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热书发现系统的我国百所高校学生阅读状况分析

2019-05-14胡明玲董珍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排行榜次数图书

胡明玲 董珍时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指导读者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定时或不定时地公布借阅排行榜。分析、挖掘高校借阅排行榜数据,对图书馆了解读者阅读状况、指导阅读推广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与之对应,发布图书借阅数据也可以为读者选书提供借鉴,对激发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图书馆集成系统的OPAC一般具有自动发布借阅排行榜的功能,如汇文系统、Aleph系统等。这些榜单为借阅数据采集提供了方便。除了单纯的借阅排行榜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关注借阅数据的分析,定时发布自己的年度阅读报告。相较于国内更多地专注于单个图书馆的阅读数据的发布和分析,国外则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收集分析较多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后发布排行榜,如英国PLR,对其协会发布各地区的年度借阅排行榜[1],Library Journal根据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发布月度借阅排行榜[2]。除了图书馆界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据库项目Open Syllabus Project通过收集整理15年的5个主要英语国家课程大纲中教师指定阅读书目进行分析,为使用者在线提供不同学校、不同学科领域等多个方面的图书排行榜[3]。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引进了热书发现系统[4],该系统能自动采集重要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数据、重要电商的销售图书排行榜数据、读书网站推荐图书数据和媒体推荐图书数据,通过数据聚集、清洗、挖掘,将热门图书动态地在图书馆网站揭示,分享用户阅读行为,指导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需求[5]。该系统从2014年最开始跟踪采集40多所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到目前达到192所图书馆,总计采集借阅榜单数据10.6万条,图书4.7万种。热书发现系统以网站的形式在线提供热门图书的即时发布、浏览、查询等服务。本文对热书发现系统中的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数据进行分析,来探究我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

2 数据来源及说明

为便于分析研究,最终选取热书发现系统中借阅榜单发布频率稳定、本科层次的100所高校的借阅榜单数据。所选的100所高校地域分布广泛,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这100所大学分布在24个省40个市,其中985大学占24%,211大学占35%,其他本科大学占41%,所选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样本总体呈现一定的抽样代表性。热书发现系统根据ISBN区分图书的种数,每个ISBN为一种图书。

3 数据分析

3.1 借阅图书主题多样化且集中化

本文采取了多种途径进行统计,如将借阅图书种类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大类来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排行前十大类的图书借阅比例和其他类比例(见表1)。

表1 借阅图书排行前十大类(榜单)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阅读图书主题构成呈现多样化特征,涉及到文学、工业技术、数理科学和化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科学、教育等多个方面。同时,在这种多样化中又体现了集中化特征:文学类占据领先地位,占27%,而文学、工业技术、数理科学和化学三大类共占比55.7%,占据了借阅图书的主导地位。

3.2 借阅图书的热点效应

热点(hot spot)指的是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或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所谓“热点”效应,一方面表现为读者的整体阅读趋势,另一方面是指读者所关注的阅读主题。这些阅读主题受到关注,形成了特定的阅读文化现象。以文学类图书为例,作者对文学类(I类)子类入榜图书占比进一步分析,如表2所示。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国文学类占比62.4%,其次是欧洲文学、亚洲文学。

表2 文学类子类阅读图书排名

笔者进一步对阅读外国文学图书种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日本文学以较大优势领先其他国家文学,可见日本文化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影响较大。

表3 外国文学入榜图书排名(TOP10)

3.3 图书阅读主题随时间分布呈现极化现象

极化(polarization),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本文则是指图书阅读主题时间分布相差较大。图书借阅的次数能反映读者花费在不同学科领域的阅读时间。综合统计各高校不同种类图书的借阅次数,按年度对图书阅读主题次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图书借阅次数年度大类排行(TOP10)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文学类图书占比很高,年年居榜首,其余类型的图书分布占比较低,呈现出强烈的阅读时间分布极化现象。进一步分析可知,文学类绝对优势不变,数学、工业技术、语言文字、政治、法律等类图书借阅有所增加。总体趋势上,阅读图书大类分布呈逐年趋同的趋势,各类图书的阅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比例,体现出我国大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逐渐向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3.4 图书阅读主题呈现多元化、分众化发展趋势

尽管文学类图书阅读占主导地位,但是其余每个大类的图书阅读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笔者对100所高校借阅图书的次数进行排行,统计出借阅次数超过100的图书有1 296种,借阅次数超过1 000的有132种,排名第一的《平凡的世界》借阅次数高达21 648次。

分析热书发现系统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的借阅次数榜单[6],从中发现,经典文学著作仍占主体,但高等数学、MATLAB、线性代数、物理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经济学、有机化学、固体物理学、算法导论、原子物理学等方面的图书也有不低的借阅量,从借阅次数来看,各自拥有着一批阅读群体。文学作者中除了中国文学外,也有不少外国文学名著。图书阅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纵观图书阅读榜单,除了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外,图书阅读的知识性、实用性、深度性等几大特征贯穿于大学生阅读行为中。纵观4年的统计数据,其展现了不同受众关注的阅读主题,如文学、高等数学、生物学等,整个阅读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分众化发展的趋势。

4 启示

4.1 阅读推广应围绕专业领域来开展

从前文分析可见,我国大学生对文学著作的阅读无论是阅读领域分布还是借阅次数方面均占首位。对于经典图书和文学类图书,学生的自主阅读意愿强,而专业领域的阅读则需要引导。《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7]。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对图书的选择中也应将专业领域的图书提到重要位置,围绕教学和科研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4.2 结合教学服务开展专业领域阅读推广工作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差异总体来说并不大,主要反映在学科专业的差异上。笔者基于前文的分析和对专业阅读领域的入榜书目进行浏览发现:①入榜的图书尽管分布广,其中基础课程的习题集借阅量却比较高,这些是学生要完成课程的自我需求。②一些学科专业领域的经典文献尽管是多年前出版的,也有较多进入榜单。③一些学科领域较新的翻译专著入榜数也较多。对于后两种情况,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图书并借阅的可能性较低,因课程指定阅读和教师推荐阅读的可能性较高。因而,要提升专业领域的阅读,图书馆应该通过支持教学服务,针对课程开设情况和课程进度,与教师合作开展课程指导教参专架服务和专业阅读导读服务,也可以组织专业领域的专题系列图书进行阅读推广。

4.3 利用热书发现系统,指导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对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阅读逐渐向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热书发现系统能很好地支持个性化阅读,系统跟踪大学借阅排行榜,采集销售排行榜、门户网站和专家推荐的热门图书,快速揭示不同学科领域的热门图书。充分利用该系统,不仅能指导馆员开展学科专业领域的阅读推广,也能为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计划和阅读兴趣去选择和发现不同领域的图书。

猜你喜欢

排行榜次数图书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图书推荐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班里有个图书角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