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福协常务理事单位四名同志喜获"孺子牛奖"

2019-05-14蔡诚

福利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俊李燕福利院

•本刊记者 蔡诚

在这次会议上,还颁发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孺子牛奖”。其中,被授予“孺子牛奖”的30名获奖者中,有4位获奖者来自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她们分别是:

李艳梅(女)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主任

李 燕(女)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

费英英(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

王 俊(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养老院院长

让我们向这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竭诚奉献的“孺子牛们”致敬!

李艳梅: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李艳梅现为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主任、吉林省颐乐康复中心主任。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1993年,李艳梅告别菁菁校园,投身假肢康复事业。初到单位时,她从事的是劳资员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她兢兢业业,一年365天,从不懈怠。有了孩子后,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加点。一边是骨肉连心、牵肠挂肚的儿子,一边是节奏紧张、任务繁重的工作。李艳梅最后一咬牙把儿子交给了家住外地的婆婆,自己不辞辛苦两头跑,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了一个最佳平衡点。

常江在信里详细地讲了自己的家庭。他父亲是石家庄第二纺织厂的工人,负责机器维修。但他父亲有一个极其不绅士的习惯,嗜酒。而且,喝多了就打老婆。常江的母亲,因为受不了父亲的虐待,跑了。当时,他最小的弟弟只有6岁。

2005年,李艳梅被破格升任吉林省假肢中心副主任,分管吉林省肢体伤残康复医院工作。2011年,李艳梅被任命为中心党委书记,并继续分管康复医院工作。她深知自己肩上这副担子的份量,上任后,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用党建带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她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一个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领导的形象关系到本单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局面,领导不是动力,就是阻力。”

寒来暑往间,整整23个春秋,她把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细致、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全部镌刻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每年都被中心推荐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曾连续多年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还先后被省直属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和省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授予“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获得“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记录了她数十载的坚守和辛勤付出,也写满了她对一份事业的执着和对黑土地的挚爱。

李燕: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

今年54岁的李燕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在领导眼中,她兢兢业业,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儿童福利事业,令人备感放心;在孤残儿童眼中,她心存大爱,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初心,是800多名孩子的“好妈妈”……

作为妈妈,孩子的生命是她最大的牵挂。2012年,福利院救助了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郑建皓,初步检查发现,孩子可能因为食道闭锁手术后护理不周,造成整个胸腔被污染,伤口化脓、皮肤溃烂。李燕见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奄奄一息。李燕含着眼泪,安排人将孩子送医院抢救。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孩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情况依然危急,医生说治疗只能如此了,让福利院带回去护理。李燕却不甘心,在朋友的帮助下,孩子被连夜送到北京治疗,前后花了几十万。有人问她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她说:“值,为了救孩子的命,多少钱都值!”

“福利院孩子的未来在哪里,”是李燕当上院长第一天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为此,她创立了“以专业社工为主导、以儿童安置为主线、以专业评估为抓手、以专业服务为保障”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成为全国5家儿童福利机构社工示范项目院之一。接下来,她开拓、创新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不仅河南省第一个儿童福利机构专属病房——天使驿家在郑州大院附属中心医院挂牌,同时在院内还与中心医院合作建立了脑瘫康复中心。不久,又成立了全省首家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和“蓝手杖家长俱乐部”,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我是他们的妈妈,为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不是应该的么!”十多年来,李燕始终满怀激情与热诚,为孤残儿童尽心竭力,为儿童福利事业任劳任怨,不仅赢利了上级领导、孤残儿童的信任和尊敬,还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儿童福利院院长”“郑州市三八红旗手”“感动郑州慈孝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并作为基层先进代表出席了中共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妇女第十二次、十三次代表大会,中共郑州市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

十年如一日从事一项事业,并乐此不疲,是热爱,是责任,更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坚守。李燕如同民政系统的“孺子牛”,日复一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大爱精神,日复一日不离不弃、不忘初心为爱坚守的奉献精神,儿童为本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砥砺奋进的实干精神,汇聚爱心广结善缘、开门办院资源共享的开放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

费英英:我要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英英妈妈,下午我要表演!”“那你要加油啊,小伟。”“英英妈妈好。”“你吃饱饭没有?小黑。”“英英妈妈、英英妈妈……”在深圳市宝安区广深公路西乡段边上,一个绿荫环绕的院子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里是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在这里,先后有1500多名孤残孩子把费英英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2002年,19岁的浙江姑娘费英英从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毕业后,成为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一名孤残儿童的护理员。

福利院里照顾的儿童,必须有工作人员365天、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地护理他们。工作至今,有15个春节,费英英都没有回家过过年。但是看到又长了一岁的孩子们甜甜的笑容,“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们让我学会了感恩,让我可以持之以恒地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费英英说。

从一线护理员到如今成为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17年来,费英英用爱心和奉献为孤残儿童服务,自己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党的十九大代表”……

之所以能干出如此值得骄傲的成绩,费英英用“四心”概括她的成长足迹:初出校园,遇见初心;砥砺奋进,振奋人心;亲民务实,温暖人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我理解的‘幼有所育’,第一个含义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养育,第二个含义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受教育。” 费英英说。

王俊:我为我从事的事业感到自豪

在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养老院、吾家乐宝养老总院工作人员的记忆里,他们的院长王俊每年春节、中秋、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都是在养老院度过的。每年大年初一,王俊都要为每一位老人准备新年礼包,到每一个房间给老人拜年,送上新年祝福。收到礼包的老人,像孩子一样欣喜不已,在他们心中,这时候的王俊就是他们的家长。

王俊说,越是过节,我们越要热闹起来,让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走进五家渠市养老院,大堂、走廊、房间,来来往往都是微笑服务的工作人员;医务室、心理咨询室、棋牌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里看起来像星级宾馆,更像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可别小看这个养老院,虽然只有300张床位,却已是百分之百入住。入住的老人,来自天南地北。来这里排队申请等候入院的人也非常多,呈现出了一床难求的局面。在深圳工作的一位六师子弟说,有这么好的养老院,把父母交给她们照顾,我们放心!

2007年9月,32岁的王俊被组织任命为五师综合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开始了她的养老服务之路。2015年,她担任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养老院院长,在她的推动下,养老院建成了集养老服务、老年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之后,她又担任了五家渠吾家乐宝养老总院院长。在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短短3年间,六师五家渠市成立了养老产业集团,整合师域内所有团场养老院,由吾家乐宝养老总院进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到2018年,”吾家乐宝” 已成为立足兵团、面向全疆、走向全国的养老服务品牌。

有人问王俊,做养老工作,和老人相伴,会不会觉得没有朝气?而王俊说,养老行业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业,上可为政府分忧,下可为老人解愁。我每天都在幸福地工作,我为我从事的事业感到自豪。我这一生,就只干这一件事——为老人服务,能让老人活得舒心,给员工带来希望,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王俊李燕福利院
乖小兔豆豆
BABY,COME BACK
善待今天的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小记者采访敬老院院长
马戏团
导数应用点睛
瑞士镇迷阵
企鹅里的异类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
王俊看医改政府尽快解决三个问题
High-resolution boosted reconstruction of γ-ray spec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