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升降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2019-05-14蔡慧姿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家三焦瘀血

蔡慧姿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 天津 300000

关键字:升降学说;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名医经验;理论探讨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1型及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已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1],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DN的患病率也随之提高。近年来,虽然对于DN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未找到有效控制DN发展的明确方案。目前,西医治疗DN主要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地降血压、血脂,饮食控制盐的摄入与蛋白尿的产生,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和(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 抗 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但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DN的进程[2]。中医药辨证治疗DN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与西医联合疗效更为显著[3]。

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气机升降复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治则之一。升降学说在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圣济总录》提出消渴日久“肾气衰疲,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流聚于体内”会出现水肿的症状,又《证治汇补》曰“关格者,......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论述,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变规律与升降学说的关系,总结现代医家应用升降学说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

一.中医升降学说概述

升,谓之上升,升其清阳之气;降,谓之下降,降其浊阴之气。升降学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4]”。人的生命活动基于气血脏腑阴阳的正常升降出入,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与排泄,也无不体现着升降出入,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5]”。而《素问·举痛论》提到“百病生于气也”,说明疾病的发生,不外乎与气之升降失常有关。疾病的发生不外乎从外感六淫之邪导致的气机升降失常,如“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或情志内伤导致气机不循行本道,出现气机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或脏腑气机逆乱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病机十九条提到的“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等[6]。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尤其在脏腑气机升降学说阐述较多,如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以脾胃为五脏六腑升降之枢纽。他也强调“阳升阴降”,以升发胃(阳)气为主、潜降阴火为次,即升而复降、降而复升,则使水谷精气正常升降运行[7]。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的“中气升降理论”也阐释了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即“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火金不滞”。由此可见,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人体生命活动中气化的根本枢纽,为人体升降运动的核心[8]。

二.升降学说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DN的病因病机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及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劳欲过度会导致肾气虚衰,而肾虚常及于后天之脾,出现脾肾两虚,从《丹溪心法》所言:“……惟肾虚则不能行水,惟脾虚则不能制水,肾与脾合气,谓为水谷之海,又因虚不能传化焉,……注于肌肉而发为水肿矣[9]”。可见水谷精微的代谢都与脾、肾有密切关系。“肾气衰疲,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流聚于体内”(《圣济总录》),脾气弱则不能制水,水则泛溢行于皮肤肌肉之间,可知脾肾两虚可导致DN水肿症状的出现。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脾胃运化失职或脾胃虚弱,三焦气化失司,升降开阖失调,藏泄失常,精微不摄而漏泄为尿浊,水浊不泄而滞留,体内代谢产物潴留,则血液的尿素氮、肌酐升高,诚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记载:“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则为胀[10]”。《灵枢·五变》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气血逆流,髋皮充饥,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提到了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化火伤阴,上灼肺津,中伤胃津,下劫肾津,阴虚于内,阳亢于上,肾之闭藏失职,阴火上炎而为渴,精微走失于下而为此病[11]。 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损伤肾络,而影响水液运化,脾不升清,开阖失司,封藏失职,导致尿浊、尿频等消渴病后期的症状。而寒湿之邪在DN慢性化过程中更为重要,因肾为少阴,又为阴邪 (寒、湿等) 易犯之位,寒邪为阴邪,寒性凝滞、收引,易痹痼络脉;湿性重浊黏滞,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而致病变迁延难愈,逐步慢性化而成DN[12]。病变晚期,常见气虚阳微,筋络瘀阻,瘀血内停,影响水液运行,进一步加重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又云:“血不利则为水”,说明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成瘀血,若瘀血阻肺,肺不能行通调水道之职,水蓄上焦,亦为水积;若血瘀肝脾,脾之运化失健,肝之疏泄失常,水停中焦而为水肿;若瘀血阻于肾络,肾之温煦失司,膀胱气化失常,水停于下焦,久而为痰浊。水与血互相倚行、互相资生,故DN临床表现的水肿、瘀血、痰瘀互结等病理产物。吴以岭提出病在络脉为DN发病之中心,是DN迁延不愈的原因,同时曲黎等也认为痰瘀互结为DN病变之标,亦造成“肾小球硬化”现象[13,14]。

DN终末期,若肾元衰竭,浊邪壅塞三焦,肾关不开,则少尿或无尿,转为DN后期出现的呕逆、二便不畅等“关格”、“癃闭”范畴。若病情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而阴阳俱虚,痰浊、湿浊之病理产物阻塞三焦,三焦气化失司,升降逆乱,水湿浊毒凌心射肺,壅闭弥漫三焦,则发展为“关格”;浊毒上逆,扰乱心神,引起神志不清、恶心呕吐等“溺毒”的症状[15,16]。

三.现代医家应用升降理论论治糖尿病肾病

3.1 脾肾两虚,湿痰浊瘀,治宜补虚泄实

诸多现代医家认为DN发病病机多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浊、瘀为标,影响气机之运行与升降。例如张琪教授认为DN临床晚期病机以脾肾两虚,阴阳俱伤,湿毒贮留,瘀血互结,治宜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方以参芪地黄汤或升阳益胃汤化裁[17]。李先行认为DN 3期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气机不畅,清阳不升,以升提之黄芪升清阳,生大黄、黄连、黄葵、鬼箭羽等降其浊毒之邪,使得体内浊毒之邪有所去处,清阳之气得以升发[18]。李景旺认为DN因脾肾气虚,运化失健,导致瘀血阻滞,瘀久化热,水湿泛滥,精微下泄,治以自拟升降桂苓汤,由升降散清瘀热,宣畅气机,通达上下为君;桂枝茯苓丸合桃核承气汤清泄瘀热,畅达气机,复肾之气化功能[19]。杨文军等认为DN早、中期分别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脾肾气虚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以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萸肉等扶正固本,使清气得升,泽泻降浊益肾,茯苓既可健脾升清,又可利水降浊;脾肾阳虚用保元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以黄芪、人参、肉桂、熟地黄、山萸肉等温补脾肾、升发清阳,车前子、川牛膝、泽泻、茯苓利水降浊[20]。

3.2 三焦气化不利,升降失司,治宜畅通三焦

又有医家认为DN病机主要以三焦不通、气化不利,升降失司。例如沈庆法在《现代中医肾脏病理论与临床》一书提到“三焦心脾肾阳气不足,决渎无能是DN的基本病机” [21]。孙建新治疗DN以“疏通三焦,运转枢机,活血利水,滋阴补肾”,用小柴胡汤、五苓散、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为“小四五六汤”调畅气机,行气祛瘀,升清降浊,上下宣通,内外畅达[22]。任爱华等对DN分为三期:①早期DN治疗重在上焦,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甘草干姜汤,治以温心阳、益肺气,利水道,畅三焦;②DN临床期用温脾汤合理中汤加减,治宜温脾阳、益中气以温运水湿,畅三焦;③肾功能失代偿期,属肾阳虚,不能固摄,水失温煦,蒸化无能,三焦气化决渎失职,治宜温肾阳、益元气,用真武汤合大补元煎以温煦肾阳,助以气化而利水道[23]。高俊杰等注重三焦气机升降失常,故以归芪升降散治之,即能调畅气机,益气活血,升清降浊[24]。王志刚对DN分治为上、中、下三焦:①邪犯上焦,气虚燥热(DN早期),治宜补大气以升津液,在消渴方玉液汤的基础上重用白人参;②邪犯中焦、瘀热积滞(DN中期),治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上重用大黄消积导滞、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③邪犯下焦、阳虚瘀结(DN晚期),辨证为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浊毒上逆证和肾阳衰微证,应在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基础上重用生大黄、酒大黄,并随症加用活血通络药物[25]。

3.3 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宜斡旋中焦

亦有医家通过斡旋中焦,调整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治疗DN,例如林则杰认为引起DN为中气虚馁,升降失调,则气血瘀滞,故用加减升降散中的党参、黄芪、白术补益中气,斡旋上下调升降,清浊复位;蝉蜕、僵蚕上行升清;大黄、益母草、当归、川芎散瘀滞,而车前子、竹茹通利而解内郁之热来降其浊[26];王耀光也认为治疗DN蛋白尿宜从脾论治,在DN早期治疗应积极健脾,DN后期出现大量蛋白尿重用黄芪、山药,合并水肿患者用防己黄芪汤为主,重视“脾主运达升清、主化生精微”[27]。

3.4 以疏导泻浊法,治宜升清降浊

近来也有一些医家重视应用升清降浊之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其中包含DN)。如张大宁认为以肾气衰败、肾虚血瘀为本,湿浊内阻、浊毒犯逆为标,应以升清降浊法治疗DN所出现的蛋白尿及体内升高的代谢产物,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普济消毒饮化裁。补中益气汤可调补气血,使清阳之气上升,随之浊阴自然下降,恢复脾胃运化、升降的生理功能;普济消毒饮可清热解毒中,佐以升、柴升提清气,向上祛浊邪,随以降浊[28]。于俊生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认为少阳、厥阴及脾胃之枢的升降调节功能相互影响,应和解少阳之枢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使胆气生发,增强三焦气化,运行气机;和调厥阴之枢以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疏泄通达;调理脾胃之枢以六君子汤、泻心汤类等恢复中枢升降之功,气血生化有源为治疗大法[29]。在补中益气汤及小柴胡汤均有柴胡,即体现了“疏导”之法以泄浊。“疏”是指疏通气机,通过疏通肝气,体内气机运化通常,肾主蒸腾气化的功能得以恢复,并且肝能疏脾,脾之运化正常,使浊中之“清气”得以升,化浊为清,即唐容川提到“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30]”。可见湿浊、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与气机升降紧密连系。续于张仲景所述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与脾极为密切。要维持人体的气机调畅,首先须保持肝的正常疏泄,同时也要顾护中焦脾胃。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木不疏土,脾胃升降失司[31]。

四.结论

纵观以上所述,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论述,DN的发病演变机制与升降理论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以DN的早、中、晚三期的发病阶段探讨阴、阳、气、血及脏腑之间的演变关系,即体现了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失常影响及DN各期的发病演变过程,如肺的宣发肃降、脾胃亦升清降浊,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肝的升发疏泄、肾与三焦的蒸腾气化发生异常,即气机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则可出现阴或阳之虚损、久则阴损及阳,气血之逆乱而损其之,亦可产生水湿、湿浊、血瘀、浊毒等之病理产物(即DN临床表现之水肿、尿浊、瘀血、尿毒症等)(见图)。笔者通过现代医家应用升降理论总结出治疗DN之四法:①脾肾两虚,湿痰浊瘀,治宜补虚泄实;②三焦不利,升降失司,治宜畅通三焦;③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宜斡旋中焦;④以疏导泻浊法,治宜升清降浊。以上根据升降理论治疗 DN 的方药方法为临床治疗 DN 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猜你喜欢

医家三焦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