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19-05-13窦敬楠杨飞李硕
窦敬楠 杨飞 李硕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党员、普及党性教育、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等重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是高校党建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面臨的新的课题。高校党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逐步探索党建工作开展的新形势和新道路。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内涵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就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工作;高校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的“互联网+”时代,和我们所说的电灯时代、蒸汽机时代一样,它们都代表了一个阶段社会发展出来的新兴事物以及社会的主流特征。互联网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去中介化,都说网络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需求可以直接被提供方了解,不再需要通过中介方进行三方沟通;去中心化,在一个组织内部,当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个人的一系列活动时,这个组织将不再存在中心,每一个个体都是组织的中心,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宣传;个性化,主流事物往往是我们的关注点,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不再只关注主流,而将目光转向更加富有个性的人或物,网络为个性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满足了我们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作为当今最普遍最新颖的传播媒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带来了新型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在高校党建领域同样是这样,“互联网+”的理念和行动早已渗入高校党建工作中。现在,我们关于高校党建中“互联网+”的探讨已经不应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更好”的问题。
二、“互联网+党建”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党建工作实践情况看,“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是在新时代党建任务的统领下,基于“互联网+”来创设新的工作环境、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实现新的工作目标的全新工作模式。所以,“互联网+党建”不仅仅涵盖信息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工作渠道拓展等方面,还要结合社会环境,营造出新的党建工作系统,让“互联网+”成为党的政治主张、战略部署、贯彻落实路线方针政策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党建”既是思维观念的创新,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创新,对于提高党建效能,其前景和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三、互联网带来的现实机遇
(一)创新党建工作,提高党员进行思想建设的积极性
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大多采用上课教学,纸质传播,座谈交流等枯燥乏味的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虽然上课教学方式方便稳定,适合所有大学生党员和教学主体,但不免缺乏创新,形式老套枯燥,使学生党员丧失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事倍功半。另外,由于书籍印刷出版耗费时间长,不能保证其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再加上座谈交流形式需要进行面对面沟通探讨,不仅要考虑沟通双方的身份和情绪,还要协商双方的时间,不能确保交流效果达到预定目标,以至于传统的党建方式逐渐被学生所厌烦。而“互联网+”实践下的党建,可充分发挥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形式,例如党课知识竞赛活动,思想政治视频教学等形式,切实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动性与活泼性,避免党员分子产生厌学情绪。互联网模式的去中介化特点也使党务工作人员与学生可以进行直接的线上沟通,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紧张氛围。
(二)为党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方面,互联网党建模式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由于各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众多,流动性强,若只借助纸质版档案管理的方式难免会因为人事流转带来的档案流转以及档案滞留问题而给高校带来工作上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党员的资料保管,容易发生资料丢失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模式,可以在网上管理和储存党员资源信息,发生人事流转时,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党员信息网上流转。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尤其是校园网的产生,使党员师生能够及时掌握学校党建工作的动态进展和学校的发展状况,不仅便利了广大师生的需求,也有利于对党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为党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进而促进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互联网+党建”是依托“互联网+”来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党建的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如今,手机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已非常普遍,通过手机互联网进行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网上党课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记录党员的学习进度,同时也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课学习和线上交流,学校的管理人员在检查时也能一目了然,这不但减少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也加大了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加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工作网站和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途径,并通过开发应用信息化软件,实现电子党务和办公自动化,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进而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四、“互联网+”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其原因就在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想法和看法。一些不法分子蓄意发布一些不良信息,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性,影响并威胁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更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剧烈冲击。加之高校一些年轻党员政治素养还不够高,会出现阵地意识淡薄,政治立场模糊等问题,导致其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对其个人发展和党建的开展产生恶劣影响。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维护网络安全是高校党建在“互联网+”时代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影响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权威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接受党建知识教育的形式,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随着网络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充分发挥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工作模式也弱化了学生党员与党建工作者的联系,以至于不能准确有效的保证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也弱化了党建工作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降低了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认同。另一方面,我们的党建工作者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还未能熟练掌握,不能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线上学习和线下辅助的关系,从总体来看,还处于互联网模式的摸索阶段,没有很好的起到加快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进程的作用。
(三)部分高校党组织网络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高校网络管理运行中,一些高校在人员保障、物质保障、信息保障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行制度,一些党务工作者尝试用新的方式开展工作,但却普遍把互联网当成是一种媒介和工具,例如开发软件或成立校园公众号等形式,没有建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从而影响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机制的确立。其次,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校园内互联网的监督审查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性,但是部分高校除了对学校官方运行的校园网有详尽的数据资料和监管措施外,对于部分运行于大学生中的个别新媒体网络和平台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很难确保大学生党员不受这些媒体网络中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学生党员的正确的政治立场。
五、“互联网+”模式党建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通过建立网络党建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网络党建信息体系的安全状况。[2]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大学生党员的基层延伸,坚决纠正侵害他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的惩治思想政治立场有问题的大学生党员。通过建立党务公开平台和公示平台,对选人用人、发展党员的重点环节进行公示;建立举报平台,畅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根据师生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对查证属实的要予以快速處理和回应,抑制虚假信息传播。
(二)扩大党建工作空间,培养高素质网络党建工作队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党建工作者的权威性,因此,高校必须尽快建立一支熟悉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队伍,既能扎实掌握互联网技术,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又能巩固党建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使线上线下协调发展,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高校党委工作人员一定要选拔和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并以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促进理念更新,指导实践探索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的党建工作干部,同时要重视开展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网络发展知识的相关培训,促进党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为互联网党建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三)我们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务相关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创新党建发展的新模式,正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要举措。要从根本上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完善网络工作机制,首先就要加快转变党建工作者的互联网思维,努力提升党务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互联网+”相关的网络信息知识与技能。只有加强对网络的正确认识,逐渐转变传统思维,才能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各项能力。包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网络研判能力、与师生互动的能力等。
高校必须要保证党务工作者的先进性,要求党务工作人员及时把握最新舆论动向,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从思想上接受互联网模式的党建工作方式。
其次,要加强“互联网+”党员管理。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如何管理党员队伍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党组织可以通过建设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对党员的监管。一是有利于管理端和服务端的工作对接,党员群众可以通过登录系统查询党建工作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党组织靠拢。二是通过实行网络智能处理,可以综合全面的对党员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密切关注党员发展动态。三是可以实现精准监管。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党员干部和党建工作人员实行全面线上考核,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层次考核,对党员进行综合、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实现对党员的全面有效管理,促进党务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DB/OL].[2019-3-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0/c1001-28291543.html.
[2] 邓程丹.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12).
[3] 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河北农业大学“互联网+”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号:DJ201801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窦敬楠(1997-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杨飞(1987-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李朔(1990-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建。