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探讨
2019-05-14谢衎祺
【摘 要】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都在研究如何能够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中校企合作模式更是各大高校寻求的最新方向。本文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和校企合作的特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在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优劣点和可实现性。
【关键词】高校特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33-0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的精英模式逐步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伴随着新模式的转型,各大地方本科院校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导致学校面临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培养的人才类型与实际社会生产需求背道而驰,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社会生产效率,出现“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如何突破这困局,是当前各大高校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只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0%,而发达国家占比则有20%~30%。清華大学创业中心提供的调查报告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主要因为实践育人意识淡薄,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不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不强。其中实践育人意识淡薄的重要体现在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尚未有效形成。近年来,尽管各大高校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但因为改革的关注点仍然在学校自身,而没有向校外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不足,校企结合缺乏有效的载体,所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弱的局面没有得到质的改变。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1.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基础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德国的早期劳作教育思想、和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思想。本义是指学校一方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在遵循平等互利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合作,它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实践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将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生产活动中,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2.校企合作的分类。
(1)项目合作。
一种是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对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来优化生产中的效率;
另一种是学校为了研发某项具有潜在价值的高新技术或者高科技产品,因自身资金实力,或科研验证能力的不足,转而寻求企业共同合作,或者学校与企业联合申请的各类研究课题。
(2)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实行理论与实践分段式培养,前期由校内导师进行理论教学,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强化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后期通过在企业实习,由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共建专业实验室。
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合作研究中心,即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院所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的建设,双方互为补充,通过共同承担项目或课题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其研究的课题则是由学校的专业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交叉衍生而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与生产实践脱离的问题。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毕业课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完成综合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课题。这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也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前沿学科,加强与实际社会生产联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和综合环节。
1.题目设计的因素。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由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或专业方向,给出一定数量的题目。部分课题内容是理论的研究项目,注重整体性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开发。也存在部分课题缺乏创新点,与现实生活生产严重脱离,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不广,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只是单纯的机械化作业。同时课题内容更多的侧重于针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忽视了在该过程中应该传授更多的新知识,新技巧的环节。
2.指导教师的因素。
很多高校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在校研究,课题的关注点更多偏向于理论学术上的研究,缺乏了和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和创新。其次,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及自身科研项目的双重压力下,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指导时间比较少,出现了指导老师会适当难度的现象。
为了提升普通应用型高校整体办学实力的需要,保证我国在知识产业升级中面临不会出现大量紧缺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西方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结合当前教育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的毕业论文培养方案。
四、校企合作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实质上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为学校、企业及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层次了解、合作和提升的平台。它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项目运作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未来就业的有力铺垫。
1.选题。
利用企业制订的题目,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企业在论文制订过程中,选题一般是以实际生产中的实物,或者制作流程为切入点,在研究和完成效果上更加形象和直观,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2.指导方式。
企业的指导老师主要承担产品的设计制作、运行和调试,更多的关注点会落在课题技术性的研究上。通过这种指导方式,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高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个缓冲带。经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可以发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也意识到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实习提供了充分的预热平台。所以,这也预示着将企业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联系起来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虽然这个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企业和高校的联系的不断加深,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谢衎祺(1993—),男,汉,职务:广西合浦,实验员/助理实验员,学历:本科,单位:广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电子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