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探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9-05-14董嘉慧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视障盲文河南省

金 燕 刘 磊 董嘉慧 程 钱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1 引言

视障,是指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因为视觉敏锐度低或视野受损,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因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情况[1]。视障群体包括弱视者和盲人。视障群体因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在信息获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提供平等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理应向视障群体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2018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

发达国家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开展得较早,服务水平也相对较高。美国国会图书馆自1931年起就设立了盲人及残疾人国家图书馆服务部,担负起为美国成年读者提供盲文资料的责任,并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图书馆盲人服务网络[3]。日本于2003—2017年间,颁布了《视障读者服务实施计划》《国立国会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资源的传递及外借规则》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指导性文件,为日本国内各级图书馆依托网络环境面向视障读者进行信息资源传递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就如何具体实施这一过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4]。

我国也有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的成功实践,如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等。深圳图书馆为视障群体设置了较为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和专业盲用设施,盲文资源题材广泛多样,涵盖经济、法律、艺术、医药等各领域,资源类型包括传统的盲文书刊和有声资料等,满足了视障群体的多样化需求[5]。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以“提升盲人群体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其就业技能水平”为出发点,提供24小时的信息咨询服务和公益性的全免费服务,重视对不同年级盲校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6]。然而,在我国,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像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这样能够为视障群体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数量有限,难以反映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整体水平。河南省地处中原,属于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尚存在一定差距,其视障服务状况能够反映我国大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田野点,对河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现状及视障群体信息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总结,以达到如下研究目的:①了解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资源状况、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②了解视障群体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认知和需求状况;③基于调查结果,剖析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存在的问题;④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创新服务形式,向视障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图书馆员和视障人士进行访谈。具体研究步骤如下:①通过对图书馆员的访谈和笔者的观察体验了解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的访谈数据进行整理,提取范畴,进行编码和阐释;②对视障用户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感知及其需求;③对比当前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与视障用户需求的差距,分析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2.2 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整体水平,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依据2016年河南省市、县GDP排名,分别选取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安阳市图书馆、巩义市图书馆、荥阳市图书馆、兰考县图书馆、滑县图书馆、内黄县图书馆和获嘉县图书馆作为调查点,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1所、市级公共图书馆4所、县级公共图书馆6所,调查点覆盖河南省各个经济发展水平层次。笔者在上述调查点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同时,通过各市(县)盲人中心、残疾人联合会、公益组织等工作人员的帮助,在焦作市、滑县等市县图书馆所在地选取了28位视障人士进行深入访谈,其中男性17位,女性11位,年龄在20岁以下3人,20~40岁11人,40~60岁10人,60岁以上4人。含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高中(职)学历10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6人。

2.3 调查内容

针对图书馆员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本馆开展视障服务的软硬件条件、视障服务资源、视障服务类型和内容等。针对视障群体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视障人士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需求、对当前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期望等方面。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

笔者采用范畴归纳表的形式,通过深度剖析访谈记录文本(约14 000字),对原始语句进行归纳提炼,将具有语义相似性的原始语句合并整合,形成副范畴。并按照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副范畴进行整合归类,最终形成4个主范畴:管理、服务、资源、设施,从这四个方面描述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如表1所示。

根据主副范畴划分,结合访谈原始语句,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阐释如下:

3.1.1 管理状况

访谈及表1显示,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对视障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独立的视障服务部门。被调查的11所图书馆中,仅郑州市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巩义市图书馆和兰考县图书馆等4所图书馆设置独立部室,河南省图书馆等3所图书馆未设置视障服务部室,焦作市图书馆等4所图书馆则是由其他部门代为管理,具体见表2。

(2)经费短缺,资金投入少。多个被调查的图书馆都存在经费短缺问题,视障服务经费投入有限。作为一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河南省图书馆,因馆舍条件限制和经费问题,视障服务设施匮乏,在2013年取消了无障碍阅览室。巩义市图书馆虽然整体馆舍条件较好,但对视障服务投入不足,馆内视障服务设施缺乏。

(3)缺乏专门的视障服务馆员。大部分从事视障服务的馆员并不是专职的视障服务馆员,而是身兼数职,其视障服务职业能力多是在工作后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获得,视障服务能力有限。县级公共图书馆馆员整体职业素养偏低,多数馆员未学习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未接受过视障服务的专业培训。

3.1.2 服务状况

从服务方面看,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水平总体较低,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视障服务项目少、服务类型单一。被调查的11所公共图书馆中,除内黄县、获嘉县图书馆未开展视障服务外,其余9所都开展了视障服务,但视障服务项目较少,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除洛阳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安阳市图书馆和郑州市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大于4项外,其余5所图书馆只开展了1~3项服务,服务内容非常单一。

表3 视障服务项目

(2)服务层次低,日常工作缺乏主动性。接受访谈的图书馆员表示,来访视障人士的接待、视障读者阅读引导、视障服务设施的维护和馆藏的整理以及保证视障阅览室的卫生整洁等是视障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建立在视障用户到馆的前提下开展的日常保障性服务,很少面向视障群体开展主动的上门服务或个性化的特需服务。

(3)对外合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有限,合作形式单一。虽然被调查的11所公共图书馆中,洛阳市图书馆等7所公共图书馆均与当地残联和志愿组织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定期举办一些针对视障人士的活动,如给盲人讲电影、举办盲人联欢晚会等,但合作的对象多为当地残联,缺乏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合作对象单一,合作内容有限。

(4)服务宣传方式对视障群体的适用性有限。在视障服务宣传服务方式上,采取的仍然是面向普通用户的馆内宣传栏、海报、官网发布信息等方式,这些宣传方式不符合视障群体以听为主的信息获取方式,视障群体难以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宣传效果不理想。

3.1.3 资源状况

(1)馆藏视障资源数量有限,内容陈旧,类型较少。在被调查的图书馆中只有洛阳市图书馆馆藏盲文资源相对较多,其余图书馆盲文资源数量都比较少,如表4所示。

表4 馆藏视障资源状况

(2)视障资源利用率极低。在调查的11所公共图书馆中,平时馆员接待来馆视障人士数量极少。郑州市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每月接待视障人士皆在10人以下,河南省图书馆、安阳市图书馆、巩义市图书馆、兰考县图书馆每月接待视障人士在5人以下,其他4所图书馆从未接待过视障人士。

3.1.4 设施状况

图书馆视障服务设施总体完备程度较低,基层图书馆视障服务设施尤为缺乏。11所被调查图书馆中,仅有6所图书馆(占55%)提供有专门的视障服务设施(见表5),其中仅郑州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和安阳市图书馆视障服务设施较为完备,其他3所图书馆视障服务设施完备程度较低。此外,河南省图书馆、内黄县图书馆、兰考县图书馆、滑县图书馆、获嘉县图书馆等5所图书馆没有任何视障服务相关设施。

表5 图书馆视障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2 视障群体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感知和需求

3.2.1 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感知

视障群体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感知状况是衡量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总的来看,视障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的感知状况并不理想。在接受笔者访谈的28位视障人士中,前往图书馆进行阅读的视障人士仅有2位(占7%)。这两位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去图书馆的次数很少,一年两次左右,去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借阅盲文图书,但在图书馆获得的服务并不能令他们感到满意。他们表示,“盲人去图书馆不方便”“图书馆的电脑、平板等设备较少”“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室多数被普通读者所占用”“图书馆能被借阅和使用的盲文资源太少,内容也比较陈旧”等影响了他们去图书馆的热情。此外,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宣传不到位也影响着视障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有受访对象表示,“不知道图书馆还有盲文图书,我以为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全是正常人看的书”。“不知道图书馆还有有声读物、读屏电脑这些方便我们盲人使用的资源,也不会用”。

3.2.2 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需求

参与访谈的视障人士表示,如果图书馆能提供适合他们的服务,他们非常乐意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服务,其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需求如表6所示。

表6 视障群体对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需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河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有视障服务,相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开展得相对较早,服务条件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好。但总体而言,当前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与用户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 图书馆匮乏的视障资源难以满足视障群体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视障群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现有视障人士达170多万,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望比视力正常人士更为强烈,但目前其均等共享社会文化成果的愿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7]。公共图书馆是视障群体满足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资源馆藏数量偏少、馆藏类型单一、馆藏内容覆盖面狭窄,难以满足视障群体的需求。此外,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设施缺乏,视障辅助阅读设备落后且保有量少,严重影响了视障群体的使用体验。

4.1.2 图书馆服务类型单一,与视障群体多样化服务需求差距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视障服务主要以日常性服务为主,服务项目少,服务类型单一。然而,视障群体的需求却是多样化的,如表6所示。对公共图书馆而言,要思考该如何创新和丰富服务内容,以更好地满足视障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4.1.3 图书馆被动型视障服务模式与视障群体所需主动型服务存在矛盾

目前,公共图书馆主要为到馆的视障群体提供服务,如进行阅读引导、借阅辅助等。同时图书馆对外合作少,以传统的合作形式为主,在活动组织与宣传上都缺乏主动性,显示出图书馆服务过于被动。视障群体因为自身原因出行不便,到馆阅读相对困难,这就意味着需要图书馆提供更为主动的服务。

4.2 建议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现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状况的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8]。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规定,向视障群体提供均等化的、高质量的文化信息服务。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4.2.1 重视视障服务,建立健全视障服务管理体制

目前,在图书馆管理结构中,视障服务尚处于弱势的地位,缺乏科学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文献显示,201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中仅有47家图书馆设立了专为视障读者服务的阅览室(区)[9]。时至今日,专门设立的视障阅览室虽然更多了,但总体依然处于边缘地位。首先,国家层面上,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在政策上重视图书馆视障服务建设。同时,为公共图书馆制定具体的视障服务指南和规范。图书馆层面上,各图书馆需加大对视障服务的经费投入,为视障服务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管理方面增强视障服务部室的独立性,建立馆员培训机制,提升馆员的视障服务能力。例如馆员应接受与视障群体相关的特殊培训,学习与视障人士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与视障人士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切实了解视障读者的实际需求,以提供完备、优质的服务。

4.2.2 加强视障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

(1)资源建设重点由实体文献转移到数字资源

现今,公共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文献资源主要分为盲文图书和视听资料,其中以盲文图书为主,这些资源利用率极低。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障群体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巨大。公共图书馆应适应时代需求,把资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数字资源建设上,以高科技为支持,改善视障群体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同时,要积极推广视障数字资源阅读设备的应用,开展视障阅读设备的外借或外租等服务。

(2)服务建设重心由物理无障碍转变为信息服务无障碍

目前,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仍以物理无障碍建设和传统借阅为主[10]。然而,视障群体更希望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的远程信息服务。据调查,现阶段河南省内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按照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立视障读者的专属网站。对公共图书馆而言,视障资源建设不应局限于馆内,应当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加强针对视障读者的网站无障碍建设、数字资源多样化建设以及网络资源利用培训。例如,建设适合视障群体访问的无障碍网站、提供远程数字资源更新、帮助视障读者安装读屏软件(包括PC版和移动版)、对读屏软件使用进行集中培训等。

(3)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现阶段,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呈现明显的被动性,这与视障群体所需要的主动服务相矛盾。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改变“坐等视障读者上门”的传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的主动性,采取“走出去”方针,主动发掘视障群体的信息需求,贴近视障群体,为视障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送书上门、流动借书车、盲文下乡等,切实解决他们的信息获取难题。同时,图书馆可扩充多元化服务内容,为视障读者组织阅读、教育、交流与娱乐的无障碍文化活动,如盲人朗诵大赛、讲电影等,满足其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

4.2.3 拓展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变独立服务为合作服务

目前,河南省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在总分馆建设和馆际联盟建设中忽视了对于视障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杭州图书馆建设盲文分馆的成功案例,将盲文图书馆设在盲人学校内,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服务为全省的视障人群提供知识服务[6]。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相关社会组织(如残联、盲校、盲人协会、社区街道)等的合作,如成立视障服务联盟等,在资源、服务等方面开展共建共享。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与当地物流公司、电子信息公司等开展合作,方便为本地视障群体提供邮寄借阅、信息咨询、技术利用培训、阅读指导等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深入社区、街道、盲校等视障人士集中区域进行服务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使视障群体切实了解服务内容,积极参与到服务之中。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社会文化机构,理应给予视障群体同等重视。通过田野调查法研究发现,视障群体对信息服务有强烈且迫切的需求,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水平偏低,尤其在基层图书馆视障服务建设上存在着诸多不足,视障服务建设与视障群体的现实需求相脱离。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而言,视障服务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建设需要图书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猜你喜欢

视障盲文河南省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