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刘英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思路浅谈

2019-05-13应红梅

健康大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应红梅

【摘 要】 王刘英老师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州名医,是云南省第四批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王老师涉足杏林三十余载,勤求博取,学验俱丰。对妇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疗效显著,尤擅调治盆腔炎、不孕病等妇科疾病。多年来,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形成系统的诊治特色,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我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两年,本文对王刘英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思路进行介绍。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王刘英;治疗思路;验案解析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228-02

1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认识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慢性盆腔炎,部分为急性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是妇科常见病。常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不愈。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结缔组织炎。其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通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症中。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将“盆腔炎”编入,成为中西医通用的病名。

2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王老师认为:妇女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是其病因。结合现代解剖学 ,女性盆腔丰富复杂的循环特征为盆腔的“瘀血”“瘀滞”的形成提供了病理条件,尤其当盆腔感染发生时,盆腔组织瘀血水肿,盆腔静脉运行更为缓慢,最终导致瘀滞的产生。分而论之:

湿热瘀结: 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湿热之邪内侵,阻滞气血,导致湿热瘀血内结冲任胞宫,缠绵日久。

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冲任、胞宫脉络不通。

寒湿凝滞: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气虚血瘀: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著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致气虚血瘀。

3 王刘英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诊治思路

盆腔炎常见症型有: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王老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正气的虚弱,其标为寒、湿、热、瘀之邪。因妇女以气血为本,在治法上王主任分别总结为益气清热,化湿通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温经散寒,化湿通经;益气化瘀痛络。并结合西医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对经期和经间期在治疗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经期侧重于引血下行,但不过用活血化瘀之品,以“引”为要,注意不过耗血气,以达顾护正气之目的。

經间期胞门已闭,治疗时则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加重活血化瘀,散寒化湿之品,侧重于驱邪外出,驱除病因,以恢复身体的“无邪”状态。

4 验案解析

患者沈XX 女,24岁,职员,初诊2017年7月20日 患者 2016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隐作痛,时发时止,曾在当地西医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2017年02月出现经期下腹胀痛,经色暗,质稠,夹黏液。近1月自觉下腹部隐痛加重,痛连腰骶,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无异味,神佳,纳眠可,尿黄便润。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末次月经2017年07月12日。

查体:腹软,右下腹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恢复好,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妇检:外阴婚型,阴道畅,分泌物稍多,宫颈Ⅱ度糜烂,柱状,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轻压痛,双侧附件区增粗,轻压痛。

辅助检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腔内超声示:1、子宫后方稍偏左侧附件区包块,多考虑卵巢囊肿可能;2、宫内膜肥厚不均;3、盆腔少量积液;4、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1.盆腔炎性疾病;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宫颈糜烂

中医诊断:盆腔炎(湿热瘀阻证)

治法:益气清热,化湿通络方药:砂仁6g(后下) ,炒黄芩15g ,太子参30g, 黄芪30g,生杭白芍12g ,白术15g, 当归20g ,茯苓15g , 川芎12g,炒黄柏15g ,红藤15g , 败酱草15g ,丹参9g ,莪术09g, 炒元胡15g,炒香附12g, 薏苡仁18g,炒鸡内金15g , 炒莱菔子15g,生甘草6g,共7付,日一剂,冷水煎30分钟,日三次,每次200ml 。

二诊(2017-07-29):服前方7剂后患者诉腹部疼痛减轻,自觉近期睡眠不佳,难以入睡,睡而易醒,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继用前方,酌加安神之品。

方药:砂仁6g(后下) ,炒黄芩15g ,太子参30g, 黄芪30g,生杭白芍12g ,白术15g, 当归20g ,茯苓15g , 川芎12g,炒黄柏15g ,红藤15g , 败酱草15g ,丹参9g ,莪术9g, 炒元胡15g,炒香附12g, 薏苡仁18g,炒鸡内金15g , 炒莱菔子15g,生甘草6g,炙远志15g 共7付,日一剂,冷水煎30分钟,日三次,每次200ml

三诊(2017-08-10):服前方7剂后患者诉腹部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改善,汛期将至,舌淡尖红,苔微黄,脉弦滑。治以益气清热,化湿通经为治则。

方药:砂仁6g(后下) ,炒黄芩15g ,太子参30g, 黄芪30g,生杭白芍12g ,白术15g, 当归20g ,茯苓15g , 川芎12g,炒黄柏15g ,怀牛膝09g , 益母草09g ,路路通12g,丹参9g ,炒元胡15g,炒香附12g, 薏苡仁18g,炒鸡内金15g , 炒莱菔子15g,生甘草6g,共5付,日一剂,冷水煎30分钟,日三次,每次200ml。引经血下行。

2017-08-20患者电话咨询是否需继续就诊,诉下腹疼痛缓解,经期腹痛明显减轻,月经质地正常,无黏液夹杂。嘱患者继续复诊,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5 体会:

王刘英老师立足中医,以中医基础为据,抓住妇女以气血为先天的根本,治疗以“护正驱邪”为主,结合西医月经周期生理变化规律入手,立足慢性盆腔炎病症的特点,中西医理论相互为用,中西医相互借鉴,总结出“同病异治,分期论治,中西医结合”的治法,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 ,谭万信,尤昭玲,等.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7

[2] 谢幸.临床诊断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妇洁康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钠离子结合康复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金刚藤胶囊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观察
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