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模式探讨

2019-05-13张炳荣许崇海王正伟王翔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1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张炳荣 许崇海 王正伟 王翔

摘  要 在综合分析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该模式下,研究生从实验室研究到车间中试,到产业化生产全程参与,不仅增强了在所研究领域理论探索和应用的能力,而且掌握了项目管理、可行性论证等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 创新创业;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1-0074-03

1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研究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从国际上研究生培养来看,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战略时,都把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1]。研究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应当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因此,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起到思想意识和才能培养的双重功效,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思路的能力,从而带动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使学生毕业后不但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高端岗位的创建者[2]。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为根本,以培养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兼备的人才为目标的活动。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几十年前就已实施了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特别是美國许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创业之路,微软、雅虎等优秀企业都是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3]。调查数据也反映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一流理工类大学30%的学生具有独立创业志向,最佳的上市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总裁中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

我国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还处在“思想上需高度重视、师资上加强、利用大学科技园和学校拓展中心”进行创业教育的初始阶段。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局限性也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欠缺造成研究生主流群体缺乏目标、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因此,认清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探讨培养模式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2 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误解  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深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4]。

作为导师与培养方,对研究生的要求大多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至于创新创业方面,顶多就是关心有没有开这方面的课而已。国内高校传统研究生教育的重心严重偏移到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上,创业教育被忽略;大部分专业只招学术型研究生,即使招收部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也基本趋同,根本没有在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培养方案目标中体现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所谓的创业教育也只是简单地开设一些选修课,使学生有一些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而已,创新创业学科地位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良好体现。由于定位不清晰和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导师认为提倡创新创业是鼓励学生不务正业,会使学生变得功利化,因此不但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反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甚至对立[5]。大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少数创业者,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无意把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教学层面[6]。

作为被培养方,有的研究生将创新创业等同于商业利益,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意识将伴随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有的学生读研的原因之一就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够,不敢面对社会挑战,变相拖延融入社会的时间。造成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欠缺。对创业教育的狭义理解使得部分研究生认为从事开网店、送外卖、校园代理代工等低门槛无科技含量的活动就是创业,根本没有发挥自身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中提到具备核心技术的创业项目不到四成[7]。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应该理解成教育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在自己的位置上对自身条件做全面的SWOT(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创造性地整合资源,把握机遇,使自身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使得团队利益最大化。比如李娜自己选择教练以获得大满贯、郎平带领女排(通过国际化的教练团队)重新站到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上,都是广义创业的典型案例。这样的理解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它对于受雇的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除了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技术、社交、管理、创新等综合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评价雇员的重要标准。研究生作为完成了本科教育的成年人,通过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其所涉猎领域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知识、社会化程度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人生阅历和心理素质方面比本科生更加丰富成熟。因此,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体现创新创业的广义内涵,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缺乏创新创业型导师  工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到企业一线工作。现代企业管理提倡“狼性文化”,主要特征是:嗅觉灵敏,善于捕捉机会,绝境中求生存;富有进取心和攻击性,不抛弃、不放弃、不言败;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可否认,高校部分教师选择职业时较多地考虑了安逸清闲和与世无争,带来的问题是绵羊如何能培养狼呢?即使有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到位,也会因为缺乏相关能力而无法对研究生进行精准到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的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只能拼凑一些碎片化信息当作通选课让学生凑够学分而已。很多工科院校采取校内导师结合企业导师的方式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8],但是也存在企业兼职导师时间无法保证、课题指导不到位、两类导师沟通合作少等问题;同时,校方对兼职导师也缺乏评价和激励机制,导致双导师模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社会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社会和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单一,评价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看“就业率”,没人关注“创业率”;评价一名学生优秀与否,就是简单地将其社会地位等同于社会认同度。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首先是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其次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再次是选择进入国有大企业,很少有人选择进入民企或自己创业。

3 产教融合模式及目前取得的效果

在笔者所在学校的正式编制导师队伍中,除了长期在高校工作的专业导师之外,也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过甚至自己创业的研究生导师,这样就给笔者研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研究生以及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创造了条件。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

将导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导师团队指导小组,吸收研究生参加定期的学科团队建设及课题研究进展交流会  目前,大部分研究生的指导模式是导师指导模式,优点是导师全权负责、指导针对性强,但是形式相对单调[9],且导师的研究范围、经费和实验条件、人际关系甚至性格都会直接影响所带研究生的课题进展、知识面、思维方式和论文水平。学校最近几年为了配合一流工科大学建设,成立了若干骨干和重点学科建设团队,团队建设中会有很多定期不定期的规划和学术交流会议,会吸收研究生参加。通过这些方式,既让学生了解了导师的研究领域,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无形中形成一帮导师指导一帮学生的模式,使得研究生在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可以接受来自多個研究方向的指导与帮助。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导师在自制实验设备、规范实验方法与标准等方面进行实用而精准的指导,对于拓宽研究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作用很大。

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相对固定主副导师制,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在理论、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方面的不同导师的指导。同时,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吸收消化不同导师的长处和工作方法,应用到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去。导师团队指导小组模式,通过研究生定期汇报实验进展,加强了课堂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串联,解决了所学课程实践性不够甚至与论文脱节的问题,使得学生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寻求资源与帮助,增强了创新创业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和学校共建实验室等技术平台,从校企合作研究项目中提炼研究生课题,学生实验大都在企业完成  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导师和企业共同申报的科研项目,从这些应用型项目中分解提炼研究生论文题目,学生理论课程在学校上,实践课程和论文实验大都安排在企业中做。学生在此过程中要自己做方案计划和经费预算,一个实验完成了,不但要汇报实验理论结果,还要汇报计划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其科学合理性,以及进行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同时,一些论文特别是做企业课题中提炼的专利技术,学生可以和企业技术人员探讨专利的写法,激发通过专利技术借鉴企业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依托企业创业的主动性尝试。

如果做到师生共同创业,相同的理念和沟通优势,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学校有一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是关于通用航空发动机用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项目,不但要研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强韧化机理,还要做出产品。这个项目由学生做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结果指导应用研究的产品,既使得学生了解了产品从实验室成果到中试到产业化的过程,又深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种模式从2015年运行以来,目前已有八人次(研究生)申报了发明专利,四项已获得授权,有些专利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

研究生在企业做课题阶段,全程参与项目管理和开发,从研究生研究成果中提炼大学生创业训练课题  研究生课题来源于校企合作研发项目,课题开题前必须先了解大项目的来源和项目背景,自己做的这一部分在大项目中的阶段和作用,之前和之后的输入输出是什么,像产品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一样。这样学生不仅从技术和实验方案方面接受了训练,而且按照实际项目管理掌握了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等分析能力。参加项目会议和产品研发会议的同时,研究生还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培养等培训课程,企业导师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延伸到本科生的毕业环节和创业训练中。比如2014级研究生中有位学生做的课题是3D打印选择新激光烧结覆膜砂的研究,在后续的产品验证阶段发现辛苦研发出来的3D打印材料使用一次后就扔掉,不仅浪费,还带来环保问题,于是一个新的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就诞生了:3D打印选择性激光烧结覆膜砂的回收再生与循环使用。这个项目带动七名本科生参与的创业训练项目,不仅完成了质量较高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创业计划书,还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

懂现场、接地气、精打细算做开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成果,促使研究生主动到企业就业  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有很大局限性,而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研究生本身。很多学生考研的目的就非常不明确,他们硕士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非常片面,公务员、事业编是首选,有的学生宁可选择去民办教育学校当教师也不愿意去企业的技术中心。从很多学生去民办职业学校不到一年就纷纷离职的情况来看,他们并不清楚哪里最适合自己成长发展,对企业的误解和对自己能力的担心使得他们不敢尝试,尽管他们也知道企业开出的工资高于职业教育岗位。

通过上述校企结合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笔者发现研究生对于到企业就业不再排斥,相反,他们对这种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于企业产品研发和开发市场的可能性充满期待。这些接受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训练的硕士生,一到企业就能担任中层技术管理岗位(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职位),对上能做项目策划,独立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对下能写作业指导书、能培训员工;能出席高规格会议和外商交流,也能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通过做项目和产品接受精打细算做产品的实操训练,并以这种方式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大大缩短了融入社会走向成熟的时间,使得企业和个人都受益良多。

4 下步想法

笔者所在学校在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方面虽然已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导师较少,学生在创新创业培养阶段出现彷徨、犹豫,培养成果能否持续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学校仍然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新常态  应该学习“硅谷精神”,建立合作竞争的创新创业氛围。“硅谷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扩散和融合的结晶,其精神内涵是鼓励创新、不畏风险、竞争与合作并存。高校之间、团队之间、高校与公司之间、母公司与派生公司(或创始人与跳槽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和良好合作氛围,在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形成一种推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培养浓厚学术创新氛围的同时,建立强大的跨学科跨单位科研团队(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不同学科的团队),有利于一个行业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对于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和合作共享的管理形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性和工作积极性,大家既为了项目总目标而齐心合力,又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业界周知的“惠普模式”就是倡导团队合作、开放和参与精神。跨学科跨单位科研团队从项目实验室研发、初试中试,直至产品通过市场认可,以创业型研究生为主体转入公司模式运行,教授能够通过参股、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继续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授参与股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投资公司对大学生创新投资的意向,社会资金的融入推动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团结协作精神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将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模式构建,在不断总结、巩固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吸引和组织更多的教授和研究生参与到项目中来,在培养模式、技术研发成果及转化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感谢山东泰来铸铝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华,李林,刘献伟.以创新创业为引领 打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1):63-66.

[2]徐惠忠.正確处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52-54.

[3]王玖郁,董德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破口[J].改革与开放,2016(24):32-33.

[4]王云鹏.基于“广谱式”理念对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66-69.

[5]钱广,汤富荣.高校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9):20-23.

[6]吴健,胡慧远.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3):45-48.

[7]张凯伟.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6(6):44-48.

[8]杨欢进,等.研究生社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以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3):108-111.

[9]杜鹏.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6(27):345.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