2012年,郝玉青开始翻译金庸的作品。她很清楚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她更明白的是,这部经典著作,不光是激烈的武侠恩怨,更包含着全世界共通的主题:爱与正义。

翻译金庸的作品,需要从研究中国文学的整体角度来把握。文章中聚合了很多传统文化要素,他的语言是口语化的现代文言文,用年长者的口气在叙述,但文字新鲜又不失生动。所以,郝玉青翻译时也使用类似的英语表达,力求新鲜灵动。“读金庸是很有趣的,读英语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如果中文版是能吸引十几岁少年深夜在被窝里偷着读的书,那英文版也必须要有这种感觉。”

英国出版商Maclehose在拜读了郝玉青完成的《射雕》译本后,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宣布:将在未来的12年里,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开启《射雕》系列的出版!2018年2月发售的第一卷《英雄的诞生》,获得了惊人的销量,读者评价也很好,很多忠实粉丝正等着今年1月出版的第二卷《被取消的誓约》。更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也对金庸系列电影产生了兴趣。

由此,金庸武侠终于进入了英文读者的阅读视野,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但这还只是个开端,此后宏大的东方文化还将在世界的舞台上散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青芒摘自看道微信号)

猜你喜欢

英雄传武侠金庸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极限之光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七律·观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