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脂肪摄入才能糖脂双降

2019-05-14肖永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史银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肉红肉不饱和

文/肖永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史银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脂肪摄入过多对糖友们也是一种负担。《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对糖尿病与高糖高脂饮食关系的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血糖与血脂的关系可查看杂志2018年5月刊《控糖不控脂,等于白控制》一文)。

在治疗糖尿病时,保持“糖脂双降”的原则,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成年人每天脂肪摄入量不应大于人体总热量摄入的30%。然而,这个标准并未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据《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记载,在城市居民中,脂肪摄入超过35%的大有人在,这就加大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因此,糖友们在平时要养成将脂肪摄入总量限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的好习惯。

油脂虽相似,作用大不同

过度摄入脂肪是引发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也不要谈“脂”色变。许多热衷减肥的人,会有这样的误区:“脂肪是人体的健康杀手。”其实,并非所有的脂肪摄入都是坏事。

脂肪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脂肪。动物脂肪(从动物身上获得的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长期过量服用这类脂肪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压、血脂、血糖升高。平常食用的红肉与白肉都属于动物脂肪。红肉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肉,主要包括猪肉、羊肉、牛肉等。而颜色较淡的就是白肉(即鱼肉、鸡肉、鸭肉等),白肉的蛋白质组成与人体更为接近,因此白肉是优质蛋白的最佳来源,从健康角度来讲,平时可以多吃白肉,少吃红肉。

植物脂肪(从植物获得的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液黏稠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如果想改善微循环,推荐大家多食用植物脂肪。

那么,能不能通过多吃坚果来改善微循环呢?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坚果作为植物的精华部分,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并能够补脑益智。但每日摄入30克左右的坚果就足够了,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就要适当减少其他油脂的摄入量。

另外,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不宜食用,即反式脂肪酸,它被称为“健康杀手”,多来源于植物性奶油制品或油炸食物。若大量食用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病几率。所以,平时应少吃或不吃这类食品。

聪明吃脂肪,身体更健康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的选择与食用是很重要的,最好每餐均衡摄入,以此保证营养搭配。

脂肪的摄入量必须控制。饮食中应避免食用大量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选择适当摄入瘦肉、鱼肉等。在平时的炒菜过程中,推荐食用植物油,尤其是橄榄油,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建议平时可以多选购白肉类;对于那些比较喜欢吃红肉的人,则建议每天吃一两红肉 (相当于一个荷包蛋大小)即可。

此外,烹饪方式的选择也很关键。比如,同是鱼肉,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则其所含有的热量也不同。煎、炸鱼肉的热量明显高于清蒸鱼肉的热量。所以,推荐大家多用蒸、煮、炖和凉拌等用油较少的烹调方法,而少用煎、炸等方法。

同样,烹饪时间也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烹饪时间越长就会使肉含有的调味品越多、油脂量越多,是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奶油蛋糕、方便食品的摄入。购买食品时,应向商品说明书上标注有“人工黄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黄油、食用氢化油”等的食物说再见。

营养搭配好,血糖烦恼少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懂得膳食搭配,选择合适的饮食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倡低脂饮食,并不是不沾荤腥。研究表明,膳食均衡搭配更有利于使血糖平稳。

所以,糖友们可以参考正常人饮食结构,做到少食多餐,少肉多菜,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少细粮多粗粮,细嚼慢咽,减少外源性脂肪的摄入量,高脂食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清淡烹制,选择健康的蔬菜及肉食,吃得放心,吃出健康。

控制脂肪摄入是基础,控制血糖还要坚持运动锻炼。参考阅读本栏目以往的文章,相信你的血糖会管理得更好!

猜你喜欢

白肉红肉不饱和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西兰红肉出口超10亿新元,中国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烹饪大师话名肴
单手大刀片白肉
母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蒜泥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