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博彩业起家的名门望族
2019-05-14李健
李健
香港知名博客“东南西北”的创立人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一书中提到:“父亲(宋淇,著名红学家——编注)曾对我说,宋家和清末光绪帝原来也有些渊源。光绪帝最宠爱珍妃和瑾妃两姐妹,特许她们的一个哥哥在上海办白鸽票,那是一种古老的彩票。父亲没有告诉我那位哥哥是谁,但他曾经跟我姐姐提过。他当年一边说故事,一边画了一个家族表,上面写着:‘唐志锐——珍妃、瑾妃之兄。查一查资料,这位志锐是满族正红旗的,姓他他拉氏,是瑾妃、珍妃的堂兄。父亲又对我说,志锐工作繁重,便委任一个徐姓汉人打理。徐某只要上缴某个固定金额就可以了,至于他自己赚了多少,没有人知道。”
书中所提的“徐姓汉人”指的就是浙江海宁的世家大族徐家。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在江南反复争夺城池,江浙一带的富豪纷纷迁居沪上,其中就有浙江吴兴的宋家与海宁的徐家。当时海宁的袁花镇半条街都是徐家的产业,家族中的文化气氛很浓,注重子女培养教育,后代中人才辈出,如民国元老谭延闽的恩师徐元勋、著名诗人徐志摩都出自这个家族。
说起徐家的发家史,还要从光绪皇帝的珍妃说起。
因为儿女众多的原因,珍妃娘家经常人不敷出,出任广州将军的大哥长善伸手相助,让两个侄女(珍妃与瑾妃)随他一起生活。长善虽是武将,却喜欢结交文人墨客,给两个侄女聘请的塾师文廷式也是个有志变革的青年才俊。性格本来就开朗活泼的珍妃受老师影响,接受了较多的新思想,入宫后,成为后宫众多嫔妃中唯一支持皇帝变法图强者,常给光绪帝打气鼓劲。然而,她的堂哥志锐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官微禄薄,朋友应酬又多,家中经常捉襟见肘。朋友们为其出谋划策:上海有人在代理国外的“吕宋票”(清末起源于菲律宾的一种彩票)生意赚了不少钱。你家小妹深得皇上宠幸,让她吹吹皇上的枕边风,特许你在江南发行“白鸽票”,白花花的银子不就滚滚而来了吗?正好署理上海道的鲁伯阳是走了珍妃的门路才得到的肥缺,珍妃从进宫探望的母亲嘴里得知始末,便写了封信给鲁伯阳。鲁伯阳挺知趣,很快就派人将“白鸽票”专营的批文送到京城。
然而,志锐与其他八旗子弟一样,吃喝玩乐无一不精,要办正事却六神无主。何况,此时志锐已凭裙带关系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侍郎,违规经商之事一旦泄露就有丢官的危险。这时,有高人献计道:“你不妨在上海找个信得过的朋友出面经营,每期拿提成即可;至于如何筹资开办,怎样运作操盘,赚多赚少甚至血本无归,都与你无涉。”
志锐在上海的结拜兄弟朱鉴堂闻讯后,便极力推荐自己手下的徐氏兄弟,兄弟俩专程赴京上下打点,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十里洋场的“白鸽票”代理权。
“白鸽票”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彩票,据考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是由京津一带民间赛鸽活动派生出来的一种博彩游戏。最初,比赛的组织者为方便下注,将每只赛鸽按《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等字顺序编号,鸽主及围观的鸽迷都可以在自己看好的赛鸽上押注,若所猜字号与比赛结果相同,则为赢家。起初大家下的赌注都不大,无非是增加点赛鸽的乐趣罢了,但随着京城王孙公子的加盟,参加人数愈来愈多,赌注也越下越大。
到了宣统年间,“白鸽票”的赌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赌局把《千字文》前80个字印在纸上,参赌者在票中圈出若干字号,然后主办者将80个字卷成小球,让训练有素的白鸽当众从中衔出20个小球,就是开出来的中奖字号,以中字多少决定是否中彩及彩金等级。这时候的“白鸽票”只不过流行于京津地区,常见于庙会集市上开设的临时摊点。
“白鸽票”通过官方的特许将其合法化,徐氏兄弟则将其产业化、规模化。他们摸准了当时上海人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除了在《申报》《新闻报》等热门报纸上大做广告外,还雇了许多人在市区的主要路口、居民点以及闹市区设摊布点,不遗余力地推销“白鸽票”。由于“白鸽票”与传统的麻将、牌九相比,具有易懂便捷、投资有限、赔付率高、当众开奖、机会均等的突出优点,男女老少投注“白鸽票”的热情空前高涨,“白鸽票”风靡一时,逐渐压倒“吕宋票”等国外彩票,成为十里洋场后来居上的博彩新秀。
后来,“白鸽票”从富庶的江南地区逐渐蔓延到闽浙、东南亚一带。由于粤人好赌,“白鸽票”在广东沿海一带更是获得了长足发展。清末以来,广东全省九府四州二厅盛行“闱赌”,就是拿乡试中举者的姓氏来赌博投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从中抽取头钱,官府默许后民众参赌更加踊跃,每期投注的钱可高达二三千万。不过,随着科举考试的衰落和被取消,“闱赌”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于是,善于与时俱进的广东赌商大胆引进了“白鸽票”来替代“闱赌”,故最早的“白鴿票”在广东民间就叫“小闱姓”。即使在今天,港澳地区的街头巷尾仍可见赌“白鸽票”的网点,当然,玩法已经现代化了。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珍妃失宠被打入冷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鲁伯阳的上海道被罢免,志锐更是被贬往荒远的新疆伊犁效力。“白鸽票”成了名副其实的独家经营,徐氏兄弟从中赚得盆满钵溢,由昔日的洋行穷跑街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
徐家定居上海后,将女儿徐碧云嫁给了同乡、美孚洋行的买办宋季生,也算门当户对,生下了宋春舫(1892-1938,现代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与宋希。若干年后,当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宋春舫到了谈情说爱的年纪时,与青梅竹马的小表妹两情相悦。可母亲徐碧云却跳出来横加干涉,非让儿子娶德商礼和洋行买办朱鉴堂的女儿朱伦华不可。因为当年就是他介绍徐碧云的父亲结识志锐的,徐家由此发家致富,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所以能与朱家结秦晋之好,既可了却父辈报恩的夙愿,还有朱家丰厚的陪嫁,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买卖。
为了逼儿子就范,徐碧云放出狠话:如你非要娶表妹的话,家中一分钱也不会拿出来。宋春舫几番抗争无济于事,便想出一个缓兵之计,娶朱伦华也可以,但必须先放他到欧洲留学,毕业后回来才结婚。父母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这笔“交易”,未来的老泰山为此还慷慨赞助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徐碧云最终如愿以偿,宋春舫留学回来后娶了朱伦华。当然这都是后话。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